南都讯 10月28日,据媒体报道,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以下简称“协会”)针对网络直播打赏行为出台指导规范,预计最快12月出台。

协会负责人表示,拟通过给用户设置冷静期解决目前网络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赏问题,并将使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减少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

此外,协会还将推出网络主播的分级分类管理规范,对非电商类主播进行评级。

限制激情打赏等三大行为,人脸识别减少未成年人打赏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协会明确指出,网络直播打赏行为规范出台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目前网络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赏、高额打赏和未成年打赏三大问题。

近年来,未成年人为网络游戏或网络直播平台支付较大金额用于充值、“打赏”而形成的纠纷屡见不鲜。

最高法曾就此类纠纷的法律解释进行明确。5月20日,最高法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何限制未成年打赏?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秘书长瞿涛表示,除了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打赏退款机制外,还将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尽量减少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

南都注意到,面对网络直播领域层出不穷的问题,相关部门的技术介入正不断加强。此前针对用各种手段“暧昧试水”试图回归的黑名单内主播,瞿涛表示,协会正在和国内的相关技术企业如音频识别企业接触,拟利用声纹比对的方式进行监管。

此外,在高额打赏方面,协会要求平台对单笔打赏的最高值进行限制。针对激情打赏,也就是“一定时间内的不断打赏” ,瞿涛称“平台应当在产品策略上进行调整,给用户设置冷静期。”

此前他也向南都透露,拟通过用户打赏身份识别和设置单次打赏限额,对高频次、高额度打赏用户进行合理消费提示,还会通过弱化展示直播间相关数据等方式引导用户理性打赏。

年底前出台网络主播账号分类分级规范

除此之外,协会还将推出网络主播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对非电商类主播进行评级。

8月3日,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八个部门联合召开工作部署会,将研究制定主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规范,明确直播行业打赏行为管理规则。

10月16日,瞿涛在回应南都时透露,《网络直播账号分类分级规范》和《网络直播行业打赏行为管理规则》今年底前将出台,拟建立主播账号分级管理体系,通过加分制引导网络主播账号提升内容的优质度和专业度,鼓励高质量内容的产出和传播;通过减分制规范网络主播账号直播行为,逐步淘汰打“擦边球”或长期输出无价值、无营养内容的主播。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5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由多家网络直播平台发起,在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现为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的指导下成立。

2018年4月,该协会发布首批主播“黑名单”。截至目前,直播分会已陆续公布七批主播黑名单,包含深夜直播剁手并展示断指的说唱歌手“红花会贝贝”、露出真容炒作的“萝莉主播”“乔碧萝殿下”等。10月10日,第七批主播黑名单出炉,47名被列入黑名单的主播将在行业内禁止注册和直播,封禁期限5年。

实习生 王凡 南都记者 程姝雯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