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发展的节奏日益加快,对孩子的要求及培养也在不断提高,现今孩子们的生活环境虽越来越好。

可随之而来的童年负担增大,社会的人才输出压力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的负担。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成龙成凤,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孩子及不同的人生规划,正确的育儿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很多家长在探寻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方法被诸多家长推崇,她科学受用的指导方法,让孩子长大后少走很多弯路。

一、李玫瑾:因地制宜教育孩子是关键

李玫瑾教授是中国公安大学的犯罪心理学教授,她专注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同样在育儿领域也有她独特的见解。

她的育儿观在网络上非常火爆,被广大父母所认可,并且多次上过育儿类节目,给许多家长解决了疑惑。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庭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许多父母为了孩子能够上好学校花重金买学区房,挤压孩子的课余时间上辅导班,三岁孩子就上辅导班的情况已经再正常不过。

之前有新闻报道,家长带着五岁的孩子去英语培训班,老师说"怎么现在才来?别的孩子都学了两年了。"

尤其到了每年升学季,幼升小、小升初不断挑战着家长的神经,他们千方百计地让孩子"随大流"多学习知识。

但李玫瑾教授曾直言,许多家长如此过分重视外在教育环境,对照攀比"别人家的孩子",主要是认为孩子的外在能力可以赢得好的结果,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特有潜力才能决定成功。

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的,面对不同的孩子,重视外在教育环境"一锅炖"的教育观念肯定是落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玫瑾曾认为对待自己的女儿,要帮助找到她区别于别人的独特价值,比如她数学不错,可以培养女儿搞程序编写。

若喜欢画画,可以引导女儿做设计,不会去刻意仿照别人的孩子去培养教育,而是因人而至的找寻孩子自己特有的潜力,以此发展培养,她在未来社会中才会得意体现价值。

即使再好的学校,老师也无法深入了解每个孩子,即使"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只是别人家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不同于其他孩子的一面,家长应当帮孩子发现他爱好什么、特长是什么,与此对应的职业是什么,这种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没法替代的。

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使命。就像上班族总期待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但现实告诉我们,这只是一种虚幻。

时代如同土壤,每个人都是枝丫,按照自己的方向生长着。我们不可把意愿都强加于孩子身上,忽略了个体的差异。

二、 李玫瑾:学习时间不是取得成绩的砝码

现今孩子的学习负担重已成为明面上的话题,为了减轻学业负担,给孩子提供更健康的成长与学习环境。

教育部门也可谓殚精竭虑,制定系列户籍地为主的招生政策,限定学校作业布置量、几点放学,意在为学生减负,但结果却大相径同。

在家长、学校对孩子过高期望的瞩目下,众多家长选择走向一个高负担之路,重视课外学习。

而且强调学习时间与成绩是成正比的,孩子的学习时间也会出现"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最后得出巨大的成就。

李玫瑾教授曾例举了美国的一个案例,美国著名记者爱德华·休姆斯曾经写过一部报告文学,他探索了旧金山最著名的公立中学的成功秘诀。

书中记录了一个有远大理想的高三女生的一天:喝4杯咖啡,睡4个小时,得4.0的GPA(平均成绩)。其实在美国很多著名的中学,优秀学生下半夜睡觉是家常便饭。

家长们更多的是被灌输了"长大了,别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没有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这一思想,在我们接触的优秀孩子中,也往往会产生错觉,觉得其比同龄人花费了更多的学习时间。但孩子背后的辛苦与反感,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现在偏远的基层,很多小学生写作业到夜间十点钟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小学生写作业把手磨出了茧,甚至出现为了完成家长、学校布置的作业,学生用三支笔绑在一块写字。

长此以往,过重的学业负担造就了大量厌学的孩子,包括考高分的学生也有好多厌学的。

教育育人应该是全面的,以分数为唯一指向的评判方法导致了家长追求时间及作业量,造成孩子失去童年,负担过重。

我们应该让孩子的学习从任务使然渐变为兴趣使然,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由为别人到为自己,这应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李玫瑾: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培养学习

李玫瑾教授曾在育儿栏目里大量强调"情感抚养"的重要性。认为现在孩子的教育不单纯是学习培养,情感上的抚养特别重要,它决定孩子未来的品性。

有一次李玫瑾教授去外地讲课,当地一位行政官员车上打着电话就与人吼起来,吼完不好意思地说:"我这个人脾气特别急。"李玫瑾笑着问道:"你小时候'亏'着了。"

这位官员大方承认到,小时候妈妈没怎么管他,导致他是个暴脾气。看似严肃、揪心的话题被一个通俗而幽默的故事映射出,可谓情感上的教育更关乎孩子未来的生活态度。

李玫瑾总是不遗余力地呼吁:社会应当给家长足够的时间,让家长亲自照料刚出生的孩子。这是一件大事,因为"人的质量取决于家庭的养"。

"养"首先不是给他讲道理如何去学习知识,而是每天要让孩子有感情,理解世间不是冰冷的,而是包含各类思想与情感。

成长的路上注定要风雨兼程,不管是80、90还是00后,都是一样,学习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

现在高质量的学习是艰苦中带有快乐,不要想不付出辛劳就能成才,但也不要只有辛苦。

成大事者不是只有辛苦付出,他必定历经情感培养、懂得自身的独特之处,利用自身的价值以此创造出社会价值。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