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钱”在当今社会,是比较敏感的字眼。很多人好心借钱给朋友,最后却闹掰。钱无意中会给一部分人带来考验,但这也恰恰说明了一些问题。

有的人认为既然人性不可考验,那就避免这样的考验。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借“钱”这个切入点,深刻剖析其中的本质意义。

钱本身是一种历史、社会的产物,并不是本质存在物。钱的本质是交换,也是筛选需求的试金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具有欺骗性

钱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类互动的复杂性和欺骗性。复杂性是指物质的丰富、交换需求的种类繁多、以物易物太过于繁琐,且无法达到资源合理分配的目标。

欺骗性是指人类的语言可以歪曲表达内心的意图,在人类没有进化出读心术之前,现实衡量物必然会被用来代替读心术,那就是钱。

钱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区分人们对某种事物的需求程度,没有必要互相猜测,用钱衡量更简单。

另外,钱也是一种资源,它和时间、脑力、体力、社会关系、信息一样。资源好比能量,符合能量守恒定律,花钱可以节约其余资源。

只不过其余资源被现代大部分人淡化了,才导致了金钱万能论。真正懂钱的人,会看懂本质。

为什么不要借钱给朋友呢?借钱也就是借资源,借资源是要还的。向银行借款需要还利息,因为银行无法收取借款人的其他资源(时间、精力等)。

而银行不光借出去了钱本身,还借出去了使用时间,因此连本带利还款是合情合理的。但朋友之间借钱数量和还钱数量大概率是一致的,只要借就会有损,这个损耗的东西叫做人情。

由于人类的心意隐藏性和语言欺骗性,人情无法定量衡量,这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原因。有的人会说,朋友借我钱都主动还了,我们之间没有人情损耗。

事实上,人情可损也可补,在借钱时损耗的人情,也许在其余时刻补给了你。但这样损耗、补给不能长久运转。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朋友每次都按时还你,但隔三差五找你借钱,你还会觉得无所谓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价值交换对等规律

借钱本身并非完全不能做的事,但的确是一个耗费时间精力的事。并且从概率上看,借钱丢朋友的事件远多于借钱找朋友的事件。

“永远”二字也具有针对性,指的是不太熟悉的朋友。不太熟悉的朋友跟你并没有深刻的现实基础和感情基础,你们之间没有过硬的束缚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会产生侥幸心理,很有可能做出伤害你利益的事情。

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经济学,考察人际互动必定符合一个规律——价值交换对等规律。任何不对等的互动都会走向终结,价值交换包括了物质交换、情感交换和资源交换。

由于交换的复杂性和无定量性,这三种交换统一于人的情感秤,最后只能通过感受来决定是否跟某人交往,因此,关系破裂最直接的打击就是情感打击。

从生理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机制比较健全,而理性机制需要长期训练。任何最快速、最直接的反应都是情感反应,并且情感的负面反馈无法用理性分析直接解决。

借钱恰恰是给这样的负面情感反馈:其一,你会担心对方不还钱;其二,对方即使还了钱还必须做出情感回馈,这两者缺一不可,大部分不太熟悉的人都无法做到这两点。

世界是变化流动的,是否借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但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情绪感受。只要你心里有任何不确定或不舒服,都请不要借钱。

尊重情感的决策远比人们想象得要正确,你是不是扭曲自己情感,借钱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