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晚上11点半,一间屋子里突然传来两声惨叫,第二天邻居见他还没出门,觉得不妙,于是推门进去,发现地上有一个人,身体已经冰冷,白墙上有牙咬过的痕迹,牙缝里有白灰。这个人就是王小波,虽然现在我们大家都对这个名字非常熟悉,但是在当年,他的《黄金时代》虽然出版了3年多,但是却反响平平。但是可能令王小波想不到的是他花费了二十多年的心血写成的《黄金时代》畅销全国,甚至还在2008年入选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但谁又能想到,当年这部小说的出版是多么的曲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直白的描写,出版之路的曲折

王小波一生创作了了很多著作,比如《唐人秘传故事》、《王二风流史》、《黄金时代》,但是论影响力还是《黄金时代》。但由于《黄金时代》中有大量的性爱描写,所以当时很多出版社都不敢接,后来香港的繁荣出版社把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与其他两篇小说一起出版,但是却将黄金时代归为风月系列,并且连名字都改了,改成了《王二风流史》。不是说当时的出版社或者编辑不识货,而且当时大家都考虑到书中描写得太大胆,会过不了审核。但是好的作品终究是好作品,虽然单独出版不了,但是在出版社的圈子里却引起了关注。

最终这部小说的出版还得于王小波的夫人李银河。当时华夏出版社的编辑赵洁平的丈夫与李银河是同事,赵洁平从丈夫的口中得知《王二风流史》已经在好几个出版社辗转,但却过不了审,好奇之下就拿过来读了读,结果赵洁平看过之后思想大受冲击,她觉得这本小说王小波是以一种更实际的方式企图打破僵化的思想,于是赵洁平瞒着领导出版了《黄金时代》。

书是出版了,但是销量却不如人意,当时定价12.8元,但是在王小波去世之时这批书都没有卖完,因为《黄金时代》里王小波大胆地描写,决定了这本书登不是展销后的舞台,整个市场没人问津,在没有销量的情况下,各地的书店也不愿意订购。那时王小波与李银河这对夫妻将书捆在自行车后面,推着自行车进行推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趣的灵魂遇上了欣赏的人

说起这对夫妻也是很有意思,当年李银河已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而王小波却还是一个街道工人呢。王小波那时将自己写的《绿毛水怪》寄给了《光明日报》,当时的女编辑边看边抹眼泪,李银河心中纳闷,于是接过来一看,结果李银河顿时觉得有什么东西深深的拨动了她的心弦,于是在她心里记下了王小波这个名字。后来不久李银河以向王波的父亲请教一个学术之名去了王小波的家里,但是一见面李银河就后悔得要死,为什么呢?按李银河的说法是当时她吓了一跳,没想到王小波这么丑,不但丑,而且丑中还带着一点凶。

可是令李银河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王小波却找上门来了,是以还书为名,当时两人堵在《光明日报》大门口大谈特文学,聊着聊聊,王小波突然问,你有男朋友吗?当时李银河刚分手不久呢,于是就说没有,王小波说到,你看我怎么样?这也太生猛了,严格地来说这算是两人第二次见面好吧。从自之后王小波就一直给李银河写情书,他写情书和他写小说一样有天份,所以李银河终究还是没能扛住王小波的热情。

王小波能在文学创作上有这么高的成就,离不开李银河对他的鼓励。李银河当年去美国学习时,王小波两年后以伴读的身份也去了美国,但是到了美国后才发现自己真的很难生存,于是他只得去餐厅刷盘子,这令王小波很是沮丧,这时李银河对他说,你还是踏实在家写作吧,钱的事我也想办法,所以当时两人在美国的生活费全靠着李银河的400美元度日,这连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都看不下去了,说小波靠着写小说没法维生呀,但是李银河却说

小波是天才,文学才能荒废了太可惜了,而文学是他的命,不写小说,他就是行尸走肉,那样的话,即使物质生活水平再高也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现在来看,李银河的坚持是对的,要不然我们就看不到王小波用了二十多年写成的《黄金时代》,而这部小说的大量框架就是在那四年里写成的。后来在李银河的帮助下,这部小说得以在联合报发表并获奖。

在黄金年代里有这么一段话打动了无数人,充满着对生活的执着,对命运的抗争:

那一年我21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的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成了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去二十一岁的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不过话说回来,你们觉得《黄金时代》描写得太直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