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离村子蛮远的田地,都被父辈们因为种植而打理的井井有条。

现在,越来越多抛荒了,本地人外地人,看着条件不错的,就租来种果树。

寒假暑假和周末,总看到朋友圈有人发一些去某地采摘水果的消息。

媳妇也时不时怂恿我去。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种纯采摘的活动,觉得没意思。

奔四的人了,咱又没矿,不是应该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吗?

若是有机会,我更喜欢参观参观别人的工厂公司,或者跟一些老板聊聊天。

哪怕你说去这类采摘活动,我可能更多地也是对老板搞这个东西的缘由和运营状况感兴趣。

例如,当初你怎么选择了这个行业,是迫不得已,还是朋友介绍,或者自己看了什么节目,心血来潮就搞起来,家人朋友支持不支持。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自己怎么解决,同行干的怎么样,行业怎么样,历年的投入产出如何,继续看好这行业吗,有没有扩建计划,去租地顺利不顺利,村民是不是刁民,刺头多不多,需要花钱打点关系么,需要请工人吗,工人工资给什么价,农忙时候人手够不够,如何防止偷盗,用电、灌溉方便不方便,病虫害防治难不难,品种品质怎么样,如何销售。

一边观察,一边查查相关信息,才能深入一点看清事情。

你说单纯去挑哪些果子更好看更好吃,再找个好角度拍拍照?

没兴趣。

我对吃不大讲究,对拍照也没兴致。

时常看到电视上,网络新闻里,说哪个人干什么农业项目(种植或养殖)投入产出比很厉害,轻松就赚到了几十万几百万,搞的很多上班族蠢蠢欲动。

实际上,大部分这类项目都不行。

记者报道这类种植养殖的结局,就类似,去一个西部农村,镜头对着土房子门口挂着的几串玉米棒子,或者晒场上的红辣椒,就说大家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实际上,你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再查查历年的产品价格,多问问干过这行业的人,就知道实情了。

这东西那么容易赚钱,能持续赚钱的话,为啥中国外国这么多资本没有进入,而是一而再再而三进入楼市股市?

准是有很多大问题不好解决,还没法解决。

还有,说哪个山旮旯的地方属于长寿村的,咱也不信。

考察调研后,你会发现,都是改出生时间得来的,无非是想借此做营销,拉动地区经济。

参加一下工厂,尤其是一些大的台资、日资企业,人家管理比较规范,可以了解到许多东西。一般人去工厂看看,无非就是看看某样产品怎么在流水线上一步步装起来,涉及到哪些机器,进行了哪种加工,更深入一点呢,你注意到这个流水线仿佛是一个生命体,入口处首先放什么,哪一步的加工需要多少人手和时间,才能保持这个流水线能正常运转。

就像,给你一个大苹果,你要咬十口,还要嚼一嚼,最快也要1分钟完成,但一个香蕉,你4口10秒吃完了,一个流水线,就是各种不同的加工步骤完成,你不能说,让吃苹果的人慢慢吃完,其余吃类似香蕉这种只需要很少时间的人就在那里一直干等着你完成了,再做他们的工作,那时间就浪费了,而应该是,给吃苹果的人一个苹果,给吃香蕉的人6个香蕉,这样大家花的时间一样多,或者,让6个人去吃一个苹果,每人花10秒,每个人都忙起来,或者是某些加工步骤是不是提前在本厂其他地方(或者外面的合作工厂)完成后,再转入流水线。

每个产品都在大量生产前进行过小量生产,然后精确计算过每个加工步骤需要多少时间,难度系数如何,计件的话,应该算多少钱,这条线今天完成了多少量,把数据统计到工厂的会计部门,计算他们每个人今天的工资。

去公司看的话,老板对这个行业现状和未来有什么认识,看规模怎么样,人员教育层次如何,离职率高不高,公司文化氛围好不好,是否有固定的培训,大家在带薪拉屎摸鱼混日子还是激情工作等等。

而不是去看美女帅哥多不多,老板办公室家具是不是名牌。

生活的焦点不同,关注的内容就不同。

也许范冰冰约了我去摘果子,我给拍了300张照,还发20个朋友圈呢。

我只关注她在树下美不美,谁TM有心思关心你果园的盈亏?!

---------------

全网统一自媒体号:独秀日记

---------------

特别说明:

1、文章并非纪实文学,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切莫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