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某高校发布的一条宿舍新规冲上热搜,引起吃瓜群众一片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知乎

根据该校发布的奖惩积分评定条例来看,这 5 分属于行为分,一学期内行为分累计达到 -60 分,社区和学院对其提出黄牌警告,进行教育,并通知其家长;累计达到 -150 分,则终止住宿协议

图片来源:微博

也就是说,如果某学生一个学期「赖床」12 次,将会收到来自学院的黄牌大礼包和家长千里之外的关心,入党、评优、评先进均会受到影响。

此规一出,常需要熬夜实验、补觉后很可能收到黄牌大礼包的研究生们心中不禁飘过无数个问号,纷纷各抒己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

有媒体对此发出网络调查,热心网友们立即网上冲浪,16 万人在线站队。投票结果显示 14.3 万人旗帜鲜明反对起床自由受到限制,仅 1.7 万人表示支持学校此举。

高校管理形式主义并不少见

这条刚性规定是否合理,投票结果或许能给出答案。

高校出台此政策的出发点不难理解,是希望大学生们摘掉「起床困难户」的帽子,珍惜大好年华,做出一番事业。

然而,作为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类研究生熬夜做实验是家常便饭。

随着研究生不断扩招,僧多粥少,很多实验室的大型仪器或设备白天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实验需要,实验进度紧急,只能趁着晚上熬夜做实验。

有些培养细胞、胚胎或微生物的实验,需要定时加药或检测,时间点卡在半夜。

还有些人天生是猫头鹰,晚上的创造力惊人,白天补觉恢复精力。

讲真,要不是为顺利毕业,谁愿意冒着秃头风险,天天挑灯夜战呢?这项规定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无独有偶,高校类似脱离实际、空谈形式的「一刀切」式操作并不罕见。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人群密集的高校如何应对,是考核管理者智慧与耐心的试金石。

以齐齐哈尔大学为例,其每月只能洗 3 次澡的消息甫一发布,舆论为之哗然:「一个月洗三次澡岂不是要馊掉?」「有味道的大学生活」「从此没有了洗澡自由」…… 网友们几乎是一边倒地抨击。

图片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官网

为做好防控工作,减少人员的原则并没有错,但澡堂和食堂并不是危险中心。如何把好校门口,防范校外输入才是重中之重,罔顾实际的僵化操作难免伤及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健康。

试想研究生们做完一天实验,筋疲力尽地回到宿舍,想冲一个热水澡,却发现洗澡次数额度已用完,内心该是多么崩溃!

  • 此前天津大学因封闭管理对待学生,形式主义令人苦不堪言。其被指出教职工与外来人员可自由出入,唯独限制学生进出。该事件被送上热搜之后,天津大学官方发布通知,允许学生申请出校;

  • 长沙理工大学不允许学生自取快递,需自掏腰包找人取快递;

  • 暨南大学学生请假外出难如登天,非病假和奔丧外不得外出......

图片来源:微博

林林总总的操作看起来是事无巨细,武装到牙齿,实际上是推卸责任、懒惰的形式主义做法,这种「一刀切」式的管理方法欠妥,只会激起学生们的逆反心理。校园管理要力度,更要温度。

多关注研究生身心健康,少些形式主义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于有大师,更在于有大学生。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生自杀的新闻爆出,年轻的生命在一瞬间凋零,令人悲痛震惊。纵观多起事件,显而易见可以发现,研究生在求学期间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 实验进度的推进、导师的 push、经济压力、文章的接收等,桩桩件件足以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学校作为责任单位,及时发现研究生的困境,关注研究生的内心诉求,以人为本,是极为必要的。

2018 年 3 月,国际顶级期刊 Nature Biotechnology 在线发表论文 Evidence for a mental health crisis in graduate education,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的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 6 倍以上,而且女性研究生比男性研究生更容易患上焦虑和抑郁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文献

所谓一流高校抓教学,二流高校抓卫生,三流高校抓纪律。

与其插手研究生的作息时间,不如多花心力让学生后勤保障更好、健全导师制度、做好心理支持与干预工作。作为一流高校,应多着眼于教学与科研的建设,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而非筑造面子工程。

如何松弛有度、充满人文关怀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是每个高校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僵化的校园管理制度、无法倾听学生内心的诉求才是大学之悲哀。研究生自杀事件频发,是研究生制度出了问题,是权力和人性才会变得扭曲。好钢用在刀刃上,形式主义害死人,可以休矣!

大学的核心是包容与自由

大学以精神为最上,有精神则自成风骨,自由人才。大学校训中「德」「学」「行」「实」「新」「济世」「强」「真善美」「诚朴勤仁」9 个关键词最常被提及。

「实」便是对虚假的形式主义最有力的抨击。

只存活了八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曾是现代中国最接近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有媒体曾精准评价,西南联大为人所景仰的,在其名师高徒,更在其学术自由。在行政上,联大推行「教授治校」;在教育上,推崇通才教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所组合式的高校能培育出不计其数的精英可谓是彪炳史册。

图片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大学之大,在于气度。近些年来,不少高校校长致辞爆红网络,令人喜闻乐见。只因他们的发言不摆架子、不打官腔,句句说到了学生的心坎里。

  • 原华中科技大李培根校长说「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

  • 原重庆大学李晓红校长的说「毕业之后面临的社会非常现实」;

  • 江苏海洋大学宁晓明校长说「大学不是游乐场和避风港」......

字字真言,不说空话、套话,长者的人生经验与阅历为大学生们成长保驾护航。

大学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其管理运行理应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学术的规律。

走下云端,回到地面,多干实事,少耍花架子,是大学之幸、学生之幸、国家之幸!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