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未来什么东西最贵重?很多人的答案或不尽相同,但若问“过去20年,什么东西最赚钱?”,相信很多人会回答:房子。说实话,人无前后眼,谁也不知道今天的房子能这么值钱。不过,梳理一下脉络,还是可以找出一些规律,给我们思考类似问题时一些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学家任泽平曾说,他研究房地产十多年,判断房地产趋势,记住一句话就行了,即: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事实上,他的这个经验之谈,确实成为后来很多地产研究机构撰写研报的重要思路之一。

从人口上讲,“五普”数据显示,2000年时的农村人口占到了63.91%,达到了80739万人,而到2019年底时,乡村人口占比下降至39.4%,为55162万人,这还是在20年间总人口增加了1.05亿的情况下,可见,实际上减少得更多,当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住房需求持续释放,所以,即便每年住房供应量不小,但需求也很多,此外,城市原住居民的改善需求也在同步进行,这是房地产黄金发展二十年的最直接因素。

从房子建设赖以依存的城市土地看,一座座城市看似很大面积,但实际用来建房子的土地并不多,就拿一个板块来讲,在规划上要考虑相关的配套,比如企业用地,用来就业,医疗教育用地,用作居民看病和孩子教育,还有其他娱乐、商业等等用地,此外,从大的方面讲,大多城市并不是完全城市化,因为他们还有不少农村,受制于耕地红线,不能跨性质使用。过去是如此,未来还是如此,在明年即将施行的《民法典》第244条中规定,“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从这个角度看,土地价值不断增长,由其稀缺性所决定的。

至于金融,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影响楼市购买力因素的,不乏房贷利率变化、房地产开发贷、信用贷、抵押贷等等,除了这些行政方面的因素,还有一个客观的因素,那就是货币发行量。我们常常看的M2,反映了市面上的流通资金,从2000年的13.5万亿,增长到198.6万亿,后者是前者的14.7倍。但社会资金增多以后,流通中的商品价格也会跟随增长,房子作为一种商品,也不例外。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曾直言不讳地说,“中国房地产价格之所以高企,是因为货币发行量过大”。

因而,从以上3大方面看,房价上涨有其合理性,当然,这里面也有未列举到的因素,比如房产投资者或炒房客的入市,放大了住房需求,对房价波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房价过快上涨,不仅不利于刚需置业,也不利于实体产业的发展,最终会影响到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包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此,国家早有关注,并持续保持对楼市的管控,未来的房价大概率处于整体平稳状态。

特别是楼市调控长效机制的不断建立,包括这两年的调控中始终坚持“房住不炒”、“不以房地产刺激经济短期发展”的思路,各城市在制定管控楼市政策时,均是在这个大前提下进行。包括房贷首套房、二套房实行的差别化房贷利率政策,限购、限贷等等,均有辅助实现这个调控思路的影子。

此外,过去20年房价上涨的“人口、土地、金融”政策也在不断趋于平稳,比如说人口,16岁-59岁劳动力人口在2019年跌破9亿,如社科院报告所说,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来,叠加老龄化趋势,刚性需求将是一个逐步趋降的过程。至于土地,为配合楼市调控,大多城市在土地“招拍挂”时,给予了最高限价,对稳定楼市预期有直接作用。而金融,重点出来说一说,从当下来看,还是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金融数据显示,前3个季度,对实体企业贷款增加了16.69万亿,同比多增加2.79万亿,而社融也增加了29.62万亿,同比多增9.01万亿,对实体的大力支持,意味着需要发行更多的货币,数据显示,截至到9月末,M2同比增长10.9%(上一个月为10.4%),为216.41万亿。

此外,国际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仍然存在。目前,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扭转,各国央行为刺激经济发展,不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老美,根据他们的财政数据显示,疫情开始到5月6日,至少印了3万亿美刀,欧洲从今年3月12日加大了量化宽松,3月26日启动7500亿欧的债券购买,6月4日再紧急增加6000亿欧,并表示支持复苏的规模为2.4万亿欧,由于疫情还未得到明显控制,从目前来看,大概率还有进一步增加流动性的举措。因此,通胀有加剧风险。

长期看,虽然一二线大城市、区域核心城市的房产价值坚挺,仍然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楼市也在继续分化,并不是所有的城市、所有的房子都具有购买价值,同时,由于生活在不同城市,加之限购等政策限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投资房子。通胀有加剧风险,未来什么最贵重?手握“2样”常见的东西不慌。

第一样是“城市结合部的土地”。都以为盖房子赚钱,但精明商人李嘉诚则比较善于囤地,几亿买一块地,N年后,地块价值则升值了数十倍。虽然我们不支持这种行为,但从商业的角度看,李嘉诚无疑是成功的,他正是看中了城市建设发展期的土地价值。可以预见,随着城市化进入下半程,可开发的土地会越来越少。有人说,老城区拆掉不就增加土地了吗?从发展趋势来看,高楼越来越多以及“旧改”趋势表明,拆建不现实,只能保留,最大的可能性是“进一步扩大建成区规模”,把资源和产业往城市外围扩展,与当前都市圈发展计划不谋而合,那么,城市结合部的区域就迎来发展机会,包括卫星城与核心城市的连接地带,均是产业和居住扩展的理想方向,这里的土地价值将会得到市场认可,所以,别看现在是农田、是乡村,未来,城市结合部的土地将显得异常珍贵。

第二样是人才(技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曾说,要跑赢通胀,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工作”。看似不搭边的表述,实则蕴含着紧密的逻辑。什么东西能跑赢通胀呢,只有工资(收入)才有可能。数据显示,2000年时,全国集体单位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62元,而到2019年,全国非私营单位的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0501元,后者是前者的14.45倍,20年间,是不是与前面所比较的M2数据(14.7倍)非常巧合的一致。所以,只要我们具有一定的学识、专业技能,能够胜任目前的岗位,其实是不用太担心通胀的问题。当然,如果我们想与通胀拉开差距,那就需要更努力地学习,成为岗位内的顶尖人才,起码能跑赢平均数,如此,心里就更有底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