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煤炭一直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支持社会繁荣的重要能源基石,中国的煤炭和煤电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煤电曾创造出1年装机超过1亿千瓦的世界之最。

2013年中国的煤炭消费达到42.4亿吨的峰值后逐步下降,煤电的年增装机也从曾经的1亿多千瓦下降到2019年的3200千瓦。能源和电力行业的转型升级导致煤炭与煤电的增量不断减少,这将不可避免的导致与其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给严重依赖煤炭的地区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影响。

摆脱煤炭依赖,对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至关重要。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传统煤炭消费大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弃煤和煤炭转型之路;但为了避免转型对工人群体产生的冲击与不利影响,许多国家同时也开始探索关于缓解煤炭转型就业影响的路径和措施,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煤电、煤炭行业就业基本情况

煤炭行业2004-2013年经过了10年的黄金发展期,随着煤炭需求增长疲软和环保压力增大等问题,煤炭行业逐步出现产能过剩,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就成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2015年底中央确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通过调整经济的结构,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国务院提出,用3-5年的时间压减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

从去产能的结果来看,煤炭行业通过去产能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整个煤炭行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截止目前,累计退出的产能超过8亿吨。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张莹表示,在煤炭行业的黄金10年中,煤炭从业人员的数量从377万人增加到了峰值的530万人,但是随着去产能工作的实施,一批煤炭工人面临转岗压力。为此,财政部专门设立了1000亿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钢铁和煤炭行业的分流安置工作,其中80%是基础性奖补,20%是阶梯性的奖补。专项资金的设立在煤炭、钢铁行业人员安置过程中为行业去产能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在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过程中,就业安置工作平稳进行并取得很好的成效,没有出现严重的的社会问题。我国煤炭行业的就业人数已经从2015年的接近450万人降到2020年3月的260万人左右。

中国华能集团高级经济师张安华表示: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确定了2020年煤炭生产总量控制在39亿吨,消费占低于58%目标;电力“十三五”规划中也确立了煤电占比降至约55%的目标。2019年,我国产煤总量为38.46亿吨,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7.7%,煤电装机占比降至51.7%。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所以煤炭行业去产能、供给侧的改革是比较成功的。

我国煤电生产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万吨煤炭需员人数从1990年的55人降至2010年的29人、2016年的11.6人,目前万吨煤炭就业人数不足10人。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劳动生产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即使没有煤炭转型压力,从劳动生产率的自然提高过程来看,未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就业人数也肯定会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