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会出现人口爆炸式增长?其实在清朝,人口达到了4亿,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清朝人口会出现爆炸式增长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一起来看看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看亩产就是了!至于耕地。因为摊丁入亩的施行。清代不再隐匿人口,而隐匿土地。所以清代巅峰耕地面积在史学界一直没有定论。估算值在11到18亿亩的学者都有。汉朝人口最多的时候大约是六千万人,唐朝开元盛世时期大约七八千万,据说到了宋朝人口首次突破1亿,明朝末年17世纪初人口达到峰值,大约有1.5亿,也就是说经过了八九百年的时间,人口翻了一倍。再来看清朝,由于明末的战争,康熙接手清朝的时候,人口只剩一两千万左右,然而到了康熙末年18世纪初,就迅速恢复到1.5亿这个数字,到了乾隆末年,就直接把这个峰值给翻了一倍,人口突破3亿。其他朝代的人口增长模式都是波浪式,只有清朝是直线式上升。

在农业技术没有飞跃性发展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归功于康雍乾这三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康雍乾一百多年的盛世,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人口爆炸性增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人头税没了,隐瞒人口没意义了。所谓高产作物在清朝推广率并不高,别强行给高产作物加戏。明朝后期曾颁行“一条鞭法”,规定农民不再为官府服役,改交役银。根据每户人丁、土地两项标准算出役银的具体数目,与该户的田赋合并,折银征收。清朝在此基础上,首先将役银中按人丁摊派的部分“丁银”加以固定。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康熙帝宣布以后每年的丁银都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全国人丁总数为标准征收,此外多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将这笔数额固定的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每田赋银一两附带征收丁赋银若干(数额因地而异),称为“摊丁入亩”。这样相当于废除了人头税,使得“穷民免累,而国赋无亏”,体现国家对百姓人身束缚的减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摊丁入亩等各种政策,不再隐匿人口。第二耕地多。第三没有长期大规模边患。。我不认为玉米红薯的作用很大。从三番之乱后,内地就在也没有大规模战争了,即使有点叛乱,也不是大问题。清朝没有战乱,战争都不可怕,就怕乱,死人极其恐怖。清朝把边境推出去太多了,中原完好无损,那人口还不爆炸。中国几次人口暴减,一个汉末,一个太平天国,持续时间长,祸害面积大。

个人认为主要有三大原因1、粮食增长,清朝鼓励开垦荒地,耕地面积比明朝有很大的增长,水稻也在北方大量种植粮食产量高,

加上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种植。2、 国内长期安定,从三藩之乱开始到太平天国,国内两百多年没有办法大动乱,西汉汉武帝与

匈奴战争导致人口减少,东汉黄巾起义,唐朝安史之乱,宋朝先后被外族灭,只有明清相对稳定。3、 摊丁入亩是隐匿人口无意

义,古代隐匿人口是非常厉害,晋统一三国时天下稳定多年结果加起来才一千六百万根本不可能,明朝朱元璋后期人口就破6500

先说结论,没有爆炸式增长,只是正常增长。 从相对增长,即增长率和总增长的百分比来看,清朝的人口不算是什么奇迹,从顺治

12年( 1655)到道光30年( 1850 )总人口从1.19亿增加到4.3亿,年平均增长率为6.6%o,“按绝对增长来看,以宣统三年为终

点,4亿为当年的人口数,年均增长率为4.7%o。 与以往各时期相比,无论哪一 标准,年平均增长率和总增长率低于西汉,西汉200

年间,人口的平均增长率约7%o,其中前期的数十年间达10% ;而东汉前期,唐前期和北宋的年均增长率都高于相对增长。实际人

门的年增长率在 7%o -10%o之间。况且,还要考 虑到时代的发展,比如统计科学的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摊J入亩之 类的政

策激励,水稻的推广(玉米地瓜占比很少,民国时还不到10%,贡献有限)等等,从增长率和时代发展来看,清朝的人口增长率实

在一般,只是基数大,增长数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