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海出差,周日想找个安静,网好,有电源的café或者小书店,赶个重要工作。一万个没想到的是,拎着好几斤重的电脑加包包,从淮海路走到襄阳路,长乐路,居然没找到一家可以静心工作的地方,沿路全是挤满打卡潮人的网红café和餐厅,小小几平米,满满当当全是当下流行的装修、咖啡口味以及可以提高翻台率,让人无法安坐的吵闹音乐……

发信息问一位开独立书店的朋友,在这附近有没有安静的小书店cafe推荐,朋友回复:“像这样的小书店在这一带很难存活,房租太贵了……”

这真是一个让人失望又沮丧的回复。我想到了一个义无反顾开书馆的朋友,我叫她方老师,她不是高晓松,没有投资人,也远远没有实现所谓的财富自由,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真的开起了一家小书馆——三克岛,在她的老家贵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克岛图书馆内景

今天,想聊聊我身边这位普通但闪亮的,没有钱也敢开书馆的朋友——方老师。

初识方老师和闪闪放光的岁月

时间往回倒带12年,2008年。北京举行了轰轰烈烈的奥运会,方老师也从中国传媒大学读完研究生毕业了,她来到当时堪称中国一线大刊的某时尚杂志实习,并且进了我所在的专题组,所以我们认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在毕业照中“出圈”的女孩,就是方老师

她比我小几岁,是我们专题组的实习编辑。我记得当时那个刚从学校进入职场的小个子女生,脸上还带着学生味和书卷气,但每次参与选题会,她都非常热血闪动,也不管那些个条条框框的栏目定位,一股脑把自己觉得新鲜好玩的想法分享出来。我记得那时候她每次报的选题,都不太成熟,不太能“用”,但每次我都很爱听,当好玩的故事听。对于我这种已经在时尚杂志流水线上生产了4年“心灵的压缩饼干”的编辑,方老师不符合选题规范,但自成一派的选题思路完全是冗长枯燥选题会上的一股清流。

不过鉴于职场论资排辈的行事风格,方老师的选题提案并没有受到看重,据她自己说:“已经有点感受到“职场”是个什么样子了,有点无情、还有点冷漠,但只要还有趣,总是让人津津有味的。”

尤其是在时尚杂志,哇,每天都能看到好多美丽的东西和美丽的人啊。参加时髦的发布会,能去最好的酒店、得到马上要发布的新产品、见到那些在不同领域最有趣、最聪明、最闪亮的人……这都让刚毕业的方老师很是开眼界。

某天下班时,方老师穿着牛仔衬衫和牛仔裤,刚准备骑着自行车回家,突然一个编辑老师,让她帮着去参加银泰的开业发布会,朴实的方老师穿着一身的牛仔total look就去了,结果全场衣香鬓影,星光灿烂。杨澜、李冰冰和成龙先后从方老师身边走过,他们就差把喝完的杯子递给方老师了……

后来很多年后,我们都相继离开了媒体,在回忆那段忙碌又闪光的经历时,方老师还念念不忘有一期封面标题。那是2月情人节特刊,标题是“像爱神一样去爱!”,方老师说:“看到主编定稿打样出这个标题时,我想象当一个年轻女孩站在报刊亭看见这个标题,是不是能让她涌起爱的勇气……”

那期杂志的标题我也记得,那个时候日以继夜加班拍片赶稿的日子也还历历在目。那时候的同事们,都崩着一股劲,是一股我活在这个城市最闪亮的光圈里,所以我也要成为闪闪发光的人!

杂志时期的方老师

方老师说:“就是这股劲让这些女孩们每天仰着头、踩着高跟鞋,走进长安街的办公楼。即使已经离开那本杂志很久了,她们传达给我的那种,女性义正严辞的美,还是让北京冬天的大风,能绕过大衣的领子去别处,莫名的生出一股骄傲。”

投奔时代洪流

时间点来到了2012年,我们眼见着时尚杂志走完了她最黄金的十年,看着互联网和创业潮呼啸而过,拉高了北五环的房价、每天都有一个新的时代富豪故事流传、每一个咖啡馆都能聊出上亿的融资项目。

方老师也在那年去了一家美国婚礼网站做编辑,前后在“婚礼媒体”浸淫了七、八年,经历了平媒、网媒、O2O,这是中国经济最好的十年,时代旋转得太快了,人们卷在其中。这也是婚礼行业发展最好的十年,方老师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平凡、渺小的行业闪耀出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老师,后来在婚礼媒体界慢慢成为资深人士

方老师说,在一个渺小的行业做内容,有个好处,就是面对的就是每一个在创造这个行业的人,他们每个人既是老板,品牌创始人,又是真刀真枪在一线劳动的手艺人,这跟和4A、和品牌公关打交道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他们身上除了手艺人的倔强,还有一股扎扎实实立得住的生存能力。

辞职,创业,开书馆

2015年,方老师终于辞了最后一个职,互联网的旋风终于在她生活里停了,终于不需要谈模式、生态、闭环、产品、运营、标题、阅读量了……

方老师每天突然有大把的时间,沿着奥森北园北门走到南门;还去参加市集摆摊;注册了一个公司,开始拿着自己的公章去盖合同;也开始看跟工作无关的书,比如胡适的《容忍与自由》、《三体》。

在市集摆摊儿,在奥森公园看书

从职业经历里,方老师懂得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去创造一件事有多么的难!而开一个书馆的想法,就在这个时候在方老师心里越演愈烈——方老师说:“一开始就想好了,不能卖书,前人已经告诉我这条路走不通,我真正想卖的是“阅读”本身,所以它该有的样子应是一个“图书馆”,它长得应该像自家书房,或是那些最古老的图书馆。”

三克岛内景

2017年的时候,我就听她说,在跟三里屯某商厦的老板谈合作,老板愿意拿出顶层的空间,让方老师实践落地她的书馆。但是,因为经济形式每况愈下,之前基本谈好的合作也黄了。于是2019年方老师索性,从北京回到了贵阳老家,自筹资金,把这个叫做三克岛的小书馆开在了贵阳最中心的downtown。因为相比北京昂贵的地价儿,在贵阳开店的试错成本就显得现实和可控很多。

在三克岛身兼数职的方老师

图书馆这件事,从开始“想做”到“做到”,经历了两年的迂回和曲折,包含了一些世界的真相和屎尿屁。每次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方老师就想,这是一件对的事吗,如果是,那就再想想办法吧。

在三克岛阅读的人们

今年三克岛小书馆,终于开起来了。但又不幸遇到了疫情。记得2月全国人民都闭关在家的时候,我跟方老师电话聊到书馆,我问她:“你慌吗?”——慌啊!“那还要继续么?——要啊!

方老师,现在每天都在三克岛小书馆里,当着老板,茶水小妹,保洁,PR,新媒体编辑……开业一个礼拜,她总共收到了400块多一点的茶钱,租出去三本书。我大概算了一下,原来上班的时薪大概是每小时200块,6现在大概每小时4块钱???所以按现在这个进度这个创业项目的投资回报大概得是50年起……

一位老者给三克岛写下的留言,让人感动

客人给图书馆画的手账

图书馆的临时馆长们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三克岛这个小空间又是一个具有先锋试验性质的空间和形态。这里售卖的是“阅读”这样一种抽象的商品,或者说生活方式;来三克岛,作为消费者你拥有的主导性和主动性很强,因为方老师欢迎任何一个顾客用有意思和价值的形式跟她交换在这里消费;现在,三克岛图书馆有了好多位“一日馆长”,没有预算请人的方老师,接受各位轮流值日;隔三岔五就会收到有心人写的留言卡……

END 结语

写道这里,作为方老师的好朋友,一路看着她摸爬滚打过来,并且我也成了一个自己雇佣自己的人,我并不想给大家灌下一杯:“去勇敢实现梦想”的心灵鸡汤。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梦想二字是多么昂贵!需要自己埋单的!

但是,在最后,我还是想祝大家以最大的真诚对自己,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