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020年成都市委编办也提出,要以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为此,成都市新都区坚持问题导向、增强目标意识,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提高站位 纵横联动

织密方便便捷服务网

加强对便民服务工作领导。审批服务便民化牵涉多个层级、多个部门,伴随着权力利益格局和相关管理制度的深层次变革,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新都区明确各级党委政府是落实审批服务便民化各项改革任务的责任主体,把改革任务与机构改革统筹结合,精心谋划、周密组织、统筹协调,深入推进,今年9月,以石板滩狮子湖小区为试点,迎接了全市创新镇街体制机制试点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推进“微中心+全服务”基层便民服务模式受到参会单位高度肯定和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衡量标准,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从基层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找突破口和发力点,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围绕群众多元需求,推进便民服务进小区,打造以党建引领、街道引导、物业主体、部门协同、社区志愿者(网格员)等多元参与的“微中心+全服务”模式,持续简化办事手续环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便民服务方式创新、服务理念创新和服务内涵创新,满足不同群体办事体验,让群众在掌心里、指尖上、小区里就能办成事。

完善区、镇、村、居四级便民服务体系。新都区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通过多区域优化、多领域布局、多部门联动,形成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以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以村(社区)便民服务点为基础,以居民小区为拓展延伸的“1(中心)+9(镇街)+180(村社)+N(小区)”四级便民服务体系,探索出服务当地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深刻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内涵。

简政放权 突出创新

打出便民“组合拳”

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按照“能放则放、权责一致、重心下移、减少层级”的原则,对区级审批服务事项进行逐一梳理,通过直接下放、服务窗口前移和下放实质性审核权等3种方式,形成包含192项镇(街道)便民服务、61项村(社区)便民服务、50项“村村快办便民”服务、422项AI智慧政务空间站便民服务的事项清单,进一步丰富基层便民服务种类,促进便民服务向基层延伸。在此基础上,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成本为突破口,编制全区基层便民服务事项办事指南698项,确保事项办理条件清晰、过程可控、结果规范、办事成本降低。

健全便民服务标准。坚持“需求导向、受众实用、体系覆盖”原则,重新构建和完善了涵盖人力资源、设施设备、信息管理、评价与改进等4大标准分体系、16个子系统,以及各类制度、业务办理、窗口管理、评价考核等75项内控管理标准的新都基层便民服务标准体系,并应用到全区9个镇级、180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全面实现了便民服务硬件设施、事项办理、管理制度、运转机制、行为规范“五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新便民服务模式。充分依托“互联网+政务”技术,将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13类24大项便民服务,11类20大项企业服务,以及8类主题式服务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在商住小区、双创人才流动集聚区、产业功能区着力打造集信息查询、事项办理、数据交换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AI智慧政务综合服务空间站。通过采用全程电子化、智能化、可视化等新技术,为群众提供政务、教育、医养、体育、文化等家门口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提升办事场景体验效果,真正实现了政务服务“零见面”“零距离”“零接触”“零等待”“零审批”等“五零”便民服务模式。

优化服务 提升效能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大力推行“综合一窗”服务。进一步优化整合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窗口设置,试点探索“一窗受理、分类办理、集成服务”模式,将计生服务、居民老年证、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房屋租赁备案、社保业务等民生高频事项纳入一窗通办业务范围,加强对口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确保办事群众只需到一个窗口均能办理多项服务事项,实现单一窗口向综合窗口的转变,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积极探索“一网通办”服务。以四川省一体化平台为基础,针对基层群众办事特点和习性,深度融合新都门户网站、微博微信、“96123”呼叫中心等预约服务功能,探索外网受理、内网审批、快递送达模式,着力打造“智能大厅”试点区域,推行“新都服务”微博微信二维码,提升群众“码上办事”体验,真正实现群众办事尽量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不找任何人,切实享受到便民服务的省心和舒心,不断增强群众办事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深入实施“一次办好”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一件事一次办好”为目标,积极从“坐堂服务”转变为“上门服务”,建立由社区(小区)网格员、志愿者、公益组织、物业服务为群体的专职代办服务队伍,设立帮办代办专窗,落实帮代办制度,开展对特殊群体、老弱病残孕等开设“绿色通道”,实施“保姆式”“全链条式”超前代办服务,让政府服务有热度、群体感知有温度。

全面践行“快办联办”服务。按照“能办则办”的原则接受跨镇群众的办理需求,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生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民政服务、综合服务四大类的40项服务事项纳入“跨镇通办”范围,进一步优化“村村快办”事项清单,加大对村(社区)授权互认,辖区群众可根据本人自愿和办事特点就近选择办理地点,在任何一个便民服务网点均可办理上述事项,享受无差别化服务,打破户籍行政区域限制,实现同城跨镇通办、异地可办,让老百姓足不出村(社区)就能办好事。

新都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紧紧围绕区委“154”战略部署,抢抓“成渝经济圈”机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创新引领,抓住关键环节,以更大力度深化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高便利化水平和办事效率,真正让服务有温度、办事有力度,努力打造办事环节少、时限短、服务优、效率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开创现代化国际范成北新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