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创业潮

“我是一名00后,从高中/大学创业到现在,年入百万。”

“虽然我进入XXX行业不被看好,但我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16年创业,20年给父母买了一套房/一辆车。虽然别人看我光鲜亮丽,但其实我也吃过很多苦,但好在我坚持下来了。”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是不是都心头一惊,但仔细想想,第一批00后都已经步入20大关了,年轻人充满热血,洋溢着激情,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但这可不是某一个00后创业先锋说的,这些话现如今已经成为了“00后创业潮”人群的标准话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意从某短视频平台,搜索“00后年入百万”“00后创业”都能出现一大堆类似的视频和一批00后“创业成功者”。

似乎全网男女平均月收入10万起步,工作一年买宝马,工作三年买拉法,工作不到十年北京五环买套房。

图片来源于抖音

而前不久,靠自主创业年入百万的一名大三学生,更是火的推上了热搜。

他是一名模板设计师,刚上大学的时候开始创业,也就是说只花了三年,一个月最少收入就达到了4、5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抖音

面对很多人的质疑,他也勇敢跳出来回应,毕竟用自己努力赚来的钱,就该这么硬气。

或许他不是第一个出人头地的00后,在网络上,已经有太多千禧年出生的年轻人,早已当上了CEO。

似乎曾经被称之为“垮掉一代”的90后和80后已经在被“淘汰”,中流砥柱们还在“996”,而这些所谓“乳臭未干”的00后们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实在是后生可畏。

但这种看似正能量的现象却带来了可怕的连锁反应,大批00后们书还没有读完就争相想创业,有的想开店,有的想经商,还有人想进入模式商业。

某段视频平台上,更有一大批14、5岁的孩子们,在所谓的“大佬”视频底下留言:“我想赚钱,带带我。”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的人琢磨过味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社会发展迅速,社交媒体广泛,00后们虽然思维提前进入了社会,但判断力大部分还停留在学生时期。更何况,想找人“带一带”的,还有很多成年人。

有的网友说,这是在贩卖焦虑。

大城市的诱惑和残酷

那我们可以看看,在北京这样的机会型城市,每天都有大批来这里寻梦的年轻人,就他们而言,究竟有没有“年收入百万”的可能?

在那些年轻的百万富翁身上,能发现他们所具备的一些条件。

1、家境优渥,家底殷实。

2、出来创业早,机会抓的牢。(这也代表可能中途放弃了学业)

3、能力强,有实力,学业事业能兼顾。

4、当今红利行业,如电商、网络红人等(除非之后转型,否则红利时间短暂)

5、毕业即高薪的专业,但大多数要求学历研究生以上,25岁之前的年轻人可以筛掉了。

第一点大概不用说了,如果家父是王健林,想必在座的各位此时应该在为名下有这么多产业该如何打理而发愁吧。

第二点和第四点,可能就涵盖了大部分平台上出现的成功创业者。

就像火了的这位大三学生一样,一上大学就抓住了新媒体刚刚起步的这个机遇,加上自己有能力,于是比其他同龄人就领先了一步。

很多人在看到了成功标杆之后,纷纷效仿,怀揣着巨大野心,却没有登上“新媒体红利”的这班车,无形中还多了无数竞争者。

于是,成功者凤毛麟角。其他人看着00后都能给父母买车买房之后,自己还红着眼骑着共享单车,在北京“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辛酸中度日,未免有些愤懑。

再于是,应群众号召,一些教你如何创业,如何具有商业思维的账号纷纷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抖音

似乎每个人天生就该是一个生意人,上什么班,回家创业吧。

“别人在为老板打工,你在为自己打工。”

“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教你五招,自己做老板。”

是不是有些耳熟?这和“我是一名00后,在北京五年买套房”有什么区别?

虽然我是一名人民的打工仔,但你不能禁止我有野心,不能阻止我在上班空隙学习商业技巧,不能打扰我做着踢走老板我来自己干的美梦。

尽管人都要梦想和野心才会有上进的动力,但确实看几条商业分析的视频,除了会促进你想离职的欲望之后,增长的那点知识估计都不能帮你成功晋升。

如果有,说明你本身就是有能力的人。

那老老实实的靠着自己,在中国人才流失这种大环境下,你到哪里都应该吃的香。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具备第三点条件的人,成为创业先锋应该是必然的。

潘远志,2001年出生,14岁开始创业,连续创业3次,目前是一家融资数百万的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兼CEO。

重点是,他在2016年,也就是他十五岁的时候考进了西安交大的少年班。并且基于自己所学,创办了医疗器械公司,获得了4000万股权的融资。

目前他自己的公司,研发的项目获得了27项国内外专利。

这是什么概念,学业事业两不误,真正的有能力者,时间管理大师。

很多网友评论说,15岁考上重点大学已经秒杀掉一大批00后了。

潘远志的成功,是第一步,也是必然。

图片来源于《书生马云》

二十年前,马云还在推销他的产品,和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一样,他也曾两次想逃离北京这个城市,但胜在他坚持下来了,如今活成了”马爸爸“。

那些想在北京创业的年轻人,在企查查上注册的公司数不胜数,企业孵化公司更是一年比一年多。

经济不稳定的大环境,是滋养自由职业者和创业者的温床。“活”了一批人,也“死”了一批人。

马云说过:“上世纪80年代挣钱靠勇气,90年代靠关系,现在必须靠知识能力。

毕竟北上广深最不缺的就是知识分子。

“错误”价值观下,找准自己的定位

不久之前,知乎的一篇“要求25岁男生存款50万算苛刻么”的相亲文章在网上爆火。

这位女生似乎觉得,全网大部分都是985毕业的男生,大部分都是财力丰厚的青年才俊,年收入百千万,自己要求年存款50万根本不算过分。

图片来源于知乎(作者反讽)

更有意思的是,这位姑娘本人的家境一般,学历不高,能力不强,就想找一个“一般人”。

也就25岁存款50万那种吧。也就是刚毕业两年就得达到万元月收入。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吃不喝三年都可能做不到的事情,被说的这么想当然。关键社会上这样的男孩女孩还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知乎

曾几何时,各大社交网络已经沦陷为炫富的沃土。

就像外国人误以为中国人都会武术一样,在全网月均收入最低上万的错误导向下,很多人都以为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人人都能有上万月工资。

然则其实有多少人日夜在奔波,在中关村和国贸CBD这两大人才聚集地,有多少人又在挤着早高峰的地铁,吃着便利店的面包呢?

网上众多“创业成功者”的模板案例,在一二线城市制造着焦虑,在三四线城市编织着美好梦境。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但无论怎样,都要认清自己的定位。

明白你目前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属于什么样的身份,想获得什么样的价值,再去决定你要做的事。

“创业”这个词很广泛,先创造后立业,即使你在为他人打工,都是在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那么这个也叫“创业”。

如果是单纯的为了获取工资,那可能就叫打工。

在北京这个机会型城市,谁也说不准是下一个百万富翁。但要是找不准定位,那可能真的要迷失在所谓的“金钱风暴”里了。

投资自己,创造未来“百万可能性”

人生最大的投资,就是投资到自己身上,稳赚不赔。

那些把时间都投资到发展兴趣爱好上的人,很多已经成为一名“技术型”人才。

无论是摄影师、西点师、插画师还是健身教练,这可能不是他们的主业,但足以成为养活他们自己的副业。

那些把精力都投资到开拓视野和格局的人,大部分也都成为了商业精英或是优秀的生意人。

毕竟提高眼界,就无形中多了很多选择。

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是一个标准的85后,他在中国市场,创造出了一个“成人的玩具帝国“。

但在创始初期,产品的研发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瓶颈。虽然得到了良好的商业回馈,但王宁没有止步于此。

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开拓视野,让眼界放宽,从大陆到港澳台再到海外市场。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玩具模型,和合适的设计师。

投资自己的眼界和格局,让王宁一点点的筛选广告商和品牌方,拓宽自己的发展路线,逐渐迈开了脚步。

所以我们要学会开始对自己投资:

投资自己的健康。

投资自己的形象。

投资自己的兴趣。

投资自己的大脑和学习能力。

投资自己的眼界和格局。

谁都想有一份百万的年收入,但是鱼塘就这么大,来的人又多。

与其百忙之中不忘看“00后创业梦”或者是“商业分析大师教你打造百万年薪”,都不如投资自己,给自己打造一把长“鱼竿”。

在北京这个城市里,“捞取”属于你的财富。

更何况那些热血澎湃,胸怀鸿鹄之志的年轻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