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题/7千人被1千人日军围困,英国脸红的耻辱一战,却被中国军队解了围

文/梦一样自由

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

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疑,请将线索发送至后台,我们会严肃处理!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岂能拱手相让这个富饶之地,而滇缅公路又是中国接受补给的生命通道,绝对不能让日军从仰光打入。于是在1941年12月26日,仅仅三天后中英就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公路协定》,1942年2月16日,应英军请求,第一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奉命率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

然而,自从远征军进入缅甸后,英军空军全部被日军摧毁,从而丧失了制空权,远征军队行程受阻,再加上异国作战,当地很多缅甸人认为中国人与英国侵略者一样,更有日军贿赂当地和尚蛊惑民众,让一些缅奸放火,投毒,挖地铁,骚扰军队,还没有进入正面战斗就受到了不小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19日,杜聿明刚刚从英军手中接手同古并做好战略布防,就遭遇日军以优势兵力合围同古,在拥有绝对的制空权优势下,3月30日远征军被迫放弃突围,中国远征军第一回合便吃了败仗。但是在十余天的时间里,远征军浴血奋战,在没有制空权并且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让日军也吃尽了苦头,为主力的集结赢得了时间。

当中路军第5军和第66军主力集结完毕,杜聿明精心部署平满纳会战,准备在此进行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来提高中国军队的国际声望的时候。4月17日,第二场战役平满纳会战打响,远征军各个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将日军打得完全无法动弹,接着远征军游击司令黄翔率部队深入敌后,炸毁桥梁,袭击补给部队,但在平满纳打的日军节节败退的第五军,却因为英军的不断溃败,使其成了日军的饺子。

4月18日晚十点,经过上级激烈的商讨,杜聿明无奈痛心下令放弃平满纳。缅甸的第二场战役又宣告失败。

紧接着,第三场曼德勒会战,是一场中国远征军必须要打也必须要赢的战争,如果再撤,那真是要回到开始的地方了,如何对得起老百姓的期盼,人民的嘱托,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就连蒋委员长也发来电文:决与城共存亡。

在所有人决定背水一战,决心扭转战局的时刻,英军7000人的部队被日军包围在仁安羌,新任驻缅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向中国远征军求助。此人曾指挥过敦刻尔克的成功大撤退,所以英国首相丘吉尔派他来到缅甸,巧合的是他在缅甸依旧是不停地指挥着撤退。

据记载,亚历山大与杜聿明和孙立人会面,请求帮助。杜聿明因为英军在缅甸战场的不作为和节节败退倍感气愤,极不情愿支援英军,他指出英军7000人被围,并且还包括装甲部队,说明日军的部队数量和装备显然更加充足,而且曼德勒会战形式严峻,没有充足的兵力去支援,最主要的是他知道英国人靠不住,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

可孙立人是第一次在缅甸作战,第一次参加这种盟军的军事会议,他知道自己虽说是著名的弗吉尼亚军校毕业的,短短十年,便和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杜聿明同为中将,尤其一到缅甸,未打一仗就被任命为当地最高军政军长,很多人不服气,认为是花拳绣腿,纸上谈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孙立人第一:希望证明自己和所率领新38师的作战能力,第二:希望能够解救英军,与英军共同合作抵抗日军来稳住目前的局势,第三:希望英军同远征军一起固守曼德勒。最终,孙立人不顾杜聿明的反对,挺身而出,接下任务。

话说英军也确实是运气不好,其实在远征军进入缅甸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早就下令进行撤军,他知道缅甸这个地方宁可留给日本人,也不能让中国人获得,因为战后还可以从日本人手里夺回。

一旦落入中国之手将会很麻烦,于是在战争初期就放弃了制空权,然后撤出普罗美,又放弃了阿兰庙,在把同古的防务交接给中国远征军后一路败退,如此迅猛的撤退速度,还是在放弃仁安羌这个战略要地时不幸被包围。这就应了中国一句老话:自作孽,不可活。在日军第33师团的攻击下,数万名英军可谓是斗志全无。

这被包围说来也是巧合,袭击英军的日军部队其实是一支机动搜索部队,奉命占领仁安羌这个油田基地,来保证后续机动部队的补给供应,谁知在仁安羌以东五公里处,意外的发现了撤退中的英军第1师和装甲师第7旅。

如此大的一块唾手可得的蛋糕,日军的作间大佐大胆的命令部队散开形成包围之势,利用英军部队人心涣散,对日军的恐慌,没有作战意志,利用周边地形将沟沟坎坎做成地障,对英军的装甲部队形成阻碍。

日军紧接着开始组织作战小队对英军阵地进行骚扰和偷袭。作为缅甸最精锐的王牌部队,英军显然名不副实,人人草木皆兵,全被日本人吓破了胆,个个躲在防御工事里不敢出来。据说在被困第一天就完全失去了突围的打算,当困守两天两夜后,已经几乎要向日军投降了。

孙立人在接受了这项任务后,连夜调整兵力,于凌晨4时,向日军发动进攻。仁安羌,缅语意为“油河”,遍地都是英国撤退留下的油管,油罐等等,一旦点着,便是一片火海。

孙立人新38师的官兵因在渡过宾河时,将衣服全部浸透,所以当战斗爆发,巨大的井架和密密麻麻的油管油罐遇火爆炸,犹如一条火龙直冲云霄,整个仁安羌油田将天空烧得通红后,中国官兵凭借此优势,迅速抢占了制高点和通风口,被包围的英军看到援军,终于纷纷参加战斗,与新38师里应外合,使日军狼狈逃窜,很快就解决了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被困的7000名英军官兵,几十辆装甲车,还有500名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全部获救。如果孙立人再晚一步,可能英军7000人就直接投降日军,那将会是战争史中,英国永远抹不去的耻辱。

仁安羌大捷的战报,第一时间便飞到了全球各地,英国人一直是以绅士自居,他们将仁安羌突围与敦刻尔克大撤退并驾齐驱,举国欢庆,大肆渲染来挽回自己的面子和自尊心。

孙立人呢,他实实在在捡了一个大便宜,在缅甸战争节节败退的紧要关头,为中国远征军迎来了一场胜利,成为了在缅甸战争中的英雄。为此英王乔治六世授予他“帝国司令”的勋章,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他“丰功”的勋章,老蒋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

这一仗的背景是日本想占领仰光,意图切断中国物资援助的生命线,局势非常紧张,因为如果日本成功占领印度,在中东与德、意军队会合,二战局势也许就会改变。仁安羌这一仗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国威,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反法西斯中的威望。(摘自中国二战史研究专家彭训厚的语录)

但是事实是什么样的,孙立人自己是最清楚的,在战役中俘获一名日军战俘,通过审问和对战场打扫,才知道日军只有两个联队,人数不足1000。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新38师缅甸之战概述”及“仁安羌战役战斗伤亡统计表”两份档案上记载,战斗中我军击毙敌人700余人,我113团阵亡兵员202人、伤318人(长官24人、士兵294人),生死不明20人,伤亡总计500多人。

这场战争最终没有达到孙立人理想的结果,解救出来的英军已经被吓得屁滚尿流,未做修整,就马不停地继续撤退。孙立人看到曼德勒局势,向英军司令亚历山大提议中英联合行动的计划,可是英国人有着自己的算盘,并且已经没有了勇气,继续全军后撤,孙立人气的毫无办法,直到这时候才明白杜聿明所说的:英国人表里不一,靠不住。

最终在5月1日,杜聿明下令突围,从下令同古突围撤退到现在,一共三次,时间也仅仅只有短短一个月。此后英军决心撤往印度,中国军队积极掩护,而当中国军队要求英军配合的时候,却连遭拒绝。

也因为这件事,杜聿明认为是孙立人擅作主张调动部队援助英军导致战局失利,在撤退的时候与孙立人分道扬镳,最后孙立人奉命率领新38师撤入印度修整,以备日后反攻。

曾在英军驻印军团长艾尔文中将回忆道:当时溃败的英军进入印度的时候,个个精神涣散,毫无斗志,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丢盔弃甲,没有任何纪律,见到食物就去争抢,没有军纪可言,沿途居民无不反感。

而当问到撤退到印度的中国军队时,他说道:“我从没见到过一个打了败仗撤退的部队有如此激情高昂的斗志,他们从没有路的原始丛林穿过,武器装备却保留完整,军纪严明,甚至可以立刻投入到下一场战斗当中,在我看来他们不是败军,而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铁军。”

在关注缅甸战争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了解到如此让人刮目相看的部队后,也是给孙立人发来了电报,全文如下:

中国孙立人中将,于1942年缅甸战役,在艰苦环境中,建立辉煌战绩,仁安羌一役,孙将军以英明之指挥,击退强敌,解救被围之英军,使免被歼灭。后复掩护盟军撤退,于万分困难中,从容殿后,转战数月而达印度,仍军容整肃,锐气不减,实是难能可贵。其智勇双全,胆识过人,足为盟军之楷模。(此段摘自陈立人《滇缅大会战内幕全解密》)

如今抗日战争已经胜利75周年了,祖国繁荣昌盛,军事强大,将不再惧怕任何的外来强敌,我们不仅要时刻缅怀为了祖国献出生命的抗日官兵,也要在未来的生活中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