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对压制的最好感谢,就是狠狠成长。

文丨华商韬略 张保文

谈到美国对华为的一系列压制,任正非多次用到“感谢”一词。他对美国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认知和感情,华为又与美国有着怎样的爱恨?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2018年12月1日,华为CFO孟晚舟前往阿根廷参加一个国际会议,途经加拿大机场转机时,被加拿大安全部门非法拘押。

任正非称,自己本来是要和女儿一起去参加会议的,孟晚舟是会议的主要主持者,因此她早两天出发

孟晚舟被扣押时,通过丈夫给任正非传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爸爸,所有的矛头都是对准你的,你要小心一点。

中国外交部多次召见美国驻华大使和加拿大驻华大使,要求撤销逮捕令,释放孟晚舟。

2020年8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称:孟晚舟事件是一起彻头彻尾的严重政治事件,充分暴露了美蓄意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和华为公司的政治图谋,加拿大扮演了美方帮凶的角色。

面对媒体记者,75岁的任正非表示:我已做好一辈子见不到女儿的准备。“他们以为现在还是架起几门炮,就能恐吓一个国家的时代,可能是误判了吧,以为抓了我们家一个人就能摧毁我们的意志,这个他也误判了。”

当问及华为是否已到了最困难的时候,任正非称,华为现在是最佳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司法部起诉华为

政治干预、芯片封杀、5G围堵、孟晚舟事件……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任正非却表示,我不恨美国——

“我认为,美国发出不同声音的可能也是少量政客,他不能代表美国人民,也不能代表美国工业界、美国企业界、美国科技界。美国的工业界和企业界还是坚定不移地支持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强与我们合作。所以,少数政客的声音是会有很大的噪音,但是能起到多大作用,最终还是要看结果。”

2019年5月20日,美国决定将对华为的禁令延迟90天实施,许多美国企业都加班加点向华为提供芯片,这让任正非深受感动,“这三十年来,美国公司伴随着我们成长,教会了我们怎样走路。美国大量的零部件、器件厂家,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前天晚上,徐直军半夜两三点打电话给我,报告了美国供应商努力备货的情况,我流泪了。”

美国《时代周刊》采访任正非的视频发布后,得到世界各地网友的点赞与支持:

“对这个男人,我唯有敬重别无他念。”

“我支持任正非。当我看他,我看到的是一个诚实的人。”

“他的言谈充满了善意、感激和智慧。”……

▲外国网友在Youtube上留言支持华为和任正非

美国是现代通信产业的发源地,在华为的成长历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面对在困难时期向华为施以援手的美国企业,面对力挺华为的美国网友,面对华为和自己家人因美国而遭遇的一切——美国在任正非心中,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对科技的仰慕,超越爱情】

对科技的敬畏和追求,一直是任正非的精神底色。时至今日,美国在任正非心中,仍是科技与创新的代名词。

任正非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称,“我年轻的时候就是亲美的,直到今天,我仍然是亲美的。”

任正非所谓的“亲美”,是亲近美国的科技、商业等先进方面。

任正非曾多次赴美考察,到硅谷、IBM、贝尔实验室等地打卡学习,为华为的成长汲取经验和力量。

1997年,53岁的任正非来到了贝尔实验室,这里曾产生过八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电话、晶体管、数字交换机、通信卫星、C语言等重大发明的诞生地,也是信息领域科学家心中的圣地。

来到贝尔实验室,任正非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年轻时就十分崇拜贝尔实验室,仰慕之情超越爱情。”

从来不爱照相的他,硬是拉着李一男在著名的晶体三极管发明者巴丁先生的纪念栏前合影留念。

在随后参观实验室的时候,任正非又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到巴丁先生50年前发明晶体三极管的那张工作台前站立了许久。

当工作人员将一个纪念巴丁先生发明晶体三极管50周年的纪念品送给他时,任正非称这是自己莫大的荣幸,并称赞巴丁先生不仅是贝尔实验室的巴丁,也是全人类的巴丁。

【穿“美国鞋”,跳自己的舞】

任正非认为,华为要将辉煌延续到21世纪,就应当积极思考向一切优秀的文化学习,包括向美国企业学习。

回顾华为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是穿着“美国鞋”,登上世界舞台的。

拜IBM为师,对华为进行流程改革,是华为走向国际化舞台的里程碑事件。任正非多次提到,“IBM教会了我们怎么爬树,我们爬到树上就摘到了苹果。我们的老师主要是IBM。”

华为创立10年后,管理上遇到短板,“山头主义”严重,为此任正非发起了内部大讨论,还专门请人大教授起草了《华为基本法》。

很快,任正非意识到华为的管理仅靠文化还不够,还需要一套规范高效的流程。

1997年初,任正非写信给IBM的CEO彭明盛,希望效仿IBM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转型。在“蓝色巨人”的邀请下,任正非带领华为管理人员前往IBM总部访问学习。

这次IBM之行更让任正非坚定了的决心:脱下“草鞋”,换上一双“美国鞋”。无论花多少钱,都要让华为学会IBM的系统。

任正非说,IBM的经验是他们付出数十亿美元的代价总结出来的,他们经历的痛苦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华为只有认真地向这些大公司学习,才会使自己少走弯路,少交学费。

当时许多中国企业,并没有经历现代化管理的洗礼。对此,任正非看得很深刻:中国的问题是中国人“太聪明”,但因为无法用制度、流程、系统把这种个体的“聪明”规范起来,所以5000年都受穷。

为了保证“换鞋”效果,任正非采用了强硬手段,不惜“削足适履”,打消中国版、华为版的幻想:“IBM的管理也许不是全世界最好的,我们员工也有可能冒出来一些超过IBM的人物,但是我只要IBM。高于IBM的把头砍掉,低于IBM的把腿砍掉。只有谦虚、认真、扎实、开放地向IBM学习,这个变革才能成功。”

穿好“美国鞋”的痛苦,换来的是系统的高效与流畅,原来组织里每个人无方向的“布朗运动”被引向同一个方向,华为也开始有了一个完整规范、与世界接轨的管理平台和流程体系。

等到华为走上国际舞台,与更多国际厂商合作时,当初对改革不理解的人,才认识到一个规范的流程平台是多么重要。没有这次改革,华为走出国门,立足欧、非、拉,很可能就是一句空话。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一大堆美国巨无霸公司纷纷倒闭,任正非又开始反思美国大公司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这一年,华为全球销售额达233亿美元,国际收入占比超过75%,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设备供应商。

光环背后,任正非看到的却是一个僵化与低效的华为:一线为解决特定问题,往往要花掉2/3以上的时间向上面争取资源。

大公司如何保持小部队的灵活机动?任正非从美国特种部队的组织架构中找到了答案。

“三角洲”是美军最精锐强悍的特种部队之一。在阿富汗战争期间,他们一改传统的一线作战组织和模式,唱主角的是连、排甚至班一级的小分队。他们深入敌后,通过卫星定位、激光指引锁定敌人踪迹,一个通信呼叫,飞机就从航母起飞,导弹就能精确打击。

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如果一线战斗小组还要花大量时间来说服从排长到师长的层层官僚同意他们的作战方案,怎么可能打赢?

任正非感觉到,未来商业的竞争,也应是“班长的战争”:通过指挥权前移,让小团队在一线发现战略机会,时向相关各方请求支援,用现代化手段实施精确打击,如此才能赢得商业上的胜利。

最终,这演变为将客户、产品、交付融为一体的华为“铁三角”模式。

无论是向IBM学习流程管理,还是借鉴美军的“铁三角”模式,华为正是在吸收美国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从一支土狼队伍快速进化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跨国诉讼,打出全球名气】

2001年4月1日,华为在德克萨斯州的普莱诺市成立了第一个驻美办事处。

2002年6月,华为产品首次亮相亚特兰大的电信设备展,这也是华为产品首次登陆美国市场。

展会上,思科CEO钱伯斯来到了华为展台前,他看到华为的产品性能与思科相当,价格却低了20%~50%,一脸沉重地离开了。

正是这一年,华为产品迅速打入美国市场,销售额增长近70%。而思科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却首次出现下滑。在随后巴西的一场招标中,华为也一举击败了思科,更加撼动了思科的霸主地位。

于是,钱伯斯将华为列为“思科在全球范围的第四代对手”,还成立了专门小组,并很快炮制出一个打击华为的方案。

2002年12月,思科指控华为侵犯知识产权。经过近1个月的沟通无果后,2003年1月,思科正式向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庭提起诉讼。

如果这场官司打输了,华为的产品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进入美国市场,其他国际市场业务也将遭到“多米诺骨牌式”的打击。

除了胜利,已经别无选择。任正非说:“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

华为先是雇佣美国本土律师加入“应诉小组”,并带他们参观华为的研发基地,认识真实的华为;同时与爱德曼公关公司合作,主动向美国媒体记者介绍华为,争取他们的舆论支持。

在律师的建议下,华为抓住思科“私有协议”这一点,控诉思科打压华为是为了保持垄断。

另外,华为还准备了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与美国3COM公司的合作。3COM公司与思科缠斗多年,是思科在全球范围的第一大对手。

诉讼期间,华为和3COM公司正式成立了合资公司。3COM公司CEO克拉夫林也为华为出庭作证,他表示:华为的技术和实力是值得信赖的。随后在很多公开场合,克拉夫林称:“任正非的故事如果放在美国的话,也是一个令人惊异的成功者的故事。”

有了美国本土公司的支持,法庭上形势开始出现逆转:从最初的美国公司状告中国公司侵权,变成两家弱小公司联合起来反对思科垄断,华为一举扭转了被动不利的局面。

2004年7月,双方达成最终和解协议。华为在这场诉讼中转祸为福,扬名世界,海外市场也迅速稳定下来。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这场举世瞩目的诉讼结束18个月后,钱伯斯也来到了任正非的办公室,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华为的强大,赢得了对手的尊重。阿尔卡特、摩托罗拉、北电网络和3COM等世界级企业的总裁们,也渐渐加入了任正非的朋友圈。

【艰难的美国之路】

2008年以后,在新兴国家和欧洲站稳脚跟的华为,开始逐渐转向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市场,任正非称:“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市场,销售份额占世界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华为自然不会慢待如此巨大的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华为的美国之路,却因一再受到美国的政治干预而步履艰难。

一、并购受阻

2007年9月,国际私募资本贝恩联手华为以22亿美元收购3COM。这本来是三方皆大欢喜的并购,却因美国情报部门向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涉及美国国家安全威胁的评估报告而搁浅。

2010年,华为欲收购美国私有宽带互联网软件提供商2Wire,又因美国有关部门干预而最终失利;同年,华为试图收购摩托罗拉的无线资产,再被美国政府拒绝;与Sprint达成的4G设备合约,也遭到美国商务部干预。

二、经营受限

2012年10月8日,美国相关部门发布了对华为、中兴的调查报告,称“华为和中兴为中国情报部门提供了干预美国通信网络的机会,都涉及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并且应该予以其在美从事经营活动更加严格的限制”。

2018年1月,美国政府向AT&T施压,要求其放弃销售华为手机。

2019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

三、非法扣押

2018年12月,孟晚舟被加拿大安全部门扣押。商业制裁开始升级为对任正非家人的非法拘捕。

四、产业链遭封杀

2020年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针对华为发布新的技术限制令,这意味着华为不能推出由美国软件和技术设计出来的芯片。

三个月后,美国商务部发文称将进一步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的权限,并且将38家华为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这意味着列入清单的非美国公司向华为供货,也要经过美国政府的批准。

加码封杀,就是想要在重要原材料、设备、开发工具与软件出口等方面彻底切断华为的芯片供应链。

五、围堵5G

长期以来,美国向盟友频频施加压力,要求在5G网建设中不采用华为设备,打击华为在5G领域的领先地位,限制华为5G的全球发展。

虽然华为的美国之路步步荆棘,然而在全球市场上,华为却是稳步前进,业务逐渐从新兴国家延伸至发达国家。

2010年,华为首次进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排名第397位。2020年,华为排名第49位,十年间上升了348名。尤其是2016年,排名由228名上升到129名,上升了99名。

要和世界做生意的华为,美国市场只是之一。美国的封杀打压,并没能阻碍华为全球化的步伐。

【爱恨与灰度】

经历无数风雨的任正非,视磨难为一笔财富,他更是将美国打压下的华为,比作二战时的传奇战机伊尔-2,只要油箱和发动机打不坏,就一定可以成功返航,以此激励华为员工冲破当前的重重困难。

面对美国的打压,任正非曾多次使用“感谢”的字眼。

2019年2月,任正非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美国不会摧毁华为,美国不能代表世界,世界需要华为。美国的打压,只会倒逼我们把东西做得更好,只会让世界更关注华为,认识到华为是个好公司,因此要感谢美国政府到处为华为做广告。

当年与思科的跨国诉讼,不仅没有扼杀华为,反而让华为扬名世界,一举走向海外。如今美国的封杀,很可能会重复多年以前的效果。

为什么每一次危机,对于华为来说,都能变成一次转机?

灰度,是任正非最钟爱的哲学理念之一,也是他在三十多年的华为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论。

灰度是一种开放、包容、妥协的智慧。灰度代表两极之间无穷的可能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走极端,坚守自己的本分。

例如,在向美国学习时,不陷入盲目崇拜而妄自菲薄;面对美国的打压,又不因仇恨而乱了阵脚。在爱与恨之间收放自如,率性又不失方向、原则与弹性,这就是灰度。

一句话,就是你打压你的,我发展我的,不畏强暴,笃定战略,坚守本分,自强不息。

此前,有人呼吁中国拒用高通芯片,以此反制美国。任正非认为中国本土芯片的需求和供应存在巨大缺口,不用高通芯片不仅会限制自己发展,也伤害了对方利益。因此,在提到与高通等美国公司的关系时,任正非说,“我们永远不会走向对立的,我们都是为人类在创造。我们与英特尔、博通、苹果、三星、微软、谷歌、高通……会永远是朋友的。”“我们作为买家,也是美国公司特别需要的客户,大家互相充满敬畏和同理心,一定会发展出更好的关系。”

在任正非看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问题不是对立,而是开放或封闭的问题。

任正非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14亿人口的消费。伴随全球化的深入,中美两国都已是全球供应链上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冲突摩擦只是短期现象,开放合作才是大趋势。

任正非曾将中美企业,比作两支登山队伍,虽然走的路线不一样,但仍会在山顶相互拥抱。

“我们和美国有冲突,但最终还是要一起为人类做贡献。”

当然,拥抱归拥抱,开放的前提还是自身要强,中美贸易,背后还是双方科技实力的较量。

因此,在接受央视《面对面》专访时,任正非主要提及的还是教育问题。

落后就要挨打、被别人卡脖子,改变这一局面的根本途径就是教育。一个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企业的成功,家庭的富裕,归根到底,都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

任正非称,只有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得到了很好提升,才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灰度哲学是直落根本的智慧,也是一种恢弘的气度,使华为能够在美国打压和全球竞争中,一直立足商业本质和企业本分,任时代变迁、潮起潮落,始终占据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1、央视专访——任正非、董倩面对面,央视新闻

2、任正非接受《时代》专访:没有美国市场,华为也是世界第一,环球网

3、任正非接受BBC采访,搜狐网

4、孟晚舟事件是一起彻头彻尾的严重政治事件,人民网

5、《苦难英雄任正非》王育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6、《任正非和华为》余胜海,长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