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长群和鸡娃群,上周应该都被这两个文件刷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述一下内容:未来(预计到2022年)中考必考科目将增加体育和美育两项科目,且体育和美育(音乐、美术)将与语数外三门主课平起平坐,分数逐步提高至100分。

从目前反响来看,焦虑和反对是两大主流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惊弓之鸟”的心情我们非常理解,毕竟政策出来之后,各种标题党里的惊叹号,足以让人虎躯一震。

更有体育培训机构,在政策发布第二天就挂牌了……似乎明晃晃地冲你喊话:培训费和培训时间,您准备好了吗?

你说你不花钱,行吗?

这才有了最近几天各种亲子教育号“碎钞机功能又强大了”、“逼死穷人家的孩子”、“老母亲集体崩溃”等一系列惊悚的解读话术。

但我们还是劝大家冷静,不必焦虑,该干嘛干嘛

因为这个改革,恰恰是对绝大多数无暇鸡娃的家长有利的。

体育:此100分非彼100分

先说体育,不管满分是100分还是60分、40分,在实际执行层面,并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分值上看起来,体育摇身一变成了主科地位。但在选拔性考试中的地位,比三门主科差了好几百条街。

从目前已经执行体育中考的省份来看,基本的考核形式是:一次性考核+过程性考核。

一次性考核就是只允许考一次的现场考试,过程性考核是我们所说的平时课堂成绩。

各地对于这两部分的分值配比略有差异。以北京2019年中考体育考试为例,体育中考成绩共占40分,其中一次性考核占30分,过程性考核占 10分。

一次性现场考核内容:

男生

1000米跑

引体向上/掷实心球二选一

足排篮三选一

女生

800米跑

仰卧起坐/掷实心球二选一

足排篮三选一

一次性现场考试成绩都由仪器设备测评完成。

过程性考核内容,包括体育课成绩+出勤+学习态度+国家健康测试成绩。

目前国家健康测试小学包含的内容是:

小学生跳绳

坐位体前驱

50米跑评分标准

肺活量

中学包含的内容是:

肺活量(10%)

体重指数(15%)

50米跑(20%)

坐位体前屈(10%)

立定跳远(10%)

引体向上/仰卧起坐(10%)

1000米跑/800米跑(20%)

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体育项目要求,只要不属于免考人群,是从小努努力就能踮起脚尖至少够到达标线的项目。

附图:国家健康测试小学标准(北京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语数外的选拔性评分,体育分数有区间划分,分数在某个区间内就是达标的,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想要完全不达标也是很难的……

因为国家指标是根据全国同龄学生的综合情况来制定,最大程度公平对待大多数也兼顾少数,更照顾到特殊群体。对于特殊群体有免试、缓考和针对特殊情况的特殊规定,并不是一刀切的考核。

下面几张图都是针对“特殊情况”的“特殊规定”↓

简单来说,不是你跑的越快,分数越高,而是只要跑进某个指标内,大家都是一样的分值。

以北京市为例,我们看下2019年北京初中毕业升学体育现场考试成绩标准:

这里敲黑板:体育是水平性测试,不是选拔性考试,这个定位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都不会轻易调整。

虽然个人体质、身体素质有差异,但是排除最优和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普通人通过一定的体育锻炼可以够到达标线。

至于这份文件中“体育100分”的改动,重点强调的是体育教育的过程,即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填补体育教育的漏洞,而不是用体育来承担选拔的职能。

比如在《意见》第4点中指出:

“鼓励基础教育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

以及在《意见》第7点中提到的:

“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

“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和基本的运动技能”

说到底,是要通过这种强制性的方式,推动学校落实在体育教育方面的主体责任。

家长担心孩子不爱动、不想动,在家不锻炼,说了也不听,有学校硬性规定帮助孩子积极地运动,有什么不妥吗?

作为一个喜欢偷点儿小懒的家长,我对这种改革表示热烈欢迎。

再次强调,不是万事都要报班。体育的成绩提高,更多的是付出就有回报。因为不是竞技体育的比赛,并不需要多高的领悟力,灵性和身体条件等等。

义务教育阶段的体测,完全是通过练习可以提高的。

美育是普及制,不是淘汰制

关于美育教学和评分规则的细则还未出台,但是根据体育考核的相关规定来推测,还是那个套路:大家一视同仁都要考,标准和体育一样,是达标,不是选拔;是普及,不是淘汰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关于“美育纳入中考计分”这部分的讲话中提到:

“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云南省从今年开始要增加到40分。”

南京在2007年就开始实施美语测评并纳入中考。以南京为例,艺术综合测评将分为过程性和终结性两个评价,和体育计分规则基本保持一致。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到2020年逐步取消特长生。目前,2018届北京小升初已经取消了特长生,预计2021年中考正式取消特长生。

全国各地也都在逐步取消体育艺术科技等中考加分项。也就是说,美育将成为基础科目,而非加分项和加分科目

很多家长都被 “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类似标题给吓到了,而实质上,这份文件并不是网络热议的那样简单粗暴:

1、美育学科不等于音乐

在《意见》中的第五点,明确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到初中),学校的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

第一,“学校的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这意味着学校会逐步开设艺术课程,并非网传的学校不管,扔给家长,让孩子去校外报兴趣班;

第二, 课程范围广,从艺术、美术、戏剧、戏曲到影视,甚至包含了传统文化项目书法,也并非网传的要考乐器,要求学生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当然,我们需要耐心等待细则出台。

2、纳入中考不等于特长精通

艺术家吴冠中曾说:”如今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却很多。他们不是不懂艺术,而是在虐杀艺术”。木心也曾在谈到美学时表示:“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美育教育的目的是消除美盲,着重强调掌握基础的知识和审美,提高文化理解和审美感知,并不是要求人人都成为艺术家。同理,义务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文盲,并不要求人人都是科学家和大文豪。

在《意见》中的第9点,明确指出,美育教学改革的教学发展模式是:

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

所以,国家是在尽力填补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美育教育的漏洞。从学校教育出发,帮助孩子完成和建立良好的美育观,再根据学校和学生的自身条件和情况培养艺术专项特长。

虽然逐步取消了艺术类加分项,但是依然为有天赋的孩子预留了高考特长生的途径;

普通孩子在校接受基础美育知识教育,这反而为偏远山区的孩子提供了基础美育的必要条件,人人普及美育;

而有天赋、有条件有能力的孩子在艺术美育方面继续深造,走职业路线。

面对改革,你该怎么办?

虽然我们一开头就提出了应对办法:该干嘛干嘛。但绝大多数家长肯定是坐不住的……面对变革,“我总想干点儿啥”的心态,人人都会有。

那我们索性再给一个对策:紧跟课内,课外自选

以北京为例,大部分中小学校设有社团,涵盖科学、文艺和体育等,部分小学还有自己的特色体育项目。

完全可以积极利用学校的资源,督促孩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鼓励孩子拿出对待三门主课的态度认真对待体育锻炼;当然,如果本来孩子就喜欢球类,从小练一项,自然在中考的时候会省点儿心

美育的选择范围更为广泛,除了积极参加学校课程之外,现在哪个孩子不是一两个兴趣班傍身,而这其中总有一项与美育相关。

总有老母亲抱怨,钱砸了那么多,都不知道孩子学了些什么。现在不是机会来了吗?由学校帮忙检验课外班的学习效果。

再退一步,就算孩子没有艺术类课外班,对艺术毫无兴趣也一窍不通,那么也不必为了参加学校的基础美育考试而去硬逼一个毫无兴趣的孩子苦练舞蹈x级、乐器x级。学校的基础美育课程刚好弥补了他的弱项,还不用额外砸钱培养,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重要的事情说第三遍,该干嘛干嘛

家长该鸡语数外的,请继续鸡;

正在上音美兴趣班的孩子,请继续上;

热爱体育的孩子,请继续以兴趣为导向,玩你喜欢玩的即可;

平时太宅的孩子,加强锻炼,跟住学校,没必要急匆匆的抢跑。

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了,焦虑感是否已经被打消一半了?如果是的话,请把此文转发给其他爸妈,让大家都淡定一些吧!

End

无论你是还是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