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在这一天,讲究的人会和古人一样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花。再有空的话,就跟着志愿者们参加一些敬老爱老的活动。

重阳节历经数千年的时代变迁,每一个发展的重要时期,都被加入了新的元素。最早的时候,是先秦时期的人们为了庆祝丰收,会在九月举行祭祀活动。

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天”和祖先身上,希望有“天”和祖先的庇佑,来年能有一个好的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汉代,虽然重阳节距离真正被定下来还有很长一段历史,而且这一阶段也并没有重阳节这个称呼,但并不妨碍人们在九月初九这一天“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这段话出自汉代的《西京杂记》,可见在这一时期,人们就已经在九月初九这天,有了佩戴茱萸、吃菊糕、饮菊花酒的习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茱萸是种什么植物?据考证,茱萸种类分类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山茱萸和吴茱萸两种。之前有人认为山茱萸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很多地方都有,就认为人们佩戴的是山茱萸。其实不然,真正佩戴的是吴茱萸。

这种植物是一种比较名贵的中草药,又比较高的药用价值。最重要的是它身有异香,有驱虫避灾的作用。

古时候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比现在要好得多,但是医疗技术非常差,九月初九这一天登山的话,如果被蛇虫叮咬,这可不是让人掉以轻心的事情。

如果登高之前佩戴有异香的吴茱萸,就会避免蛇虫靠近自己,达到驱虫的目的,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命不受威胁。久而久之,佩戴茱萸就被冠上了驱灾辟邪的效用。

但要认真说起来,登高插茱萸其实是有一段故事佐证的。

传说东汉时期,有个叫做桓景的人跟随方士费长房学习道术。某日,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汝南有灾疫降临,你把全家人的臂上都佩上盛着茱萸的小布袋,到萧山上饮酒,方可避难。”

桓景对费长房的话深信不疑,不假思索的就照办了。带着全家人佩戴茱萸去往萧山饮酒,到了晚上回到家里,发现鸡都死光了。

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到底高不高,没有人能说得明白。或许是费长房为了宣传自己的道术,编撰出来的一段故事,我们也无从得知。但在这个故事传开以后,九月初九这天,登高、插茱萸和菊花酒等活动,就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

而且这个故事明确的告诉我们登高、插茱萸、饮酒是有辟邪去灾的作用。以现在的眼光看,多少有些迷信的成分在,但对于把一切都寄托给“天”的古人来说,这几种习俗,倒是值得发扬光大的。

还有人以为,插茱萸、饮菊花酒是为了敬老,其实这和敬老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可以带着茱萸回来送给老人,并且敬他们一杯菊花酒,或者做别的一些事情。但是这种行为真正意义上来说是敬老,给他们插茱萸、饮酒的行为才是为了辟邪。

而且在古时候,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是有祈愿长寿的活动,但是和敬老没有多大关系。这样的行为是针对大多数人的,而不单单指的是年迈的老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阳节的敬老行为是现代才有的含义,不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九”这个数字是单数中最大的数字,又同于“久”。因此,九月初九这一天又被叫做重九节,所以重阳节又被赋予了长长久久的含义。

现代人就把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也叫做老人节,旨在宣传爱老敬老,恪守孝道。

从这个观点上来看,古人的重阳节似乎和我们的老人节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其实这个观点大错特错。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可能大部分人会选择过清明、过端午、过春节,但是对于重阳节似乎看的没有多重。殊不知重阳节和清明节、端午节还有除夕,是我国古代四大祭祀节日,这四个节日的分量,在古人眼里是一样的。

只是现代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出去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但是古代重阳节里的祈愿长寿这个习俗,和我们现代的老人节是有相同之处的。

过老人节不仅仅是希望老人们晚年生活幸福,有所依仗,更是希望他们健康长寿。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尽管现代有些人在孝道这方面做得不尽人意,我们经常也会看到相关方面的新闻,但大部分人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即使不能长期陪伴老人,但是物质服务和问候是必须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