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无锈钵

9万元可以买到精装修的海景房,你愿意吗?

在房价日渐成为热频话题的今天,这样的“童话”就发生在山东半岛的乳山市。

网友们晒出的截图显示,截止2020年,构筑于这座城市东南角,直接眺望远方蔚蓝海景的公寓,均价依然维持在不足3000元/平的水准。

某种程度上,这似乎是时代留给“打工人”的又一个“鹤岗神话”,然而令人惊诧的是,在这个神话的发源地知乎,对于在这座城市购置房产的前景,人们却以空前一致的态度表达了悲观。

“生活配套设施落后、人口稀少、气候潮湿、买东西只能靠快递……”生活在当地的人给与这座城市的负面评价中,“交通不便”这一因素,越过了所有问题高居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座卫星地图中被群山环绕的城市,东南一隅近百平方公里的村镇内,沿海的S206国道几乎是他们同外界保持连接的唯一渠道,过去近十年内,每天仅有8趟列车在这里作短暂的停留。

在景观生态学中,一种名为“廊道效应”的观点表明,城市内部和城际之间的干道数量,是决定当地土地和房屋价格的关键因素,而乳山的海景房价格,或许正是这一效应作用下的体现。

它证明了,庞大的交通网络与流量不仅连接着各个区域,同样也是释放土地活力的重要推手。

要想富,先修路

曾几何时,“要想富,先修路”还是停留在一代中国人记忆之中的震天口号。

回到十二年前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基建仍然成为了政府稳定市场的关键举措,尽管“四万亿”的巨额投资在当时看来褒贬不一,却给之后的中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2007年,从长春出发乘坐L6次列车前往北京,短短1000公里的路程,大致需要耗费将近20个小时,而春运时发送的临时旅客列车则可能需要48小时。那一年,中国春运的总人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2.545亿人次,这之中的百分之七,约1.56亿人次的运输,整个铁路系统耗费了超过40天的时间才完全吸纳。

1979年,中国春运历史性突破1亿人次。“一票难求”成为此后每年春运的焦点。2018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约为30亿人次。这意味着,40年间,中国春运规模扩大了30倍。显然,速度和运力提升的背后,实则是中国交通技术的迅速提升。

信息网络方面,当时中国已经有近3亿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家庭电脑也只有不到9000万台;手机网民数量7000多万。网络购物使用率仅有25%,低于美国的66%和韩国的57%,主要集中北京、上海和沿海发达地区;网络支付的渗透率也只有22.5%。

翻开彼时中国经济的这本厚厚的履历,以“绿皮车”、“网吧”、“小灵通”为代表的物象,仍然是构成社会图谱的主要元素。

当时,人们并未完全意识到基础设施投资将在未来会有何种改变,直到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和货运网络,将过去被崇山峻岭、河流溪涧所割裂的局部市场,连接成了一个庞大的统一整体之后,全国范围内的商业系统才获得了初步构建的可能。

也就是2008年前后,中国的消费随之开始兴起。

时至今日,尽管曾经的4万亿投入现在看来依旧充满争议,但无可争辩的事,这之中涉及交通、运输方面的改良,也的的确确改变了中国大地的面貌。

双循环时代下的物流之思

回到今天,商业领域中的交通运输——物流,同样深刻变革着双循环时代的发展方向。

这之中,物流首要改变的,便是人们对于供应链的看法。

如果说过去的粗放工业时代,供应链在人们眼中更多是意味着廉价劳动力和密集型生产,那么时至今日,源自双循环背景下的工业4.0革命,则在不断赋予这一环节以更多意义。

现代的商业背景下,供应链已然成为了一条串联生产、采购、制造、物流、销售的整条产品价值链。

这里面,物流作为唯一贯穿前端和后端的战略纽带,其意义与价值不言而喻。

脱离单纯的商业逻辑,社会范围内,经济双循环下的变局同样对物流行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这之中,双循环里的内循环,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扩大内需,投资基层人民仍然是经济工作的不变的主流方向。

对于身处偏远地区村镇的居民来说,它意味着来自收入和消费端的双重升级,要借助于物流,将当地的特色产品运出大山,同时也要让现代社会的工业成果与之共享。

除此以外,双循环里的外循环,则决定了要在未来利用外部的资源,更多地和全球形成一个统一的产业链和经济体。

在这基础上,以物流为代表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同样是促使外国企业“留下来”和中国本土产品“走出去”的关键所在。

两大循环之中,物流技术在前者中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被长期低估的。

以身处革命老区沂蒙山内的山东省平邑县为例,作为中国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加工和集散基地,和花岗石之乡、食材之乡,丰富的物产本可以为当地民众带来富庶的生活。但受制于“小、散、乱”的物流体系,当地经济始终难以与规模化、体系化的电商接轨,庞大的产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当地的居民收入水平也一度陷入瓶颈。

直到2018年5月,平邑县与京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JDL京东物流的云仓、WMS系统、天狼仓、地狼仓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将被引入到当地4万平米的物流园区,形成现代化,智能化的物流基础设施,为当地的特色产品的输出和工业品的输入打下坚实的基础,平邑县的自然经济才初步具备了和时代共舞的契机。

内循环时代的乡镇经济中,平邑县这样的案例,在平原之外的山地区域并不罕见。

而这或许也印证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那句观点:

“一切现代形式的改良之中,运输业的改良都尤为有效。”

中国供应链变革的新机遇在哪儿?

回望走过大半进程的2020年,除去感慨,内心深处,更多还是对于这个国家在天灾面前所表露出的坚韧意志的赞叹。

而在此基础上,可以说,全球产业链遭遇重大挑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率先复苏,中国制造业能高效复工复产,经受了全球性的压力测试的供应链可以说功不可没。

这之中,以JDL京东物流为代表的中国物流企业更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物流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物流与科技一体一用,改变了世界的连接方式。”10月22日上午,由JDL京东物流主办的2020全球智能物流峰会(GSSC)上,JDL京东物流CEO王振辉这样表达了内心的感慨。

以“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欧班列为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计开行8751列,同比增长46%,发送集装箱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1%,借助于物流运输,沿线各国的命运被这样拧成了休戚与共的一根绳索,牢牢团结在了一起。

而在疫情发生后的国内,借助于物流技术,留守武汉的无数家庭,同样得以和全国范围内的同胞们相连接、同脉搏。这一切的背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超过20万JDL京东物流的员工正在为保障隔离期间的运输日夜奔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疫情期间,他们不仅开通义务运输通道,确保医疗应急物资高效送达,还为超过30个省份的援鄂医疗救援队提供了免费的行李寄送,也在超过100个城市为居家学习的学生们派发教辅资料,保证停课不停学。另外在100多个城市,落地了菜篮子民生工程,做好广大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大后方。

不仅如此,疫情之中,以物流为代表的供应链力量同样活跃在经济复苏的号角之中,尽管同科研、品牌营销相比,它可能并没有那么性感,也不那么受人关注,但这并不妨碍它同万千产业工人一道,汇集成制造业复工的中流砥柱。

以汽车工业为例,在武汉,封城后短短48天,东风汽车的厂房里,机械产线就已再度爆发出了隆隆轰鸣。不同于轻工业的复产,汽车制造业所涉及的工序更为复杂,需要的零配件也更为庞大。据统计,一辆汽车的生产至少要经历600多个工序,消耗10000多个零部件,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的健康运转。

凡此种种,都是建立在物流之上的供应链对于时代的回应。

而辉煌的过往背后,展望未来,指引中国供应链变革的关键又在哪儿?

答案或许仍然绕不开“技术”与“开放”。

曾经,中国大地上一度掀起过数次外企的“撤离浪潮”,那些尝试着另觅高枝的企业里,就有人们非常熟悉的苹果、霍尼韦尔。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企业的脱钩之举,最后大多仍以失败告终,层出不穷的案例背后,苹果们为什么离不开“中国制造”?

答案或许正如麻省理工学院运输与物流中心主任尤西·谢费所说的那样:

“外国企业现在留在中国,不是因为劳动力成本,而是因为本‘中国制造’背后集‘开放共享’和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整个供应生态系统的存在。”

而对于一众成长中的物流企业来说,谁能够率先把握住这两点,谁就握有着通向工业4.0时代的门票。

这之中,刚刚以主办方身份结束2020全球智能物流峰会的JDL京东物流,无疑优势明显。

首先是技术实力,JDL京东物流从创立之初就意识到,物流是技术应用最佳场景,技术是物流行业进步的重要驱动。

经历多年的创新应用和积淀,JDL京东物流的科技实力已经成为继一体化供应链之后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机器人、边缘计算、GIS等前沿科技的研究和应用,目前JDL京东物流已经形成了科技产品、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生态三大板块,覆盖物流全链条、全场景。

其次是开放共享,这些板块及细分组件之间形成积木式、耦合式的关系,不仅仅服务于单个企业,而是通过开放赋能,可以服务众多品牌商和合作伙伴,为快消、电子制造、汽车、能源、工业品多个领域提供一体化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

除此以外,更难能可贵的是,JDL京东物流对于品牌使命和用户体验的不懈追求。

在过去,JDL京东物流等企业完成了“上午下单、下午送货”“全国90%区县24小时达”的效率革命,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助力中国成为全球最具想象力的物流革命现场。

另一边,对于客户需求中的痛点和难点,JDL京东物流也在不断致力于提供定制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例如面对汽车制造业长期存在的上下游信息割裂、库存水平高、配送时效慢的问题。JDL京东物流就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多管协同的处理措施,先是通过一套订单协同平台系统,打通链路,解决了信息割裂的问题;继而通过销售预测和智能补货,使得整个库存水平降低了30%;再借助于备件库智能分仓,将配送频次从每周2-3次提升到6次,订单一次满足率提升了10%。

这些建立于使命之上的责任感,或许也正是这一品牌能够自始至终引领当下供应链变革的原因所在。

一如王振辉在演讲中所承诺的那样:

“京东物流始终将自己作为乙方,把复杂和困难留给自己,把简单和便利交给客户,通过简单极致的物流科技产品,解决不同行业复杂的物流供应链难题,提升流通效率。”

时至今日,一个不变的现实是,供应链与技术革命在中国已经发生,并显现强大势能,而这一势能之下,未来,集技术、开放、体验、使命于一身的JDL京东物流,势必还将在市场的期待之下,为身处工业3.0时代的中国供应链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