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激活免疫?花粉过敏者对新冠具“天生”抵抗力

根据荷兰的一项新研究,花粉可能在抑制新冠病毒的传播方面发挥作用。研究人员称,据记录,花粉具有致敏性,它在免疫激活和抵抗呼吸道病毒方面发挥着作用,并且似乎产生了一种生物气溶胶,从而降低了流感累成病毒的繁殖数量。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自费经济体”有机会选择特定疫苗

本月初,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参与“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的经济体分为“自费经济体”和“受资助经济体”,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执行董事奥蕾莉亚·阮日前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某些情况下,自费经济体可以表达其偏好,选择疫苗组合中的某种特定疫苗。

流感合并新冠感染将令病毒更易入侵人体 复制量增加1万倍

来自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实验室实验表明,甲型流感病毒能在感染人体细胞数小时内改变多种人体细胞的结构,SARS-CoV-2(新冠病毒)可以利用这些变化更容易地入侵细胞,更有效地繁殖。此外,流感合并新冠感染将导致人体细胞中新冠病毒复制增加1万倍。

疫情后或出现生育率下降 女性在婚恋方面将付出更多

来自美国的专家回顾了90项研究,认为大流行带来的心理影响将导致出生率下降,人们单身的时间延长,而女性也将可能通过更性感的打扮吸引那些更理想型的男性。大流行甚至还给妇女带来了更多的负担——虽然在大流行之前,妇女就已经常受到职业和婚姻家庭责任等方面的更大压力。例如,封锁和学校关闭的期间,许多妇女在儿童保育和教育等方面承担的责任要比他们的丈夫繁重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方法描摹艾滋病病毒含糖屏障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可以绘制出艾滋病病毒光滑糖分子前所未有的详细信息。这些分子能保护HIV不被免疫系统攻击。这些图谱将使研究人员更全面地了解为什么抗体对病毒上的某些点有反应,而对其他点没有反应。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科学家揭秘缺氧反应蛋白“黑暗面” 为有效疗法提供参考

一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低氧状态下的脑细胞功能障碍,很可能是由原本具有保护作用的应答系统引起的。科学家们证实,在缺氧状态下,在所有组织中,缺氧反应性蛋白能够发挥有益的功能来促进细胞存活。然而,这些同样的缺氧反应蛋白也有之前未被认识到的“黑暗面”,因为它们也开启了核心的有益反应之外的其他细胞过程。

女性骨密度与日常生活方式有关 会因肾功能和种族差异发生变化

骨质疏松症正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群,很多人在面对骨密度仪的“扫描”时都会检出这种症状。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人类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肾功能降低和骨密度低之间的联系,因种族/种族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存在而不同,这提示——遵循晚期CKD骨密度筛查指南,可以帮助减轻这些患者的风险。

我国科学家把微波测量灵敏度提高1000倍

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贾锁堂教授和肖连团教授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里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机样机,极大提升了微波电场场强的探测灵敏度,微波测量灵敏度达55nV/(cm·Hz1/2),优于之前国际最好水平1000倍,最小可探测微波场强约400pV/cm,优于之前国际最好水平10000倍。该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

可调控室温磷光材料研究获突破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教授马骧团队基于前期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研究基础,将动态共价化学与有机室温磷光聚合物材料相结合,通过可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将热可逆的动态共价键引入发光基团,构建了发光可调控的智能纯有机室温磷光聚合物材料。该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深圳先进院等研究发现 中国成为全球“绿色增长”主力军

10月23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环境气象团队联合香港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表明,在过去18年的时间里,我国新增城市面积占全球新增城市总面积的47.5%,领先全球;此外,中国向全球贡献了32%的大城市显著变绿区域,直接受益人数达1.08亿,成为全球“绿色增长”的主力军。

新低温催化法将塑料垃圾“变废为宝”

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采用一种简单的低温催化方法,将很多塑料内包含的聚乙烯聚合物转化成了高价值的烷基芳族分子,后者是很多工业化学品和消费品的基本原料。新方法简单且成本低廉,为塑料废物的循环再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美国部分地区沙尘水平20年翻一番

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民经常看到田地里的土壤被剥离,形成令人窒息的沙尘暴。近日,《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在过去的20年里,由于该地区干旱频发、农田面积扩大,大平原上的沙尘暴变得更加常见和强烈。领导该研究的美国犹他大学大气科学家说:“研究结果表明,临界点正在接近,20世纪30年代的情况可能会重现。”

天然除草和杀菌剂可从海洋真菌中提取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滩涂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团队从海洋真菌中筛选到了除草活性显著的Xanthone类化合物,对以反枝苋、绿苋等为代表的苋属杂草的最小抑草浓度达到8微克/毫升,活性为阳性药草甘膦的4倍,并在遵义烟区进行了示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在线发表在《农业与食品化学》《微生物学前沿》《海洋科学前沿》和《中国农业科学》上。

中国科学家揭示植物对氮富集的响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浩团队在氮富集影响温带草原物种多样性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从新的视角进一步揭示了草原不同功能群植物对氮富集的响应,为深入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的草地生态系统响应提供了新的认识。相关研究发表在《生态学杂志》。

云南暴鱼“王者归来”

据PeerJ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在云南罗平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齿鱼科鱼类,命名为云南暴鱼。它体长34厘米,是2.44亿年前罗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在食物网中占据较高的位置。云南暴鱼的发现和研究更新了人们对罗平生物群的食物网结构和三叠纪生物复苏的认识。

首个泄殖腔化石暗示恐龙如何繁殖

最初在中国西北部发现的一具恐龙化石保存得如此完好,以至于它的泄殖腔(排泄和交配的腔道)的形状第一次清晰可见。不过,据《新科学家》报道,直到现在,由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Phil Bell领导的研究小组才正式描述了鹦鹉嘴龙的泄殖腔。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1+4要点”助力评审更有针对性

2020年,地球科学部在项目受理、评审、资助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基金深化改革精神,结合地球科学特点,进一步完善评审机制,坚持尊重规律、问题导向、客观公正,项目评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在人才类项目评审中,地球科学部提出评审“1+4要点”,1是重点考查申请人的科学素质与能力,2、3、4、5是考查申请人成果对基础科学研究的学术贡献及其科学意义,评审专家可选择4点中一点或多点进行评价。

《中国重症医学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发布

10月23日,咨询公司IDC联合东软集团正式发布《中国重症医学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该报告是双方对中国当前重症医学领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探索的成果,将为我国重症医学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该报告认为,重症医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重症医学信息系统未来发展将呈现出“超级数字化”“广泛智能化”的特征。

第十六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召开

10月24日,第十六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暨第八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在河北举行。与会专家围绕中医络病学领域最新进展和热点话题展开了讨论。在院士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张运,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分别作了《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CAPITAL研究所提出的科学问题》《中医药循证之路—从慢病到疫病》专题报告。

首个人工智能肺癌辅助诊断系统获批上市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阿斯利康宣布,其与中国杭州迪英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辅助非小细胞肺癌PD-L1判读“免疫组化数字病理图像处理软件”,日前已获得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中国首个率先获准进入临床应用的人工智能肺癌辅助诊断系统。

PED5抑制剂是ED首选治疗方式

中国性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及人类精子库主任姜辉教授说,上世纪80年代,辉瑞制药欧洲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用于治疗包括心绞痛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新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正是在那时研发出来的 。20年来从手术治疗到药物治疗ED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但目前口服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仍是ED治疗的首选方式。

基于声学超材料的变压器新型降噪技术获突破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研究所紧密结合电网发展和工程实际需求,长期开展输变电工程噪声环境监测及噪声治理工作。近日,由中国电科院牵头的基于薄膜声学超材料的电力变压器新型降噪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该技术可降低变压器100Hz窄带噪声7dB,针对城市变电站低频噪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极寒地区变电站装配式建筑有望实现节能保温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人员以黑龙江安北500kV变电站输变电工程为依托,针对我国东北极寒地区温度低、温差大的气候特点,结合已有的装配式建筑围护结构开展了相关研究,使其满足预制装配式变电站建筑节能保温的要求,实现变电站装配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低于0.25W/(m2·K)的目标。

专家建议尽快建设油料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0月24日,“油料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方案论证会在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召开,由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担任组长的专家组一致建议,要尽快启动、加快建设“油料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破解油料产业“卡脖子”技术、“关键芯片”提供前瞻性、原创性科技支撑。

NASA称周一将公开月球“令人激动的新发现”

美国宇航局(NASA)上周发布了一个神秘的公告,它将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分享一个关于月球的“令人兴奋的新发现”。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称,这一发现是由NASA的平流层红外天文台(Stratospheric Observatory for Infrared Astronomy,简称SOFIA)发现的。SOFIA实际上是一架改装过的波音747SP喷气客机,携带一台直径100英寸(约为2.54米)的望远镜,用来来捕捉太阳系中行星和其他物体的红外图像。

高校就业交出暖心成绩单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首要内容,被放到突出位置。其中,解决今年870多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是被作为经济工作和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根据近日教育部发布的消息,各方共同努力,使得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交出了一份暖意融融的就业成绩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清华特奖入围名单公布:电子系学霸2篇顶会一作

据清华小五爷园,2020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入围名单已经公布,共有15名同学入围。15人中有4位同学与计算机相关,他们分别是:电子系刘泓、计算机系张晨、自动化系蔡烨怡、交叉信息学院吕欣。刘泓同学可能是入围人选中,学术最“硬核”的。他以一作身份在CVPR 2019和ICML 2019两大顶会上各发表了1篇论文。

中铁大桥院3名专家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

10月24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二十九届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顺全获茅以升“桥梁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