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想必很多人都很在意他人的感受,我也是如此。我一直很想摆脱这种心理上的束缚,想做真正的自己,不在乎他人的言语和眼光。

小的时候,父母总用严苛的标准来要求我,他们总是语重心长:你得靠自己努力,没有人可以帮你,你还不够优秀。

他们总会要求我在成绩上出色,习惯性拿别人家的孩子与我作对比。这使我从小就有一种心理暗示:用他人的评判标准来定义自己,努力尝试去满足他人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那些赞同或否定会引起我很大的情绪波动,即使这样,我也不会尝试表达自己的需求。

我深深意识到自己有一些讨好别人的倾向,这让我厌恶自己。后来我发现,我们这类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在童年时期,总是被父母要求成为他们所期待的人。

父母的教育模式很关键

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往往造就了他们对未来的一切认知和言行举止。父母的这种教导形式是孩子刻意关注或讨好他人的根本原因,是问题的起源。

但父母也只是让其形成模板而已,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与别人的相处才是让这些认知和行为得到反馈和强化的直接原因。

因此,在意他人的看法会逐渐内化成人们的基本行为习惯和核心信念。

也就是说,在往后的成长过程中,人们有机会摆脱这些原生家庭带来的习惯性认知模式。

想要改变这个问题,必须从自己的认知与行为模式下手。改变认知的行为习惯,是很好的解决方法,人们后天的行为才是问题的元凶。

不要轻易将你遭遇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过去或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确实有一定的触发因素,但也只是触发因素而已。

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逃避,把所有错误都与自己撇干净,从而逃避内心的责备和本应该面对的问题,变得一身“轻松”。

害怕得罪他人

实际上,导致你很在意他人看法的直接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过度在意他人看法的人,通常很害怕得罪他人,这是一种潜在意识的核心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害怕和别人发生争执,怕别人对你发火、冷落你,或是抛弃你,所以难以走出束缚。

其实,一切害怕的本质都源于你对死亡危险的恐惧。父母是我们在童年时期能够生存下去的唯一指望,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或是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就可能会难以生存。

我们不得不试图满足父母的所有期待,从而避免这种面临死亡的风险。

还有就是自卑,导致自卑的原因非常多。他们大多都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也格外敏感。这也意味着,这类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极易受伤和多想。

还有人喜欢与他人做对比,当和别人做对比时,就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影响。你会开始自我否定,不停地想让自己变强,变得更完美,越来越迷失其中。

《明朝那些事儿》说道: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要知道你活着是为了你自己,你对自己负有全部的责任。

不管是金钱也好,名声以及地位也罢,这些都会诱惑或是吸引着你的“社会我”。但要始终谨记,你不是社会的奴隶,更不是社会的工具或是一个零件。归根结底,活就只为三个字:做自己。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1] Alexia E. Metz (2018).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toys in the environment on toddlers’ play.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50, 7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