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和平年代的现在,仍存在“殖民地”的影响和奴役思维,他们表现出极端的“逆反”心理。

回过头来想想,为什么深受奴役的地区反而还极度怀念被奴役的时候呢?

盲目跟风怀念

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叫从众心理,它是指人们为了获取别人的认可,为了有归属感,会赞同别人的行为,会参与社会活动,并且一般都是不加思考的盲目参与。

这种怀念殖民地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盲目的跟随大流。显而易见,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这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年轻人很多时候是有需要获得认可和尊重的心理需求,为了满足这种心理需求,他们很有可能会变相的表现出盲目的排挤自己国家的文化,盲目的反对自己国家的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缺乏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极其容易受到有个性、有“主见”、有目的性的指引者的诱导,潜移默化中变成了怀念殖民的一份子。

扭曲的心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tockholm syndrome)

前几个月由金晨和朱亚文领衔饰演的《十日游戏》在网络上掀起热议,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人质综合征,属于一种类似于人质对绑匪的一种扭曲心理。

换而言之,就是对于自己伤害的人的一种认同,并且把自己的命运与这种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十日游戏》里的女主就是被绑匪绑架的人质,最初自己的性命确实牢牢掌控在男主手中,但是久而久之女主爱上了男主,爱上了绑匪。

这就类似于深受殖民地侵略和奴役的地区一样,日复一日悄无声息中将自己的命运与奴役自己的国家同化在一起。即便殖民者已经不再奴役该地区了,但是那种深入骨髓的错误的“情感连接”,也会让被殖民地产生歪曲的斯德哥尔综合征。

歪曲的认可:本土文化不自信

若是要问出个缘由,那些被殖民地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极有可能告诉你,那些殖民者拥有着更“高贵”的文明和制度。

再回到早些时候满目疮痍的清末历史,外国殖民主义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奴役清朝的通道,在清朝慈禧太后和守旧大臣的顽固派势力下,那时候的中国大部分地区不幸沦为外国殖民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殖民地少不了烧杀抢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殖民地所带来先进的文化与制度与当时狼狈不堪、迂腐落后的旧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在被殖民者的心里根深蒂固,即便是现在的中国已经和当时的旧中国截然不同了,已经处于一个不断进步和不断领先的领域,他们还是否认还是拒绝。

他们的思想像是永远停滞在了那个残破不堪的清末。时至今日也不愿承认自己的国家的进步与发展,时至今日还是愚昧地认为殖民者所带来的文化与制度才是无与伦比的。

他们忘记了文化与制度会与时俱进。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于自己文化的不认同和不自信。

总而言之,这种怀念被奴役的行为就是一种思想停滞的行为,并且还是种扭曲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明明殖民地带来的更多是烧杀抢掠是无休止的索取,无休止的毁灭本土文化,对于被殖民时光还持有文化认可的,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这种文化不自信还是根深蒂固的文化不自信,就像被遮住了自己的眼睛,他永远不愿意睁开眼睛看看在这个和平年代远离了奴役与侵略的年代是多么的难得。

他们要么是没有切身经历过殖民统治,要么就是已经变为思想停滞的殖民者奴隶,然而不管是哪种,都有滋生这种观念甚至转变为公开的排挤和抵制本土文化的罪恶土壤。

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引导新一代祖国的花朵树立正确的思想,高度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做出理智的行为。

毕竟这种愚昧的“返祖”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loom, P., Hood, B. M., Leonards, U., & Donnelly, K. (2010). Implicit voodoo: Electrodermal activity reveals a susceptibility to sympathetic magic.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Culture, 10(3-4), 39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