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高中时,我对中国地理课本印象最深的两个词,是“矿产资源丰富”和“廉价劳动力”。

十七八岁的年纪,很难感知到它们背后的含义,到底有多沉重。

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铁路铺遍各地……

今天,中国所有的基础建设,都少不了2.8亿农民工的贡献。

但你知道吗?

这些建设者,大多都染上了一种“怪病”。

准确说,这是一种工作环境极端恶劣的穷人,才会得的一种痼疾——尘肺病。

他们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和粉尘,导致其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肺会像石头一样坚硬。

甚至会导致呼吸困难,直至衰竭而死。

他们每天跪在床边,一旁的呼吸机24小时,昼夜不停地冒着泡。

以此来延续生命。

截止到目前,中国有600万尘肺病的农民工,正在被活活「憋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赚钱的路,成为了通往死亡的地狱路。

搬砖头、和水泥、盖房子......这些都是农民工们最常干的活儿。

虽然都是劳苦的体力活儿,但好在挣得多。

爆破、开矿、挖煤……只要肯出力,就能有钱赚。

但这听起来轻巧,做起来却要命。

每一次作业,农民工就会被漫天的粉尘,迷得睁不开眼。

一张嘴,唾液与煤灰混成泥,在嘴里不停的吞咽。

这对八九十年代的农民工来说,是常事。

他们与粉尘唯一的对抗方式,就是屏住呼吸的忍耐。

那时候,哪有人听说过尘肺病啊,更不用提还要戴口罩。

只要钱给够,农民工就会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活。

殊不知,一双无形的手,正在扼住他们的喉咙。

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粉尘环境下,又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这些粉尘,就这样被吸入了肺部沉积。

渐渐的,超过肺部过滤的极限,便形成了尘肺病。

得了尘肺病的患者,是什么样?

戴向群,一个深受尘肺病折磨十年的重症患者。

如今已经变得干瘪消瘦,形容枯槁。

每一次呼吸,都面露狰狞,如同一把尖刀扎进胸口。

声音沙哑,咳嗽不止。

呼吸,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可对于他们,像是在跟死神乞讨,一点一点地被压榨着最后的生命。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若是一口气喘不上来,就可能被活活憋死。

戴向群家楼上楼下各一个呼吸机,楼上的拔掉,要赶快下楼续上。

之间短短十几步的距离,必须扶着墙根用尽浑身的力气。

下一趟楼,就能要了他半条命。

曾经为这个家庭遮风挡雨的男人,却活生生地被折磨成了一个废人。

像他一样的尘肺病患者,遍布全国各地。

正在以每年2万例的数量,直线飙升。

而看得见的数据,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在山西省,就有一个仅有500人的村庄,其中尘肺病患者,就占了60个。

3000块钱的呼吸机,是尘肺病患者唯一可以延续生命的机器。

如果呼吸机坏了,只能向隔壁邻居借。

记者问患者:邻居怎么不用呢?

他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死了。

这个人的脸上没有丝毫动容。

他知道,每一个尘肺病患者最终的结局,都是这两个字。

每一年,就有6000人死于尘肺病。

他们,早早为自己准备好了棺材。

尘肺病摧残的只是身体,可彻底将他们打败的是贫穷。

如此可怕的疾病,就没有一个可行的治疗方式吗?

有,也可以说没有。

成本高,风险大,效果小。

目前,我国对于尘肺病的治疗,有且仅有两种方式:洗肺、换肺。

抛除治疗风险不说,横在农民工面前无法跨越的大山,归根到底就是钱。

洗一次肺,少则1.5万,多则高达3万。

他们卖命挖煤挣来的钱,能够洗几次肺啊。

沾上这身“穷病”,就是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无底洞。

家底的薄厚,成了丈量尘肺病患者生命长短的唯一标准。

一位医生从患者床下,掏出20多个装满清洗液的瓶瓶罐罐。

颜色由深到浅,布满粉尘。

但是洗肺,只能针对轻症尘肺病患者有效。

如果进入三期症状,拿钱洗肺都无济于事,唯一的生路就是换肺。

60万。

昂贵的医疗费用,让大多数农民工家庭望而却步。

想活,但真的活不起。

想死,却实在放不下。

只要他活着,这就还算是个家。

戴向群的妻子哽咽地说。

全家人下定决心,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救活戴向群。

戴向群的父亲,一头的白发,不停地安慰戴向群:

不怕,有爸在你不用怕。

这座人口仅有百户居民的村子,他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敲门借钱。

这家借3000,那家借5000……

每收到一笔钱,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就点头哈腰地跟村里人道谢,终于攒够了60万。

在父亲眼里,这根本不是钱,这是儿子的命。

60万块钱,对于农民工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但只要能拿到工伤报告,用人单位就可以报销一大部分。

不过想拿到这份报告,又谈何容易啊?

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是临时工,没有一个合法的劳动关系。

他们只好被迫拖着一身疾病,走上漫漫维权路。

整整三年,戴向群的父亲东奔西跑,终于拿到了这份工伤鉴定报告。

没有人知道,年迈的老人这三年到底吃了多少苦。

只要为了儿子,所有的苦都值得。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这般的幸运:

有的人没拿到,只能在床上等待死亡;

有的人终于拿到了,人却死了。

看病、吃药、住院、治疗……多少家庭因此被掏空,又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

得了尘肺病的农民工,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家中的罪人。

就像《我不是药神》中,老太太哭着对警察说:

房子被我吃掉了,家人被我吃垮了,不吃药我就得死,我不想死我想活下去。

活着,是他们生命中最后的一点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么一点点的奢望,却机会渺茫。

但凡是手术,都必定存在风险。

无锡市人民医院的肺移植团队,在过去的一年总共做了142台肺移植手术。

他们是全国最专业、最优秀的医疗团队,但主治医师陈静瑜却说:

成功率只有80%。

也就是说,每五个人上了手术台,就有一个再也下不来了。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其实肺移植手术,最难的是寻找肺源。

2017年,中国有5147例心脑死亡的公民,成功进行了器官捐献。
但由于供肺容易极易感染,所以肺的利用率仅仅只有5%。

器官捐献少之又少,一个器官平均有30个人在等。

再加上肺部利用率极低,导致换肺者“一肺难求”。

这么算下来,每一个三期尘肺病患者的存活率,低得可怜。

为了等待合适的肺源,他们往往要等十年甚至二十年。

从某种程度上说,戴向群是幸运的。

他终于等来了医院打来的电话。

然而在距离病房还有十几步时,由于氧气袋不足。

戴向群上气不接下气,直接跪在了地上。

为了活下去,他爬也要爬到病房。

在接受手术前,父亲不停地给他加油打气,一直安慰他不要怕。

最后,在被推上手术台前的一个小时,被告知手术取消。

因捐赠肺部出现严重感染,手术风险极大。

绝望,再次笼罩在这一家人的心头。

直到一周后,新的肺源及时送到。

十几个小时的手术后,戴向群从死神手里,夺回了那80%的存活希望。

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有他这般幸运。

廖连和,就是不幸中的那一个。

在他成功做完肺移植手术后,却出现了感染和排异。

钱花完了,手术也不成功,廖连和一家人财两空。

廖连和的妻子得知这一消息后,跪在地上崩溃大哭。

她边磕头边乞求:

救救他吧,求求医生救救他吧……

她不断地敲打病房的窗户,带着哭腔和无奈呼喊着廖连和:

廖连和……你要坚强……廖连和啊……

除了他们,还有上百万的尘肺病患者正跪在床边,每天只能靠呼吸机续命。

李松辉,广东佛山石雕工人,尘肺三期,无职业病鉴定;
方建峰,福建莆田人石雕工人,尘肺病十年,如同行尸走肉般浑浑度日;
邹求保,湖南益阳挖煤工人,洗肺三次仍受窒息折磨……

还有更多更多......

但好在,国家没忘记这些被时代撞倒的普通人。

著名记者王克勤,就曾发表过一篇《甘肃“尘肺村”调查》,让更多人关注到尘肺病患者。

2011年,王克勤放弃新闻事业,一心做起公益「大爱清尘」。

尽管过程艰难,但他从没想过放弃。

在社会各人士的帮助下,「大爱清尘」项目慢慢走上了正轨。

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加入这个组织,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小到学校大到企业,大家纷纷通过「大爱清尘」,给尘肺病患者捐款。

王克勤曾说:

我要用100年的时间,让尘肺病在中国彻底消灭。

而这,不只需要他一个人的努力。

主治医师陈静瑜,还有演员袁立、陈坤,以及每一个志愿者。

他们都在托举起这生命的希望。

一个人的力量的确有限,但是千万个人凝聚在一起,就足以实现。

一个防尘口罩,可以减少一个尘肺病患者;

一笔微小的善款,可以挽救一个尘肺病的家庭;

我们常说,一个社会是否有温度,要看它对待弱者的态度。

我想,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把们遗弃。

100年消灭尘肺病,我们也一定可以!

资料来源:

腾讯视频《人间世》第二季第三集《生死一搏,只为自由呼吸》;

梨视频《尘肺村的淘金噩梦》;

纪录片《矿民、马夫、尘肺病》蒋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