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常山县作为今年村社组织换届省级试点县,以摸石过河、先行开路的勇气积极探索寓外能人和返乡农民工回村参选,其中最大的特色亮点就是把村社组织换届作为推动省委“两进两回”政策在基层落地的重要契机,有效破解寓外能人回村任职难、治村难、留人难等问题。

数据统计显示,本次换届试点的新昌乡6名寓外能人实现从零基础到全部成功高票当选“一肩挑”,6个行政村村委会选举平均参选率高达98.39%,“一肩挑”平均得票率高达95.92%。近期,常山县委组织部调研组走进试点之一的新昌乡,深入探究高票当选背后的主要原因,探寻寓外能人回归治村兴村的主要规律。

一、“新昌七贤”治村兴村背后两轮换届的大胆尝试

新昌乡位于常山县城西北部,是典型的山区乡镇,过去一直是偏远封闭和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而现在的新昌乡,已经今非昔比,省级重点扶贫村黄塘村嬗变国家3A级景区;七成村民举家外迁的“空心村”西源村建起浙西地区首家综合性的革命纪念馆……新昌乡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离不开2014年和2017年两轮村社组织换届的大胆探索。

2014年以前,新昌乡村干部信心不足、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领头雁”能力不强,多数年龄偏大,缺乏接受新事物、新思路的能力。面对严峻形势和挑战,乡党委痛定思痛,有力抓住行政村撤并与换届选举同步布局,通过各村老党员、老干部,广泛动员本村在外经商的寓外能人回村参选村支书,突破宗族派系、村民不理解等重重阻碍,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当选。

家乡的召唤让不少寓外能人踏上归途。两届下来,从黄塘村党支部书记廖红俊,到达塘村“早上好书记”陈重良、郭塘村80后党支部书记张荣等,以点带面、串珠成线引发蝶变效应。全乡下辖10个行政村,有7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是寓外能人。正是这批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寓外能人回归,短时间内让“穷乡僻壤”换了新颜、焕发生机。

二、把村社组织换届作为践行“两进两回”的重要节点

本轮村社组织换届,常山县紧盯高质量实现“一肩挑”这个目标任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村社组织换届作为推动省委“两进两回”在基层落地见效的重要契机,大力回请在外创业青年、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大学毕业生和复退军人等群体回村参选。在系统总结“新昌七贤”治村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实施领导带头跑、党群举荐找、能人推选请、常雁十条引、典型宣传助、压担历练育等寓外能人“回请六招”,营造“四套班子一起上、县内县外一起引”的良好氛围。第一时间研究制定全县激励关爱“常雁”回村任职十条意见,从政治激励、经济待遇和生活保障等多个方面落实关爱。开设“红色预备队”培训班,组织寓外能人“一肩挑”意向人选观摩学习新昌乡黄塘、达塘和郭塘等能人兴村“明星示范村”,专门安排陈重良、张荣等兴村导师培训上课。目前,全县共回请寓外能人25名回村参选“一肩挑”,140余名回村参选村两委。

针对寓外能人适岗研判难的问题,由县乡党委加强引导、搭台唱戏,推动寓外能人下沉一线拉练比拼,在项目攻坚、矛盾调处和为民服务一线历练,在大战大考中检验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治村本领,在“干中换、换中干”一线考察识别寓外能人。针对寓外能人群众知晓率和认可度不高等问题,组建以“一肩挑”人选、党员及村民代表为主要对象的“为民服务先锋队”,通过落实问计于民、问职于人、问需于乡“三问”机制,切实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难题。三个月来,在试点乡镇村(居)民委员会选举中,6名寓外能人人选均成功高票当选“一肩挑”。

三、厚植“两进两回”真正落地生根的肥沃土壤

常山是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县财政资金并不宽裕。这两年,县里摒弃以往“撒胡椒面”的资金分配方式,通过政府搭台、竞争赛马,把有限的项目资金向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倾斜,高的村一年可拿到近2000万元的项目资金。2019年,还隆重表彰13个先进示范村党组织,给予每村150万元重奖,一次性比选10名优秀村社党组织书记兼任乡镇(街道)党(工)委委员,在享受现有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的基础上,参照乡镇副职享受年终考核奖金,其中,新昌乡有3名村党支部书记兼任乡党委委员。

此外,县级层面围绕优化寓外能人回乡治村环境作了一系列安排。依托县委党校成立支部书记学院,对180个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轮训,重点提升政治素质、项目能力、群众工作本领等;依托“乡村振兴讲堂”深化“导师帮带”制度,聘任以首批省级兴村(治社)名师——新昌乡黄塘村支部书记廖红俊为代表的先进村党支部书记为“能人导师”,跨乡镇跨区域指导帮带后进村,特别是针对新回请寓外能人开展“一对一”拜师学治村;探索实施区域化党建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本轮换届后,新昌乡10个村全部结成全域“党建联盟”。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背景下,寓外能人回乡治村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更多优秀寓外能人愿意留在乡村,带动科技、资金、人才回流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四、启示

1.完善政策体系,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关键。经营得好一个企业,不一定治理得好一个村。常山的经验昭示,推动寓外能人治村兴村,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关键要牢牢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把党的领导与能人治村、乡村振兴有机统一起来。要从寓外能人回村一开始就强化党性教育,增强政治素质。党委、政府要积极搭台,给予寓外能人鼓励和支持,突出完善落实差别化扶持政策。如常山出台《激励关爱“常雁”回村任职十条意见》,优秀寓外能人村党支部书记兼任乡镇(街道)党(工)委委员等。

2.坚持发展理念,牢牢抓住村社换届这一契机。常山的做法说明,寓外能人自身所具备的科技、人才、资金和人脉等资源,是省委“两进两回”政策落细落实的重要发力点,更是推动加快发展地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县乡党委要积极研究,大胆探索,在村社换届谋划中,把目光聚焦到走出去的“能人”上,通过情感上的“真情实意”、行动上的“真帮力促”,推动一批政治素质好、有情怀、有能力的人回村任职,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打下扎实的队伍基础。常山从寓外能人回请、当选和治村出发,探索形成一套较成熟的“能人治村兴村”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学可复制可推广性。

3.坚守初心使命,牢牢聚焦为民服务这一宗旨。治村兴村、乡村振兴,说到底就是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常山的实践表明,寓外能人回乡治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以实干实绩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齐心合力撸起袖子加油干,除了党委政府的搭台唱戏,风清气正的民风和政风、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鼓励才是寓外能人回村干事创业最肥沃的土壤。(鲍贤良 连帆)

责编:王瑞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