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下午2点27分,父亲驾鹤西去,享寿八十有三。我们全家一起,在父亲的生命终点送别老人家。家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自此后,子欲养而亲不在了。

10月10日晚上,在回老家的飞机上,带着迟归两日的深深自责,就想着写点东西纪念父亲,但始终没有敲定主题。在父亲生命的尽头,围绕时间这个主题,终于有一个成型的题旨,就写父亲的生命时间吧。略览父亲的生命征程,综合看看父亲对生命时间的使用,夹杂着记下点感怀。父亲这代人的人生际遇,映衬了一个多灾多难民族的命运。这段生命时间的演进,是大国变迁滔天巨浪中的一朵小浪花。

1938-1958年:国破家亡孤苦无依

父亲姓沈名石发,1938年出生于广东潮汕地区饶平县海山镇。这个名字是父亲应征入伍时才起的大名。之前20年里,父亲连个学名都没有。按闽南习惯,大家喊他“阿弟”。至于父亲的生日到底是哪天,则无人知道,无法考证。父亲原姓黄,本是海山一个家境不错、人丁兴旺小康人家的第三子,也是最小的儿子。原本幸福安康的好日子,硬是被日本侵犯中华的罪孽打断了。大概1939年6月,日军从海山登陆,很多人家四处逃难。当时父亲只有一岁半,广东爷爷奶奶带着孩子们逃到福建省诏安县的西潭村。六岁的二伯和父亲就留在这个大村,这里好像有一家亲戚。其他人又继续往北,向四都方向去。爷爷奶奶走后,二伯和父亲躲住在路边一间公用大厅。六岁的二伯出去乞讨,讨回碗稀粥给一岁半的父亲吃。国破家亡时,本来就是谁家都不够吃,二伯能否讨回点粥,只能听天由命。两个娃娃流离失所,忍饥挨饿。二伯回忆,乞讨时还有一些小孩哄狗咬他们。

苦难降临到本可以在大户人家撒娇卖萌的两个娃身上。这对兄弟的生命轨迹从此发生巨大转变。大概流浪乞讨了一段时间,父亲被送给临近西潭的桔林小山村一户老实巴交的农民家,这户人家姓沈。随后,二伯被与沈家是连襟的同在桔林的陈家领养。诏安爷爷奶奶在当地节俭得出名,虽然贫穷但有一间房子少许耕地农具,吃穿还是有的。这时候父亲应该过得不错,有得吃、有得穿,有人疼爱。然而好日子在父亲11岁时嘎然而止,1949年爷爷早早过世了。之后4年,奶奶带着父亲勉强度日。父亲15岁时,奶奶也撒手西去。自此,父亲彻底成了孤儿,虽然有间房子有点存粮,但孤苦无依。有时自己凑合煮点饭吃,有时在亲戚邻居家“寄吃”。估算起来,这段日子大概3年左右。由于是广东来的外地人,养父母又过世,很不受人待见。好像当地有人欺负说,不能让阿弟放牛。好在父亲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独自成长,还读了三个月的夜校,受了一丁半点启蒙。在本村和邻村,有几个善良的贫家子弟和几个因家庭成份不好而无人理睬的小伙,经常与父亲作伴。所以,父亲也不是完全孤单寂寞的。17岁时,父亲就到生产队做工,还去漳平修铁路。

归结起来看,在父亲20岁以前生命时间段里:婴幼,异乡漂泊饥寒交迫;童年,有人疼爱,有吃有穿;少年,丧父丧母,孤苦无依。这个时期父亲的品格还未成型,但善良的秉性和正派老实的特征已有显现,他在逆境中能忍耐、肯奋进。

1958-1988年:敬业爱家时运渐启

不去估算到底度过多少孤独艰辛的时日,反正父亲长大了。能干活才有饭吃,肯拼搏就有出路,走正道终将长久。父亲肯定没有制定什么人生规划,他只是在民族复兴的大潮中随大流前进。个体的人生就如小提琴独奏,一旦与时代旋律合拍,就可能为历史大协奏注入音符。这个音符在集体中微不足道,对个体却是雄壮激越的强音。

上世纪50年代全国大修水利,这铸就了大国治水的百年基业,对我们小家还有额外恩典。大概1957年,在挖掘“三姑娘渠道”时,接壤的新春村一个家庭成份不好的姑娘挑土时,听人说“那个人全家只他一人”。这个姑娘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后来父亲去当兵,五年后退伍,不意就是这个姑娘嫁给父亲。这个聪慧坚定有眼力的好女子,就是我至亲至爱的妈妈!母亲历来有主见敢决断,当时有人担心她嫁给父亲可能“挑个担子回娘家,一头红薯一头娃”。但母亲相信自己,对父亲也有信心。结果,结果真的是很好,他们日子越过越红火,生养了五男二女。7个孩子长大后,个个正派进取成家立业!如今,父母亲儿孙满堂,家里至今已考出了十几个大学生。父亲在时,二老说起子孙都颇为欣慰,同时又有了新的期待。

这个时间段的征程,得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为加强战备召回退役军人的行动写起。父亲总是感恩于开国上将叶飞,说是叶将军组建汽车运输部队招他入伍开车,退役后又因省里召回运输兵组建货运车队,才有了他从低谷起步渐走渐开的人生。大概在1967年初冬,组织上费了些周折,终于通过邻村有关途径,找到并召回了我父亲这个优秀货运退伍兵。机遇虽然迟到,却未错过。倒推来看,父亲肯定是个刻苦操练的好士兵,驾驶大货车估计技术了得连队有名。不然,队伍不可能记得他。粟裕用兵惊天地泣鬼神,叶飞是粟裕麾下的传奇干将,他带出的优秀士兵当然是杠杠的。所以,我推想,父亲那段当兵时间,肯定使用得特别高效特别有质量,既练就了过硬本领,也练出了机遇,这是他干工作建家置业的起点。

先说事业。父亲是1958年光荣入伍的,他在连城空军后勤部队工作,开军车给战斗机加油,一干就是5年。在部队里有组织、有战友,有饭吃、有衣穿,还能摸一把方向盘,对一个漂泊无依的农村孤儿来说 ,肯定千万分的惊喜。父亲无比珍惜上苍赐予的宝贵机遇,一练驾技,二学文化。技能上,父亲驾技超群。后来我读大学时的一个暑假,曾经跟随父亲跑了一个月的长途货运,父亲开个双拖斗的大货车翻山越岭,那份精湛技术,简直就如城市街头一些老人手里盘核桃那般自如。这技术不是天生的,是当兵时勤学苦练打下扎实基础,退役召回后又精益求精,才成为开大货车的超级老把式。小时候,父亲是福建货运公司上杭车队的司机,父亲的货运半径覆盖福建、广东、江西。他说,最远是运输对越自卫反击战物资,开到广西。那时,家里年年有父亲新获得的先进工作者奖状,以父亲的性格这绝对不是讨好领导的结果,而是干出来的。文化上,父亲从文盲变得能说能写。父亲当兵的超额收益是,在仅有三月夜校的文化水平基础上,竟然学会讲普通话和文字书写,虽然拙劣但够用!小时候我念父亲寄回的家书给母亲听,他亲笔写的信,比我小学初中时的文字水平还要高。置业上,父亲先是独自盖了一个小土坯房。又与母亲合力一处,通过勤俭节约,历25年,在桔林村盖了两个院子共八间三合土的房子。其中,3间小二层房子,5间高二层房子。父母亲置的业,在那时邻近七村八里是顶呱呱的。

再说家庭。掘“三姑娘渠道”时,尽管母亲对父亲的家境难以置信,队友们还是拿他们开玩笑起哄撮合。一年多后,1958年筑东溪堤坝时,父亲与母亲又相遇了,父亲在田里掘土,母亲挑土去河岸。大家都干重活赚工分,彼此并没有什么交往,也就是遇到时打个招呼。不几天后,父亲的春天来了。他报名当兵,顺利通过军检,即将光荣入伍。一时意气风发,父亲不知哪来的胆,竟然引领自由恋爱的新风尚,自己跟母亲表白。母亲没有直接答应,推说“彼此不够了解,等你今后当兵回来再说”。类似普天下的羞涩男生,父亲对这种回应一知半解。好在母亲说话算数,5年后,父亲退伍时母亲还在等他。1963年12月,父亲退伍后一个月,他们喜结良缘。一无所有并没有禁锢他们的想象力,他们对生活满怀热情,对未来满怀憧憬。因为彼此珍爱,父母亲对物质的极端贫乏好像没有什么感觉,他们生活得幸福快乐。新房是父亲当兵前起的那间土坯矮房子,用修铁路的工钱盖的,大概有16平方米。父亲几度说过,这个矮房子是他的新娘房。这句话后来经常被拿来开玩笑,我们拿这话揶揄父亲。但他从不生气,反而乐呵呵。就这个,足以佐证父亲对母亲的挚爱。大姐出生时,父亲买了一斤猪肉,满心欢喜地说:“舜的,你坐月子吃点肉补补身子。”之后15年,大哥、二哥、我、四弟、五弟、小妹陆续出生。妈妈给父亲生了七个孩子,为父亲操持一个大家庭。父亲从一个人过日子,变成一个九口之家的“首席法人代表”。兄弟姐妹打小就得做家务干农活,虽然生在偏远的小山村,却都喜欢读书。不过,老实说,当时大家并没有想读出什么名堂,就是因为听到老师的表扬,我们来劲、父母高兴,所以就继续读下去,而且越读越好。除了大姐大哥为了给家里干农活早早走出学堂外,老三至老七全部陆陆续续考学“跃出农门”。工作后,受父母亲言传身教影响,兄弟姐妹诚实做人凭本事吃饭,从不搞“偷鸡摸狗”、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事,正派、敬业、诚恳、守纪是父亲领衔的这个大家庭的行事准则。父亲对儿女做人做事的教导,靠的是行胜于言。虽有一些零散言语,但肯定没有系统表达。我给他概括一下,大概就是:“你们兄弟,做人要诚、说话要信、做事要实。”全家都按照这个信条过日子,我们都勤奋敬业、遵规守纪,几个兄弟争先恐后获得学校的奖状。由于人口多,家里开销实在太大,为了多赚点奖金和补助,父亲回来得少了。好多年过春节时,父亲都坚持留在龙岩加班。有时父亲拉货路过诏安,顺道回家,好像都买鱼买肉,我们兄弟高兴极了。一家大小热热闹闹,气氛很是欢快。记得父亲刮鱼鳞时,我或弟弟淘气耍赖,身材较胖的父亲抿紧嘴唇,眼睛朝我们瞪了瞪,好像是要吓唬一下。其实,我和弟弟都不怕。这个时间段,父亲事业家庭双丰收,全家充满积极向上的朝气。这应该是父亲生命时间中最耀眼的阶段。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托翁的高见普天下适用,放在父亲身上,这个看法可以说得更具体些:幸福是相似的,良善人家持续奋进必然成功。

1988-1998年:在低潮中倔强坚守

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唱得直白:“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总嘛要照起工来行。”父亲的生命征程,在五十岁时遭遇重挫。

1988年盛夏,放暑假我回家里住,有天大早上,父亲突然走进家门,瘦得没型,几乎认不出来了。我和母亲、弟弟妹妹在家,见到父亲都非常吃惊。原来父亲已经得病几个月,快速掉肉暴瘦,两手稍微提起手指就不停颤抖。在上杭住院很久,检查结果是低血钾,但怎么治都不见好,反而每况愈下。父亲是个硬汉,生这么重的病,治了好久,却硬是不跟妻儿说,怕我们担心。大概是医院无招可用了,他这次回来前还问了单位关于劳工劳保的事。他似乎觉得无望了,心里开始生出杂念。自被爷爷奶奶领养后,这是父亲生命征程中的最低谷。

厄运突然降临,父亲对自己的身体倒是看得轻,最担心的是这么大的一家子怎么办。这时候,母亲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不断地求医问药,帮助父亲慢慢重新树立信心。大医院住了出、出了又住,民间郎中请了这个又问那个。西医治了中医上,吃了正方用偏方。饮食的宜忌也讲究讲究。实际上,到底父亲患的是什么病,也查不出个究竟。虽然各种治疗没有起明显作用,但病情好像稳住了。

还是内因起关键作用。父亲自己开始调整心态,逐步稳住阵脚,与疾病周旋。尽管仍然很瘦,手也抖个不停,但父亲开始试着带病生存。既然不能战胜,就退而求共存。生活上,父亲开始边治疗边干点事,农活也干起来了。心理上,情绪逐步稳定下来,对未来逐步有新期待。这打的分明就是持久战,而且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就是在低谷中坚守,父亲天生的顽强意志复活了。

不意家庭重担的压力竟然成为父亲走出低谷的巨大动力。父亲特别传统,他开始操心大哥的婚事,而且还非要办得体面。他开始考虑打起精神回车队开车,而且真的行动起来。1989年9月我考进大学,家里经济压力大增,父亲负担更重了。这时候,大哥二哥已经站出来与父母亲一道,撑起家庭重担。形势逐步好转,父亲持续增强信心,调节情绪。身体情况不知不觉中改善了。大概过了一两年,父亲竟然又回车队开车。大学二年级暑假,我还跟车跑了一个月。到这时,父亲已习惯与疾病和平共处,在人生低谷中缓缓前行。尔后,四弟读高中、考大学,父亲坚持继续带病工作,以羸弱的身体开车作业,维持家庭开支。四弟读大学二年级时,父亲决定回家休养不再开车。从这时起,父亲告别了心爱的方向盘,回到自小长大的桔林村务农。

大地是战神阿基里斯的母亲,她总是给予战神力量。大地其实是普惠的,对父亲也很是眷顾,持续给予父亲力量。“接接地气,三分力气。”种地务农后,父亲身体状况明显改善。自此后,父亲逐步走出人生低谷,也带领全家逐步走出低谷,迎来曙光。到1998年满六十岁前,父亲接连迎来了生命时间中的又一连串胜利:大姐生了儿子,大哥大嫂有了儿子女儿,二哥和二嫂结婚了,我研究生毕业还娶了同校的漂亮学妹……

1998-2020年:角色转变挚爱绵长

父亲的晚年过得还是惬意的。家里不富裕也不清贫,但已经可以不担心家庭开支了。重要的胜利是,这23年间他有母亲朝夕相处,还成功实现角色转变。父亲从主劳力退而为“行动教导员”,主要任务是引导和激励,为儿孙鼓与呼。父亲亲眼看着儿女们事业和家庭持续稳健发展,甚是欢喜。他把满满的爱心倾注进自己打造的大家庭。对比前20年,后23年父亲的人生值得点赞:

父亲实现了从孤苦无依到儿孙满堂的胜利转变。父亲的晚年,陆陆续续迎来了一批第三代。二哥二嫂生了个女孩,我有了个儿子,四弟有两个娃,五弟有一个娃,小妹有两个娃。加上大外甥大侄子大侄女,父亲足足有十个内外孙。春节期间,全家坐一起,父母儿女、儿媳女婿、内外孙、孙媳妇,看着那个热闹劲,父亲无比欣慰。

父亲实现了从忍饥挨饿到丰衣足食的胜利转变。父亲是退休职工,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六十多年前叶飞将军的好部署,他有一份微薄但稳定的退休金,还有很好的医疗保障。这些年,父亲几次很牛地跟我说:“你安心工作就行,我和你妈够吃够用,不用你们操心。”春节时按照父亲的授意,母亲都要给还在读书的第三代发压岁钱。

父亲实现了从流浪逃难到安居乐居的胜利转变。婴幼时二伯和父亲躲在西潭村的路边大厅,可以猜想那大概是人家的宗族公厅,或者宗亲祠堂。这种地方,一般是不作为住房使用的。父亲平生奋发图强,盖了9间房子。晚年住在亲手盖的宽敞明亮的农村院子里,家里有燃气、自来水、现代卫浴设备,生活过得好是自在。

到七八十岁时,父亲整天盼着儿女平安健康发展,盼着孙子孙女读书考学就业。他曾经说过,希望能够看见家里出第15个大学生,也就是希望看见我儿子考进大学。感谢上苍的眷顾,如父亲所愿,今年我儿子胜利考上不错的大学。今年8月份,我带老婆孩子回家报喜讯。父亲很是高兴,我激励他要树立新志愿,要看到我儿子考上研究生。然而,父亲终于还是走了,永远地走了……

10月8日,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借助弟弟的手机,父亲和我进行平生第一次视频通话,让我有时间回来一趟。由于工作关系,我隔天才回,这成了心中永远的痛。听母亲说,国庆节期间,父亲得了感冒,行动很困难,几次说稀饭得煮得再稀点,几度喘得很重。眼看父亲很痛苦,母亲心酸掉泪。父亲几次交代:“舜的,万一我有个三长两短,你别哭哈。”母亲又掉泪,说再有个一二十年就好 。父亲很豁达,还幽默地笑话说:“你野心太大。”这个交流,堪称精彩的“神对话”。应该说,父亲对自己的生命时间终点,有强烈的预感。人虽然不能驾驭时间,但抽象地讲,每个人都用思维、意志、行动来使用生命时间。父亲充分地、成功地使用了他的生命时间。

父亲走到生命尽头时,基本上实现了所有的心愿。临终,父亲基本没有让儿孙在床头侍候,就轻松潇洒走向西方极乐世界。即使到生命终点,他仍然期待不给或尽量少给儿孙添麻烦,这是何等的大爱!

83年生命时间使用情况漫议

半年多来,我经常放飞思想,生出从生命时间使用好坏的角度妄评历史人物的粗鄙想法。诸事体大,实在不好轻易提笔。姑且极简漫议一下父亲大人吧,无论写得对错,以父亲对我的厚爱,肯定都会宽待的。尽管功名利禄微不足道,但总的看,父亲的一生是成功人生。简评如下:

父亲的一生光明磊落问心无愧。无论哪个时代,社会上总有人不走正道,热衷于坑蒙拐骗、损人利己、出卖灵魂肉体,换得晋升和名利。父亲不那样做,他总说做人要靠自己奋斗,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原则问题从不让步。他干活从来认真不马虎,对人总是友善但不讨好不巴结。可以肯定,父亲从没有做愧对良心的事。

父亲的一生奋发有为始终为社会发挥正能量。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创造,直接或间接创造社会财富;一类破坏,为个人利益侵害他人侵害社会。父亲从小到大到老,一生勤奋干事。无论在村里还是在单位,他都不偷不骗不坑不挤兑人,勤奋敬业,努力创造。掘渠道、修东溪、跑运输、耕地种田……他每一小时的工作,对社会发展都是促进而不是破坏。

父亲的一生始于孤苦终于欣慰。遭遇战乱、饥荒、运动,乃是大势,非个人所能左右。但处在其中,个体的选择,特别是对为善还是为恶的取舍,还是多有不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父亲小时颠沛流离、饥一顿饱一顿,老来热锅热灶、儿孙满堂。这份转变非常成功,乡亲们交口称赞。

父亲的一生知奋进能守成得善终。历史上不少人曾经叱咤风云,却终于陷牢狱之灾,有的还死于非命,被移三族诛九族。古时,李斯、韩信、胡惟庸等人运命让人嗟叹;今时,一茬茬达官贵人老板名流终于身败名裂让人扼腕。若是功勋卓著却死于非命,快速跃升却折损阴德,其实无益。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父亲也是。父亲一生极其平凡,放在历史长河看,不过一粒灰尘。但父亲青少年时,与孤苦作斗争,赢得成家立业;中青年时,勤奋工作并与疾病作斗争,赢得家庭发展身体康复;老年时期,种菜种瓜,知足知不足,面对疾病不惧不怯,自己安分守纪还教导儿孙遵纪守法,赢得大小平安吉利;临终时,内心安宁,走得轻松潇洒。这一切,为作出成功人生的判断,提供了有力论据。

罢了,就写到这吧。父亲去世那几天,我一边守灵,一边写下拙文。有不少细处得与家人问询,同时交换彼此的看法。四弟用个“恋”字概括我们的心态,用得颇为妥帖。虽然父亲走得洒脱,心愿盖都实现。给父亲送行,纪念他的一生,虽是悲伤却也为他从低谷起步渐行渐开的成功人生感到安慰。到此搁笔,心头还是恋恋不舍。思想家说,人生多在大地的一隅,对远方的事情陌生而疑惑,唯有逝者才能窥见天国的花朵。恭祝父亲到天国那边顺风顺水、笑口常开!

来源: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

作者:沈宗武

编辑:陈一豪 唐浚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