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浴血三八线140:金刚川系列3

作者:莫孤烟

说起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后勤战线,人们总会想到“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这句著名的赞语。这句话原本是赞扬铁道兵部队的,但铸成钢铁运输线也绝少不了工兵舟桥部队。志愿军工兵第10团第3连在金刚川上舍命架桥的战例,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1953年4月,志愿军首长邓华、杨得志、李达根据彭总的意见,决心发起夏季反击战役,以杨勇指挥的20兵团所属60军、67军、68军、54军等部队为主力,对韩军连以下目标发起战术进攻,以痛打在谈判桌上出尔反尔的李伪集团。

5月13日,志愿军两个连向科湖里南山发起攻击,经6小时激战全歼守敌,拉开了夏季反击战役的序幕。战至15日,志愿军连续发起13次战术进攻,歼敌两个连、12个排、1个班,毙伤俘敌1500余人。

第一阶段作战取得胜利后,20兵团决心扩大战果,立即发起第二阶段作战,重点打击拒绝签订停战协议的韩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在金城前线,双方重兵对峙。成群结队的美军飞机不计成本地扔下大量炸弹,把金刚川两岸的树林炸成了一片火海。

金刚川是一条宽60米的河流,徒涉无法通过,是志愿军后勤物资供应的必经之路。河上原有的岩里公里大桥早已被美军飞机炸塌,另一座便桥也被炸得不见了踪影。前方急需的大量物资都被阻隔在桥北,形势不容乐观。

5月20日下午,志愿军工兵第10团第3连在31岁的连长张振智带领下,来到了岩里附近,他们奉命在这里开设渡口,不惜一切代价把桥架起来。

金刚川沿岸的树林全部烧毁,就近取材已不可能。张振智急中生智,组织官兵把被炸断的树木收集起来捆成木排,通过水路运到架桥地点,经过7天7夜奋战架起了一座七孔桥。美军飞机再次炸毁了桥梁,七孔桥只剩下五个孔。上级首长下死命令,必须保障金刚川运输通道,否则军法从事。

修了炸,炸了修。3连官兵冒着铺天盖地的炸弹冒死架桥,在付出重大牺牲后7次修复桥梁,用了8天时间完成了架桥任务,用血肉之躯捍卫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7月,志愿军集中67、68、54、21、60共5个军的强大兵力发起金城战役,志愿军此役集中各式火炮共1483门,其中包括两个喀秋莎火箭炮师,储备炮弹130万发,这样的炮火准备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前方的弹药消耗量自然是惊人的,能否确保后勤补给线的顺畅,也就成了战役成败的关键所在。

3连与韩军炮兵和美军飞机斗智斗勇,一直保卫桥梁到7月27日,为夏季反击战役第三阶段,也就是金城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掌握绝对制空权的美军火力打击下去架设一座桥梁,从军事常识上讲近乎不可能。但具备超人智慧和勇气的志愿军又一次创造了人间奇迹。

自1951年8月美军发起“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美军第5航空队把这一战术行动称作“绞杀战”)后,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志愿军后勤补给线更是面临极其严重的困难。即便按照作战最低需求,志愿军每月也要运送2500车厢的物资,但后勤部门想尽一切办法才运过去1000多箱,远远不能满足前方需要,以至于一线战斗部队面临指战员饿死的危险。

面对几乎无解的空中攻势,志愿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集中集中航空兵、高射炮兵、铁道兵、工程兵、汽车兵等各个兵种,发扬我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实用主义老传统,和美军遮天蔽日的飞机斗智斗勇。

对付飞机最有效的武器还是飞机。年轻的志愿军空军尽管在苏联飞行员的帮助下不断成长,创造出了辉煌战绩,但毕竟数量有限,想完全靠空战夺取制空权是根本不现实的。因此,反绞杀战的主要力量还是高射炮兵。他们研究出美军轰炸的规律,以高射炮师为单位,在交通线沿线实施机动作战,把有限的防空火力集中用于保卫铁路、公路、桥梁、仓库等重要目标。高炮605团最为英勇,敢于大白天和美军飞机硬碰硬,击落击伤敌机各11架,自身竟然无一损失,创造了防空作战的奇迹。

美军的疯狂轰炸,让半岛北部的铁路、公路、桥梁一片狼藉,志愿军部队必须抽调大批人力物力用于抢修,最高峰的时期动用了4个师的铁道兵部队,再加上大量的工兵,用于抢修道路的总兵力不下7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铁道兵和工兵的抢修速度令美军感到不可思议,第5航空队惊叹他们的对手填补弹坑的速度简直比轰炸机制造弹坑的速度的还要快。崇尚火力制胜的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在记者招待会上坦率地承认,尽管美军尽了最大努力阻断敌军的后勤供应,但他们还是把物资送到了前线。

志愿军刚入朝时,汽车损失率高达50%,到1951年底汽车运载量提高了95%,可见反“绞杀战”成效显著。到了1953年7月金城战役前,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已经集结了17个军,9个炮兵师,2个坦克师、3个工兵团,每天超过50万人参与工事修筑,消耗的物资远远大于参战初期,但后勤保障却比两年前充足得多,一线战斗部队基本粮弹无忧,已彻底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美军虽然从未承认“绞杀战”失败,但在美军的文件中,这一词汇的使用率却在逐步减少直至消失。范弗里特称赞他的对手具有“难以令人置信的顽强毅力”,在技术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创造了惊人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