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内急,迅速跑回家后,打开门,还要穿过客厅、餐厅,才能到达厕所的尴尬?

或者,刚从大卖场回来,手上拎着一堆重物,到家却只能先放在沙发或者餐桌上,再把这堆事物吭哧吭哧地拿到厨房,放进冰箱?

亦或者,洗手间里专门准备了一个脸盆,放换洗的衣服,而不能直接放进洗衣机里?

这些都是现在中式开发商们,在设计上给中国居民们挖出来的大坑,以前我们习以为常,但是对比了日本的房间设计后,真的直呼原来出生至今都“住错房”。

还有一种情况,相比于生活上的不便,更让人后怕: 消防安全问题 。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咱们国内不论办公楼还是居民楼,消防楼梯都是室内的,而且往往是感应式吸顶灯,没走到位时,前方都是阴森可怖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开发商为了尽量多增加收益,经常一层楼只有一个消防通道,却配有5-10户人家。我就想问,要是发生了火灾你该怎么让这么多户人家全部一股脑冲进这个狭小密闭的空间?

从实用性设计,到安全意识方面,我们国内的住宅都有着不少缺陷。而去过日本看房的朋友们,大概都深有感触,这些国内存在的缺陷,在日本几乎都被完美地克服了。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聊聊日本公寓住宅的那些贴心生活设计,让人生活其中即感觉便利,又安全。

1

一进门,直接到达清洁区域

下图是从网上找来的一款典型的中国三房两厅两卫格局,一进门左手边是一个儿童房,右手的厨房要先绕到餐厅,才能进去。而厕所则在穿过客厅和餐厅之后,才能抵达的位置。

看起来好像很饱满,但实用性却极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进门直接能到洗手间

跟中国式的房屋设计很不同的是,日本进屋后不会马上来到客厅(图中的洋室,也是卧室),而是要经过一个相对长的走廊,再进入客厅。而且客厅还有门,不是国内这样敞开式的。

进门左手边是清洁区域,穿过洗脸台直达马桶,一气呵成。如果正好内急,这下很快就能解决了~(尬笑)

而这次疫情,也让这个清洁区域变得格外重要。 如果像上面中国的户型图设计,一进门右手边就是儿童房,把外面的细菌和病毒带回家,第一个接触的却是免疫力最差的小孩或者老人,是不是想想都后怕?

这个时候,如果进门是卫生间,就能在卫生间里先把手洗一洗、衣服消毒,换上干净的鞋再进屋。

日本疫情的损失能这么小,跟这估计也有一定关系吧。

如果是采购回家,还能顺便把买好的卷纸放进洗手间。

另外,洗手台旁边设置了放洗衣机的位置,而浴室门正对着洗衣机,方便你在洗澡之前,把脱下的衣服直接放到洗衣机里。

这样就免去了先放脏衣袋,再拿到阳台去放到洗衣机里的重复作业。

(2)厨房也很近

而上面日本户型图中进门的右手边,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厨房。

厨房最前方那个四方形小格子,是冰箱的预留位。回到家后,你就能很快解放双手,把需要冷藏的食物放进去。

不过上面这种是单间的格局,跟一般的家庭有些许不同。我们在网上找来日本一般公寓常见的户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到,整体差不多,只是把厨房跟客厅放在一起。设置在客厅的厨房往往是开放式的。这让主妇在做饭时,能和家人们互动,增加彼此的感情。

2

“回家动线”

这是日本住宅更便利的秘诀

为什么日本要这样设计房型?其实它仔细研究了人们在回家时的一系列活动和需求之后,才做出这样的户型规定的。

那就是“回家动线”。我们来看一下它是怎么规划的:

注意,这是一个一户建的构造图,可以抵达二楼,还有一个庭院。不过,它已经很明显地给我们展示了日本房屋对于——回家后,人们马上要做的需求,进行了一个规划。

所以,日本人的“回家动线”是:

玄关→收纳柜→冰箱→卫生间→衣帽间→卧室

玄关把鞋脱下,放好、全身消毒;

打开收纳柜把采购的物品放进去;

打开冰箱把食物放进去;

进入卫生间洗手再次消毒;把外套、手套等放到衣帽间里;

最后再进入自己的卧室或者客厅。

(回家动线模拟活动图)

回想一下你回家当即所有的需求,是不是这个就基本满足了?

然而在国内,回家的动线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混乱的。

拿开头的那个房型打比方,厕所要穿过客厅才能到达,而且要上洗手间就一定要穿过客厅,着急的话难免要把自己的东西一股脑随意地放在沙发上,外面的病毒或者细菌,可能就这样悄悄潜入家里。

卫生间一般都比较小,做了干湿分离之后,基本上放不下一个洗衣机,所以国内户型中,大部分洗衣机都放在阳台。

厨房则需要专门绕180度到房子的角落里,在体验上有一种“走回头路”的感受,体验并不算好。

3

求生欲最强民族

告诉你为啥要免费送你一个阳台

日本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这也造就了它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还要完善的消防、避难系统。

更厉害的是,这个体系甚至进入了普通家庭里,所有的住宅、公寓都严格贯彻。

咱们研究日本房产时,都知道日本公寓的阳台都是白送的,不管多大。比如我们之前推的一个位于东京北区赤羽的公寓——

使用面积约64平米,比房屋本身还要大,但这个是免!费!赠!送!的。

不过,阳台可不是“白送”,它实际上是 属于公共区域 。到了特殊时候——比如超强地震、火灾,这里就要被整栋楼的人征用,帮助需要的人逃离灾害现场。

在日本的阳台上,通常有两种逃生设施:

(1) 逃生楼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中正方形不锈钢盖子,便是逃生梯。一般它打开后,会自然向下延伸一个梯子,类似这样:

绝大部分阳台都有这个机关:

一些高级的逃生梯还是自动升降的,日本就有这样一个魔性广告——

遇到火灾时,这个逃生梯能顺利让屋主逃到下方的房子处;如果不小心被锁在房里,也能帮人脱困。

关键时刻能救命啊!

(2) 逃生门

跟逃生梯类似,这都是协助遇到紧急情况的屋主,顺利逃脱现场的设置。在阳台与阳台的间隔处,用一扇薄薄的强化塑料板制成,危机时能踢破并快速逃生。

在塑料板上,会写有醒目的提示,诸如“紧急情况下,可以打破隔板到隔壁避难”之类的文字,提醒人们如果出现火灾、地震的灾害时,这块隔板将成为一条生命通道。

一般没有升降逃生梯的户型就会有一个逃生门,来看一看这位阿姨的潇洒一踢,示范如何快速逃生:

在发生火灾时,一个公用的阳台能救人一命,从这些逃生细节中,我们看到的是日本对灾难的防患于未然。

而且,跟国内开发商搞密不透风的室内公用楼梯不同,日本大部分公寓会修一个在户外的逃生梯,或者直接把楼梯修在外面:

值得一提的是,楼房单层的逃生口和双层的逃生口设置在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方便让“逃生动线”变为S型。这样在紧急时刻可以防止人员动线交叉,避免出现拥挤、事故,同时提升人员的移动效率,为避难逃生争取宝贵的时间。

跟“回家动线”一样,日本很注重逃生的效率,这也是为啥日本鲜少发生重大火灾伤亡,在大地震中,死伤也很少。

之前有一次,在国内拜访朋友,他正好住在一个位于纺织城里的小区。而这个小区最大的缺点就是 防灾问题 。从整座大楼外观的阳台设置就能看出,在里面居住的人有多么密集:

我仍然记得那天去他家,需要走过长长的走廊,两边的门一字排开,每一户挨得很近。然而,就是这么密集的居住楼,电梯每层只有两个,而且逃生梯只有一个……

更讽刺的是,在这样一个居民密集的大楼里,在一楼的电梯口做做样子般地贴了一个防火灾的公益广告。

整个小区消防设施十分陈旧,人们消防意识也很淡薄,这个广告就像一张红色的海报,没有效用,人们路过时会看看形象代言人杨紫那化妆精致的脸庞,但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

从“回家动线”到“逃生动线”,中国的住宅户型即使进化了这么多年,却仍然做不到日本的千分之一。

我们的人生浪费了多少时间在混乱的回家动线上,我们又把生命安全交给了一个怎样漏洞百出的消防体系?

中国要做到真正超越日本,这些下沉到关乎每一个家庭的细节,不得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