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城市?“城市不是挂在墙上的一张规划图纸,而是会萌芽、生长、老化、更新的有机体。”上海同济规划院城市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匡晓明始终抱以这样的观点去看待城市的规划设计。他的手头,有许多如雷贯耳的大作品,最近几年他将大量精力投入在天府新区,探索公园城市“先行者”的可能。

放在全球的城市发展史来看,天府新区还处于稚嫩的状态,而成都,已在历史潮涌中几经淘洗。10月24日,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举行,再次让世界关注到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路径。从建城伊始到几度更迭,成都这座城市的生长故事,始终在追问人与自然、自然与城市的关系,也不断调整策略,让城市发展回归到城市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标定城市发展逻辑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历经4500年文明史洗礼、2300年建城史磨砺,成都的城市空间结构几经调整,但城名未改、城址未迁,“因天时就地利”的营城理念贯穿始终。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建,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筑城智慧最好的表达。

与全球的大多数城市一样,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成都被工业逻辑掌控了发展路径。更多的高楼拔地而起,更多的街道无序蔓延,更多的绿地被置换为更具经济价值的厂房。当市民遗憾于川西林盘的消失时,当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被卷入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时,其实表达的是对天府之国宜居品质的怀念。

公园城市的建设,是成都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归城市建设初心的举措。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潘家华认为,未来人们远离“自然缺失症”,拥抱自然的有效路径,就是建设公园城市:它不是对城市病的小修小补,而是革命性的发展范式。

何谓“革命性的发展范式”?成都三年来的公园城市建设经验给出了答案。

到2050年,成都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供人们步行或骑行的道路网,“天府绿道”工程预计绕城16930公里,将数百个公园、花园和受保护的“生态区”相连,建成后成都将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公园之中。安博戴水道亚太区总监、设计总监里奥纳德·安兴奋地说道:“这就是公园里建城市!”

华为高级副总裁张顺茂看到了成都为科技创新提供的空间。为此,华为成立了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华为鲲鹏天府实验室等,提供专家支持、技术认证,以及产业界、生态圈的上下游企业的对接和行业应用的孵化,以此助推整个产业生态的发展。在成都,产业生态圈建设为产业的强链、补链提供可能,新经济新场景是城市进发的动能。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看到了成都将公园和生活空间的融合,“历史文化植入到老城,形成新的业态、新的风景、新的经济。”这是成都营城路径的变化,场景赋予了城市这个有机生命体多元性和复杂性,让社区的发展回归到生活之美。

不断探索发展突围之路,今日之成都令人耳目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启未来城市

不忘初心,不畏前路。

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的召开,是成都进发的新起点。论坛上,众多参会嘉宾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出,并认为这将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新机遇。

“这次到成都所见所闻,已感受到了成都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新进展,也感受到了成都欣欣向荣的发展活力。”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吴海洋说,当前,自然资源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决策部署,正抓紧编制全国国土空间的规划纲要,并下发了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指南,他对成都正在开展的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有新的期待和寄托,“我们相信,成都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定能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

论坛现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一级巡视员明晓东认为,成都将在提升城市经济引领力、综合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力、枢纽辐射力和现代治理能力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未来之城会是如何?论坛期间,成都发布了全国首个公园社区规划导则《成都市公园社区规划导则》。为此公园社区的建设应实现五大理念转变,包括从“社区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社区”转变、从“社区空间建造”到“社区场景营造”转变、从“标准化配套”到“精准化服务”转变、从“封闭式小区”到“开放式街区”转变、从“规范化管理”到“精准化治理”转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牵引着成都在路上不断探索。

未来的公园社区,全民参与、全龄友好。小尺度街区、人性化空间,让最成都的烟火气与生态底色相得益彰,专业高效的社区服务场景让15分钟社区公共服务生活圈不是愿景,这座城市足以承载人们的向往。

来自西班牙的四川贝壳莫拉雷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Francisco Morales Rubio定居成都9年,公园城市塑造的全新人居模式,令他重新思考设计的范式,“建筑设计师现在需要改变以前旧的范式,对新的绿色空间和未来社会的需要作一个全新的认识。”

公园城市对他意味着什么?不仅是人对城市的改造,也是城市对人的浸润。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