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柿饼是我国北方农村的一种传统美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用传统的方式加工柿饼的人越来越少,其原因就是农村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加工柿饼在农村几乎全是留守的老人了,特别是在山西运城的农村,加工柿饼的方式非常传统,老人们年纪很大,干起活来自然是相当的辛苦,但是加工柿饼经验丰富,已经成为秋天里的习惯,甚至成了一种俗成的活动,霜降前后正是一年采摘柿子加工柿饼的好时节,近日摄影师在万荣县的农村路遇了一对采摘柿子老夫妻,我们看看他们有多辛苦。

大爷姓王,今年已经77岁高龄,他和老伴生有2女1女,早已各自成家分门立户了,孩子们也和大多数的农村人一样,都各自在外打工为生,这些年在秋季加工柿饼就成了老两口的事情。当地农村的柿饼特别有名,大爷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代代相传,辈辈传承有一套独特的生产加工方式,他家的柿子树分布在田间地头,几乎全是一些树龄很长高大的老柿树,采摘就是个非常辛苦的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经是77岁高龄的王大爷,身体现在非常健康,爬梯子上树动作依然很利索,只见他很顺利的就登上了枝头,也许我们过于专注拍照,甚至没有发现大爷选择搭放梯子的竟然是一个细细的树枝,人在枝头摇摇晃晃,看上去非常危险,吓的我们不停地提醒大爷还是下来为好,可是老人家说,“没事,没事,好多年都是这样采摘,没有事!”

影友C老师是个很小心之人,在摄影圈里是出了名的“小胆”,他立即让在地上捡拾柿子的奶奶去劝说大爷,奶奶只是笑笑低头继续捡拾柿子,似乎对C老师的提醒充耳不闻,看着C老师焦急的样子,奶奶说道“你们别害怕,老头子身体好着呢,上树几十年了,啥事没有!”

老人在树上摘着柿子还不忘给我们介绍他家的老柿树,他说这棵老柿树少说也有300多年的树龄了,自己很小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大,每年能收获500斤左右的柿子,影友Z老师对老柿树的树龄有点怀疑,大爷站在上边讲出了一个故事。相传一棵数百年的柏树向一棵古槐树请教长寿秘诀,古槐说论长寿之道,你最好去请教我柿树大哥,它已经上万年的岁数了。大爷说民间传说柿树是最长寿的树种之一,它能活上千年甚至上万年,我家的这棵老柿树下的大大的留疤就说明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是个黄土高原,常年干旱,可是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柿子虽小品质却极好,王大爷说这棵老柿树的品种是当地很有名的“小金柿”品种,别看它个头小,可是非常甜,是做柿饼的最佳品种,自家有这样的老柿树十多棵,每年能生产极品柿饼5千余斤,能卖万元左右,是家里一笔不小的收入。

大爷在枝条之间钻来钻去,小心翼翼的采摘柿子放进篮子里,他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打工赚现钱,这样的苦力活没有人愿意干了,他和老伴虽说现在也是快80岁的人了,可是身体很健康,老农民嘛就是干活的命,一辈子都不想停下来,能动就要继续干,这样不给孩子添麻烦,自食其力就很好。再说了做柿饼是先人们传下来的老手艺不能丢,对老柿树的奉献也不能置之不理,如果不做柿饼柿子就会烂掉,大自然馈赠的美味就浪费了。

大爷家的柿饼加工要持续一周左右,这段时间就和以前收小麦一样忙,因为在霜降前后这段时间柿子的糖度上来了,成熟期到了,如果不抓紧时间采摘柿子就会在树上发软,摘下来也不能削皮加工柿饼了,这一段时间是村子里老人们最忙碌的时候,都在全力以赴抢摘柿子加工柿饼,早上天明就下地,摘下柿子拉回家中午削皮,完后继续出来摘柿子,晚上再削皮,天天如此重复,吃饭都是将就着来,烧上一大铁锅小米汤,吃上几口馒头对付一下肚子就行了,饭菜简单的再不能简单。

不大一会功夫大爷下了树重新选择了一个方向爬上梯子又继续摘着柿子,一个篮子高高地挂在了树梢,摘满一筐用绳子放下来,老伴在下边再重新换上一个空篮子,就这样大爷在上边摘,奶奶在下边一边捡拾一边把柿子往三轮车里倒,看上去两位老人配合的相当默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大爷把采摘的柿子拉回村子,放在自家的窑洞上边,这里也是他晾晒柿子的地方,他说如果天气不打搅,一直是晴天要晾晒10多天,然后就要把柿子收起来在窑洞里进行捂盖存放,过几天柿子就会出白白的一层霜,反复几次柿饼就加工好了,一般在元旦前后就能上市销售,客商就会上门收购,因为这样生产出来的柿饼品质很好,所以不愁销。

77岁的老人爬上老柿树去摘柿子做柿饼,站在树枝上摇摇晃晃看上去非常危险,在我们看来就是冒险,也许有人会认为老人为了赚钱不顾安全,其实大爷很多年对树枝的安全程度非常有信心的,尽管赚钱对生活固然重要,可是我们还是要提醒老人毕竟年纪大了,还是安全第一。农村的老人们就是这样辛辛苦苦一辈子,永远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时候,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右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