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把一个民族看成是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所拥有的脾气性格,就是传统文化下形成的习惯和性格。一个民族所认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才成就民族的精神。

一个普通人的性格是多面性的,有和善的笑脸、也有厌恶的情绪、有感性的时候、也有理性思维,有伟大的人性、也有卑微谦和。

一个人一生精神上的力量来源,离不开从小普通家庭普通父母的谆谆教诲,也离不开课堂每一位老师的孜孜不倦。人的性格是多样化的,而传统文化看起来也细碎而平凡,涵盖的内容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民俗民风、到走街串巷的传统技艺、平凡的吃穿住行、治病疗伤、到歌舞戏剧等,文化有地域特征,有南北差异,看似是寻常,却又深入灵魂。

传统文化的思想气质

不管是走街串巷的小贩,还是乡间不识字的妇女,或者是城市建设的工人,或是高薪阶级;士农工商,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传统文化,并没有阶级之分。

人们一致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都是从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开始。

或许,到底层老百姓中去,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儒学思想,什么是道家学说,更分不清诸子百家,人们只是习惯由一代代人言传身教,坚守着同样古老的信条,坚守着民族的气质。

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当有顽强进取,蓬勃向上,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人们在平常生活中则更晓用“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从西周初期周公的“制礼作乐”,到孔子以“仁”为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再到佛教的慈悲为怀、积德修善,或道家的崇尚自然、无为而治,无不教诲人们要以人为善,懂得彼此尊重,爱护,同情,包容等高尚的美德。

而老子则通过水的“七善”来做解释:

一个人的行为,要像水一样甘居下位,即“居善地”;心境像水一样深沉,即“心善渊”;待人像水一样仁爱友善,即“与善仁”;说话像潮水一样,准时有信,即“言善信”;从政要像水一样,持正平衡,即“正善治”;做事要像水一样,发挥最大效能,即“事善能”;行动要像水一样,把握时机,即“动善时”。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善于用人的领导是谦下不争的,人们会自觉向他聚拢,主动献策出力,这样才会赢得人心,培育出优秀的团队。

“与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守拙、齐心、坚韧、博大、灵动、透明、公平。

传统文化里的浪漫情怀

汉服,已然成为街头行为艺术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带着古典韵味、承国学之风流,算得是传统文化中较为感性的一种体现,久看不厌,常存感动。

而体现传统文化的浪漫有无数的方式,华夏儿女从不吝啬于情感的流露。

“我徂 东山,慆 慆 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 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国风·豳 风·东山》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我国诗歌源头《诗经》,收录了最早期民间的民谣民歌,而《豳风》中的《东山》,则细致表达了一名普通的战士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挚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唐朝诗仙李太白,是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把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推上了最高峰,后人无人能超越。他善于运用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写感情;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统一于自然,直抒胸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俗而富于情思,其中我们传统文化里根深蒂固的故土情结,千年不变。

近代电影电视剧等,把各种文学之美用有形的影像艺术更加立体的展现出来,丰富老百姓的视觉享受,更加深人们的共情能力,和促进心灵的互动。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节日。让生活更有仪式感,古老的情怀,让亲情用具体的行动表达出来,是社会凝聚力不可少的粘合剂。也只有文化里的浪漫主义情怀,才能让我们一代代延续好“家”的概念,春运大潮,是我国独有的一道风景。维护恩亲之情,才能家庭和谐,社会才能良性发展。

民俗文化里的浪漫,可以是婚礼上的磕头仪式,是年节上的传统美食,是长辈的温馨祝福,是给孩子们的红包,或者是一件新衣裳。幸福的力量,就来源于传统文化里的浪漫情怀。

别说你没有,如果你爱家,爱生活,有民族感情,有家国情怀,你就是浪漫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文化里的英雄气节

我们不是好战的民族,但自古也不缺抵御外辱的英雄人物,更不缺维护真理的伟大先驱。

民间有很多的家庙和祀祠,成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存在。而传承的诗词歌赋里,也少不了体现这些古人豪迈的英雄气节。

屈原·《离骚》: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我已然接近了死亡的边缘,回念原有的梦想,丝毫没有后悔之意,我仍需坚持前行。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死得光明正大。保持着高尚的节操,为了大义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这都是圣人所崇尚的行为,我也一定要奉行。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满江红·怒发冲冠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对酒》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读着这些诗句,总令人心潮澎湃。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维护统一的豪情壮志,依然触动着我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将继续激励我们每一代人。

传统文化的除旧迎新

除旧迎新,是不可避免要出现的。文明的发展,让我们要放缓脚步思考,放弃一些,将得到一些,提升的过程,总要有所舍弃。

于是,有人说,现在的春节,因为不能放鞭炮,便少了年的气氛,拜年也变得懒了,正月里再不是往年那样,小孩子拿着兜满世界装糖果红包了,亲戚之间,也少了传统里很多隆重的仪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网络的发展,让传统的祭祀有了新的代替,先人也开始收到后辈们快递来的敬意。

现代教育注重于学科本身,再不是纯粹的四书五经品学模式。

而很多传统的民间技艺,因为科技的发展,生活中多了更先进的替代品,也就失去了价值存在,很多已成为单纯的行为艺术,比如燕子洞里的蜘蛛人、人工造纸、传统木匠、木杆秤匠人、磨刀工、铁匠、篾匠、弹棉花匠、毛笔制作匠人、传统的姜醋茶的制作等等。甚至我们传统的乡村中医,也将退出我们的生活。

儒学思想也无时无刻要抵御西方文化的侵略。迎新,要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去思考,或许,“忍痛割爱”是未来必然的结果,但该维护的也一定要坚定下去。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是人类一切发展的基础,强大,需要博大的胸襟,需要做思想的强者,行动上的巨人,这样新时代下的除旧迎新,才能有实质的意义。

保持传统文化的气质与浪漫,是人类生活的幸福之本,更重要的是,形式可以改变,但初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