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经》里,把六作为阴,把九作为阳,农历九月九日有两个九,所以把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称为重阳。(PS:而农历六月六并不是重阴节、鬼节啥的,都是后面的人自己编的)

如今的重阳节几乎成了老年人才记得的节日,因为重阳节不放假,还要背诵诗词,所以大家对重阳节的印象会比较浅。但是在古代时候,重阳节可是全民参与的好日子,在这一天,吃好喝好,登高望远,赏菊观月,对诗人而言,是绝佳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一不小心就可能名垂千古。具体我们来看看都有谁。

一、游子思乡派:王维

王维是个天才少年,17岁在京城做奋斗青年的时候就写出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诗一出,名声大噪,流传千古。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自己一个人在异乡漂泊,每到节日的时候都加倍思念亲人。重阳节家乡的兄弟朋友们都去插茱萸了,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二、巾帼女子派:李清照

李清照是诗书世家,自身也喜欢写词,在她20岁那年,因为丈夫远游,独守闺房的她写下了: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的大致意思是:白天时候都是云雾缭绕,天上的云也很厚,心情莫名烦躁,屋子里烧着龙脑香。又到了重阳佳节,躺着玉枕沙账中,半夜凉气侵袭而来。

在东边的篱笆喝酒,一直喝到傍晚,袖子上还留着菊花香气,不要说还不够消愁,西风把卷帘吹起,里面的人比黄花还瘦。

三、惨绝人寰派:杜甫

杜甫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正当年壮遭遇安史之乱,进过监狱,丢过饭碗,穷困潦倒,流离失所,甚至还要过饭,面对孩子的死亡却无能为力,晚年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登高望远,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被后世称为“七律之冠”的: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景物:秋分劲急,蓝天高远,猿啼悲哀,小洲水清沙白,鸟儿在那里派盘旋。无边无尽的落叶萧萧而落,没有尽头的长江鹏腾而来。

后四句为抒情部分:漂泊万里客居他乡,增添了许多悲秋情绪,晚年百病缠身,而今又独登高台。国家之愁让我的双鬓染上了白霜,穷困潦倒,病体日衰,才停下了说中的酒杯。

普通人写悲壮诗都是平铺直入,而杜甫不一样,采用了递进手法,宋代的罗大经指出了《登高》的第三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连诗有8层意思,你在第几层?

第一层:作客。作客的意思就是漂泊他乡,就是现代的北漂,而在古代时候的交通条件,基本只能靠步行或马车,离开家乡极有可能一把被子都回不去了。

第二层:作客。“常”并不是经常的意思,在古代“常”和“恒”是一个意思,指长年累月的意思。

第三层:悲秋常作客。悲秋在诗句中是悲伤的形容词,也就是说杜甫不仅“常作客”,还过得不好,不开心。

第四层: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是指离家特别远,回去也是非常的难,甚至是回不去。

第五层:登台。建安七子王粲有篇《登楼赋》,讲述生逢乱世的不幸与英雄无用武之处的悲凉,从那时起。登楼(登高)就成了悲惨的代名词。

第六层:登台。登台就算了,还是独自一个独登台,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第七层:多病独登台。独自登台也算了,还带着一身病。

第八层: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是指岁数大的人。一身病也就算了,还是一个老人家。

总的来说,杜甫的这句诗,把自己的悲惨描述的淋漓尽致。

无论是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还是李清照的“莫道不消愁,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亦或是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需要我们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