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道个歉,因为接下来要说的部分应该非常不讨喜,因为不二稍微看了一下,网友们对于这部电影好评占大多数。

但关于这部电影,还是想细化地去聊聊,这部电影为什么不能被称之为一部好的历史战争电影。

不可否认,这部电影虽然赶工期,但电影画面做得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三位导演之前都拍过卖座的电影,特别是管虎,百亿导演,在摄影指导和美术上审美很高,这是值得夸奖的。

可是从整个电影上来讲,这部电影只能说凑合,甚至严格上来讲,它压根就不是一部立意完整且具有表现力的一部电影。

这三位导演很明显,没有经历过军旅生活,甚至因为赶工期,连去了解军旅生活的时间都不太够。所以电影建立在三个导演的想象,完全脱离了真实感,企图用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故事去建立电影与观众们的共情感,然后最后连故事都没有讲好,这就是失败中的失败。

作为一部历史战争片,需要符合两个元素的搭建,第一个是精神,第二个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部电影,精神表达偏了,进而故事的搭建也走向翻船。整个电影故事缺乏逻辑,全靠演员的演技进行填充。

所以不二在看的过程中是非常煎熬的。

一方面我得忍受着电影耗时长空洞的剧情推进。

一方面得忍受不断有人提前离场打开的手机灯光。

还得忍受我后座一对情侣男朋友不断给他女朋友讲错误的历史概念,因为这部电影压根就脱离了真实的历史,完全就是借着这个历史的壳,剧情故事全靠编剧乱编。

两个字:心累!

不二满怀期待去看这部《金刚川》,然而得到的却是满眼的失望。

接下来,我们正式来讲一下,为什么《金刚川》不能被称之为一部好的历史战争片。

整个电影分为四个篇章,用四个不同的视角去阐述了这个导演们想象出来的“历史事件”。

为什么明明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这里却说是导演们想象出来的“历史事件”呢?不要着急,下面会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第一个篇章士兵,这个篇章的视角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军士兵,原本以为开篇会有惊喜,但刚刚开场10分钟,就开始失望了!

电影里面有一句旁白大概是这样讲的:班长很想打仗,因为他要拿军功章!

这段旁白感觉到了深深的冒犯,而后情节给出了解释,这个篇章的主角刘浩想要冲到前线的动机是想要为死去的战友拿军功章。

桥接的核心逻辑是死去的战友想要拿军功章,这样的设定注定了这个篇章立意是失败的。

而后在短短时间里,还花了几分钟时间去描绘对女话务员的好感,这点非常突兀。

导演或许是想展现个体的有血有肉有情感,但是和前面想要拿军功章的立意一样,前情之中缺少了铺垫,导致这两个立意显得非常突兀。

就比如你想表达战士们想要立功争先,这没有问题,符合现实逻辑观,可是如果没有铺垫,没有一个为什么想要拿军功章的核心逻辑,那么所表达出来的只是贪功这一表象。

因为,战士出国门,首先是保家卫国,而后才是奋勇争先,如果不是这个顺序,那么便有抹黑先烈之嫌。

而再来你要表达普通士兵有血有肉有情感,那么首先得有一个交流式的铺垫,也就是好感建立的核心故事。如果没有这些,两人的好感的共情就显得很唐突,两个字之间没有交流铺垫,那么产生好感是从何而来的,战场上的一见钟情吗?

最后刘浩这个人的塑造,作为普通将士的一员,他在战场上不听上级命令,因为个人情感爆发而离开阵地,这是非常不符合历史和现实的。

首先不提军令如山这个概念,而光是在史料中就有太多记载了,许多志愿军将士为了死守一块山头,哪怕面对成百上千的炮弹轰炸也不会挪动半步,更别作为当时高地通讯站唯一的指挥官,就因为看到战友牺牲而丢下下属独自离开阵地。

这是一种精神,而如果镜头焦距于军人,不能体现出这种精神的话,那么这到底是在歌颂军人还是抹黑军人呢?

并且在这个篇章中,刘浩是个班长,是老兵,不是新兵蛋子,他经过的生死之战肯定不止这场,所以他为什么还会因为战友的牺牲就完全情绪失控呢?如果他是第一次上战场,和对面炮台的战友有着另外的情感铺垫,会符合逻辑很多。但显然,把这样的情绪化人格按在一个经历过多场战役的老兵身上,逻辑上就很难解释得通。

所以这个篇章在无数的逻辑漏洞之下,显得非常空洞和尴尬,甚至这个篇章的最后一幕,他跑到桥上所展现出来的情绪,不止不能与观众产生情绪共鸣,反而显得尤其无味,因为此时多视角的画面中战士们正在救援,躲避危险,而主角刘浩如同画外人一般,显得慌乱无措无法自控。

而其余的细节构造上,均有着小小的逻辑混乱和细节处理不当,比如邓超骑着马穿梭在树林让战士们隐蔽,这个桥段怎么看怎么令人无语。其他人隐蔽得再好,邓超和白马就不会暴露了吗?不得不说导演的视角非常清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第二个篇章,讲述的是美军飞行员的篇章,拍摄的手法很好莱坞,崇尚个人爱恨情仇,个人英雄主义。这是整个电影中最为合理的一个篇章,因为整个故事建立的核心逻辑很清晰,美军飞行员在故事框架下的动机非常明显,开篇是作战意图,后面是报复动机均表现得非常清晰。

当然,剧情中不合理的地方也是很多的,比如这位德州老牛仔受了如此强的肩伤,愣是一个人在飞行中自己包扎了伤口,参考整个电影中的中弹效果,这一处明显有点牵强,并且就算自己包扎了伤口,但如此强度的肩伤还能保证后面的降落,以及又快速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恢复战斗力,还会被允许飞行,这点是个很大的漏洞!

而第三个篇章表现的是张译和吴京这对师徒情,但是,里面所刻画的人物特性个人英雄色彩过于浓烈。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质疑,为什么第二个篇章表现美军飞行员个人英雄主义就行,而第三段放在张译和吴京身上就不行。

当然不行,因为西方历来都崇尚个人主义,而我们不一样,我们需要强调集体主义,那么为什么非要强调集体主义呢?因为这是我们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没有输给美军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个人往往都在集体中做出了忽略个人主义的贡献,这才形成了巨大的力量,而这股力量,便是最强的武器。

如果我们的战士们都像美军飞行员一样,带着个人的情绪在作战,一切喜好不为集体只为个人,那么我们能在这场战役中立于不败吗?显然不能,因为两者的立场不一样,现实不允许我们只顾个人英雄主义。

我军和敌人的角色不一样,我们是保家卫国,不畏暴强的反击,而美军的角度是入侵者,我们输掉战争就失去了一切,就没有所谓的山河无恙,岁月静好,没有所谓的后世和平。

而美军士兵不一样,他们输掉了大不了回家,而第二个篇章中也表现出来了,美军飞行员的战友说,我们随便侦查一下就可以回家了,这就是位置立场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逻辑是不一样的。

所以哪怕在这一篇章中张译的演技再炸裂,可是依旧没有挽救到整个篇章立意失败,因为就算故事再完整,立意不对,就容易给人神剧的观感,而再好看的神剧,一旦把个人强行神化,那也不过是拍得比较好的神剧,而不是一部真正可以称之为好的历史战争片。

而最后一个篇章关于桥,这个篇章描绘的是整个金刚川的大局,看得出来,导演想要把前面建立的各种个人情绪化和个人英雄主义给淡化,强行实现集体大局观,但最终因为前三个篇章所建立的一切,让后面的集体力量过于薄弱。

所以到了关键点,导演有动用了神话色彩,人桥的设定当然不是完全依靠想象,这是历史中真实发生的剧情。但导演似乎想象力过于丰富,过度神话了人桥,最后强行用“不相信有神,但这确实是神迹”这种非常让人难以产生共情的表述语言。

很抱歉,这不是神迹,这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人桥是用无数志愿军将士用生命作为代价而造就的。但是人桥搭建的方法是非常科学的,是符合现实的,里面并非整座桥都由人叠人搭建的,它没有电影中所表现得那么夸张,但整个过程却依旧足以让人感到震撼。

所以用朴实点的手法去描绘并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这会让观众更能感受到真实感,而那些所谓的“神迹”,过于放大,反而失去了真实,让人难以产生共情。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着这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好的历史战争电影呢?

是因为这段特别的历史,因为对这段历史模糊概念,所以大多数人很愿意去给这样一个题材的电影点赞。

这部电影值不值得去看,其实是值得的,也希望大家多去看,然后看完这部电影,再去了解这段真实的历史。

或许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便是,让更多看了这部电影的人,稍微去关注一下这段为中国,为后世的我们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和平的历史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因为这部电影拍摄的是这段历史,是这样一个题材,我们就认为这样的电影是一部好的历史电影的话,那么中国电影在这个题材中永远不会取得进步。

最起码,你打着历史战争片的旗号,首先要做的便是还原真实的历史,不要去过度放大或者缩小,对其的原貌保持尊重,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这段历史,去了解我们的先烈。

他们所为之奋斗的,不是为了向后世证明他们曾经有多壮烈,而是他们曾经坚定的,为之奋斗的精神。

最后为大家奉上《志愿军军歌》的歌词,愿大家细细品味里面的精神。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野心狼!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

打败美帝野心狼!

野心狼!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金刚川》影评就到这里,订阅不二书,下一章我们来聊一下《金刚川》真实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