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卡脖子”的时候,才想起他们!

当科学家走在路上,他似乎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当科学家伏案研究的时候,他们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称赞。

如今,当国外的限制到来,当先进的技术被限制,当别人用技术要挟,那些默默工作的科学家才会在突然间进入到民众的视野中,我们才明白科学家为我们付出了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国之重器,我们的高尖端武器,就无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富,更无法维护我们作为人的尊严,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铭记。

而在这些人中,就有一个人,他功成名就,从1998年到2008年,先后成为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等荣誉。可以说,他本可以在美国享受得到的一切,却在2008年婉拒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研究员的邀请,全职回到中国的高校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的中国,许多领域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那时还有不少可能被国外“卡脖子”的领域,中国在别人眼中还是一个不富裕的国家。可是他却坚持携妻子一同回到了深爱着的祖国。

他就是拥有美国外籍院士和中科院院士两重身份,如今的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施一公回国进入清华大学后,为祖国培养人才。但是他的“野心”远不如此,当他了解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有许多都未能归国,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他成为了清华副校长,却毅然辞职,与中国众多科学家以及爱国人士创办了西湖大学,他也成为了首位校长。

或许,没有多少人知道施一公身为科学家为什么不专心搞科研,却关心起来教育。但是笔者以为当一个国家需要几个科学家来承担起国家的脊梁,还远远不够,中国需要更多的人才。如今中国科技被“卡脖子”,更是证明西湖大学的创立非常必要。西湖大学还试图发展成为像美国斯坦福大学等一样的世界名校,也只有中国高校能够与西方高校平起平坐,中国的科技才能够真正的崛起。

然而,创建一所可谓与过去不同的大学何其困难?

相信,许多人都能够想到。世界名校动辄几百年的校史,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要在短暂时间内赶超本身就充满了困难。可是施一公却犹如当年很多先贤一样,明知这么做困难重重,但是他依然如此做了。

有人会问,为什么?

因为中国的科研没有退路,施一公不在乎外界评价,一心要为国家培养人才,而这才是真正“读书人”的骨气。2015年筹建的西湖大学也来头不小,前身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2018年,教育部才批准设立西湖大学,虽然是民办研究型大学,但是杨振宁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施一公当选首任校长。

更让人感动的是西湖大学的创建过程中,资金有来自未成年的孩子,也有来自耋耄之年的老人,既有国家的公务员,也有其他行业的工作者……他们为什么捐款?因为他们深知中国的人才,对这个国家有多么重要!可以说,这所大学承载了很多人的希望,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当下的西湖大学,还没有招收本科学生,但是该校已经蓬勃发展,而且许多年轻的科学家加入了进来。西湖大学注重学科交叉,更看重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方面,而西方“卡脖子”就是用基础研究和理论,但是一旦中国这方面崛起,那么中国人就不会再受制于人!

每一位科学家,都是国家的宝藏,值得我们每一个公民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