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24日,“深圳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深圳市宝安区开幕。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为深圳市的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探讨体育示范城市的发展路径,为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探索一条独具特色、创新的道路。

围绕研讨会首个主题“国家体育政策与城市体育发展战略”,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巡视员王志强做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政策背景下深圳体育发展现状与未来》的主旨演讲。王志强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铺开,对深圳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希冀深圳这座全球创新中心城市能够再创辉煌,发展成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让体育成为城市品牌与名片

王志强指出,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与城市品牌的构建、城市文化的积淀以及城市名片的打造息息相关,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展现。在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是新时代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一招,也是创新改革方式的全新探索。通过开展体育消费城市试点、推进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创新赛事服务等举措,可以激发深圳的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真正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志强介绍,经过40年发展,深圳体育以“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强势崛起,跻身于全国一流体育城市行列,奠定了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基础。目前,深圳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海、陆、空皆有大型国际赛事的城市。2019年,在深圳举办了超过30场国际体育赛事,以及中超、CBA、乒超、羽超、五超联赛等高水平职业联赛;深圳体育产业总产出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28.13亿元,同比增长19.9%;创造增加值403.25亿元,同比增长24.1%。

截至2019年底,深圳有大型体育场馆58个,中小体育场地约22000多个。全市体育场地面积为2595.1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93平方米,已经形成15分钟健身圈。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占城市人口比重约37.26%,2019年全市国民体质合格达标率为90.6%。近年来,深圳涌现出易建联、何姿、刘虹、陈定、陈佩娜、王柳懿和王芊懿等一批优秀体育人才,在奥运会等重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

建立高效运作的大平台与大数据

深圳体育积淀40年,迎来又一次腾飞的历史机遇。王志强提出“五大思路”:一是以文化做引领,将城市的物质文化优势转化为体育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制度文化建设,为城市心理文化的建设贡献力量;二是提升深圳国际体育赛事运作能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体育服务业占比;四是加强行业融合,推进体旅结合、体教结合、体医融合和生态体育建设;五是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国际体育组织和企业落地深圳,鼓励深圳体育企业走向世界。

深圳要建成著名体育城市,将来还要建成标杆城市、示范城市。专家分析,要成为全球著名城市,必备的“门槛”:全球高端要素的配置中心、全球文化的引领者、全球政治体系中心和全球经济体系中心。王志强指出,和北京、上海相比,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要有自己的特色:一是要有最高密度的全球功能性机构,如跨国总部、金融机构、学术机构、文化机构等;二是要有最大量、最高频率的全球高端要素的流量,比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三是要建立高效运作的各类大平台,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四是开展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研究及探索,开展指标项目研究,开创国际体育城市的评价体系;五是需要最强大、永续的创新创业能力,创造最佳的营销环境,成为最佳的学习楷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志强表示,深圳体育要满足人们对体育服务的需求与精神享受,提升深圳人民的整体体育素养。目前,深圳体育正从高速增长期进入高质量增长期,通过培养文化底蕴,打造深圳特色体育IP,培育深圳特色体育文化,拓展国际化视野;加强深圳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在扩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的优化,把规范管理作为工作重心,不断进取,以达到“国际著名体育城市”要求。

深圳晚报记者 黄文 摄影 彭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