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墓,又称岩墓、蛮子洞,古代会在山岩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西汉后期在川西开始出现,到东汉风行一时,部分地方一直延续到明清,成为近两千年来四川一种独特盛行的墓葬形式,也是巴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大多数现代人而言,这些藏在深山里潮湿阴暗的洞穴无足轻重。我个人偏爱访古探幽,每每亲身走进这些“密室”,总能被里面的雕梁画栋吸引,前朝被封存的时光就这么被打开来。惟有真正登堂入室,才会发现别有洞天。

宜宾崖墓是四川崖墓重要组成部分,为川东南长江流域的代表,多为单室墓穴。受滇黔交界区域悬棺葬、崖葬文化的影响,墓口的位置较高,浮雕装饰也较为简单。不过愈趋简单,有石龛的崖墓主人都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而宜宾的崖墓数量多达万余座,足以让人好好寻访,感受本地文化民俗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将我曾经去过的宜宾3处崖墓进行整理,它们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如既往隐于荒山野岭,平日鲜少有人问津,给想要前去观摩的人作参考。

黄伞崖墓群

黄伞崖墓群位于宜宾叙州区高场镇拥护村,分布在岷江北岸的黄泥巴坡、印子坡至喳口岩的坡壁上,数量巨大,约有426座汉代岩墓。在所有这些岩墓群中,属印子坡1号岩墓规模最宏大,保存最为完整。

从G93成渝环线高速下来后,沿乡间小路一直走到岷江边,跨过一片菜地就能抵达。面对怀着特殊喜好的访客,田地里干农活的村民早习以为常。竹林掩映的岩壁上,1号墓的三个黑洞正对着南边的岷江,望过去像极了“三室一厅”。梁思成曾来过这里探访,专门记载了这两柱三间的结构,还手绘了图。

顺着人砌的阶梯,很容易就爬上去,最先站上的是一个大“厅”,厅的上下都是峭壁,精心凿刻的屋檐上,有精美的图案,可以辨认出花卉、鸳鸯等雕刻。往里才是三间墓室,每间墓室有着单独的墓门,仿木斗拱、墓道、壁龛等,为典型的汉代建筑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80年代,四川大学的考古队在黄伞崖墓群的几座残墓里,清理了很多殉葬器物,如陶俑、陶鸡、铜灯、五铢钱等,现在这些墓穴几乎为空墓。部分墓室内的石棺台尚在,上置石棺,只是棺在人非。走进这些墓穴,总会好奇墓主人的身世,思忖这里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石城山民族崖墓群

石城山民族崖墓群为宋至明代少数民族墓葬,约200多座,分布在叙州区的横江镇、双龙镇和复龙镇境内,共有北斗岩宋代崖墓群、天堂沟宋代崖墓群、雷打石明代崖墓群、三十六臂山宋明代崖墓群和黑石头明崖墓群。

我去的天堂沟宋代崖墓群位于双龙镇五星村天堂沟,是石城山民族崖墓群较有代表性的一座。顺着山路前往天堂沟,浓雾笼罩,绿水青山隐约可见,更让崖墓群充满了神秘感。几经歧途,终于在楠木林中找到天堂沟崖墓群,掩映在竹林中,并不十分显眼。

这处崖墓同样凿在石壁上,距离地面不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单室墓。墓门两侧大都雕刻执斧武士,表情严肃。较高的一处墓口下方还凿有龙纹,龙双眼炯然有神,须鬓迎风飒扬。意味着敬(静)守洞中小主,勇(永)保方域大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浮雕图案内容丰富,形象逼真,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文字,也少有能表明墓主人身份的信息,以至于很多时候这些墓穴被误认为“仙居”。实际上宜宾向来被认为是僰人的聚居地,石城山民族崖墓群直观地反映了僰人经济、文化等诸多特征。也许通过僰人所留下来的崖墓,能够揭开当年神秘消失谜团吧。

七个洞崖墓群

相比前两处不能算完整景点的崖墓,七个洞崖墓群周边开发相对完善,它位于长宁县古河镇绵溪河大峡谷的七洞沟景区内,周围分布着飞泉寺、瀑布群、胭脂湖、绵溪湖等美丽景致,走进其中,空气清新,顿感心旷神怡。

七洞沟景区的名字自然是来源于七个洞崖墓群,这些墓穴凿于绵溪河岸的红砂岩峭壁上,洞口从上向下排成四列,大大小小的墓群共28座,错落分布在好几公里的山崖上,其中7个墓穴集中在一起。它们均为长方形弧顶墓穴,远望如门洞故而得名。

与宜宾大部分崖墓一样,墓门周围的石壁及门框上,有各式各样的雕刻,多数为阴刻,少数浮刻在石棺及壁上。3座墓穴内有双石棺,棺连石壁,墓顶穹隆。而这些石刻中有文字题记,以及许多不能识别的古汉字,诸如“李、黄、易”、“赵云门”等,在汉墓中实属难得一见。这也意味着当时长宁古河一带区域已跨进了文明的大门。

七个洞崖墓群中的“夫妻践行图”,雕刻最为鲜活。图中一人身着文士装束,身后站着一名书童,对面身材姣好的妻子正举杯向他践行。此画面让人不禁浮想联翩,那书生是怎样的不忍离去,那娇妻又是怎样泪流满面。这份柔情蜜意的真实写照,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已不是“蛮子”二字所能诠释了。

作别崖墓,习惯性地回望墓门,相比装饰奢华的古代墓葬,这些岩壁上的墓穴显得简陋太多,有些门楣已经坍毁,看不到石刻的檐瓦,有些门框周围青苔点点,极其苍凉......但这些黑漆漆的墓穴依然魅力不减,好似有魔力的时空隧道,等待现代人来发现其中蕴藏的奥秘。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