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印边境的高原山地即将进入大雪封山的阶段,但是在那里部署的近8万印度军队根本没有撤兵的迹象。

另一方面,印度正进一步密切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下周将举行的美印“2+2会议”被印度媒体称为是“印美两国军事关系标志性的跨越”,因为两军将实现重要的情报共享。而且,印度还在大批从美国购买极寒条件下士兵的服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现有的情况看,印度已经打算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中印边境对峙地带继续耗下去。同时,印度还频频试射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展示自己的力量和决心。

无论是季节条件和国际背景,都跟1962年中国打响对印自卫反击战很相似。那么,58年后,这里会发生战斗吗?

一、印度将成美军事盟友

据《印度斯坦时报》21日报道,下周将在印度举行的第三美印“2+2会议”。该报宣称,此次美印“2+2会议”,将使印度和美国“两个民主国家之间的军事关系,朝着制度化的情报共享迈进,这将超越过去三军演习合作,进入无人机、太空飞行器和水下平台情报共享阶段”。

说白了,就是美军将为印度军队提供这些方面的情报和数据,将令印度的武器平台能够进一步提高行动的有效性,和打击的精确性。而这也使印度事实上成为美国的“军事盟友”,因为这种服务美军只为盟友提供。

据悉,在10月26日至27日的美印“2+2会议”上,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和外长苏杰生,将在首都德里会见美国国务卿迈克·庞培和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预计双方将签署这份《基础交换与合作协议》(BECA)。

由于印美此前签署了《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LEMOA)和《通信兼容和安全协议》(COMCASA)等三大协议,而BECA的签署,实际上让印度因此成为“美国的准军事盟友”。

此外,印度还在向美国紧急购买高原作战装备,军方人士赴美访问。美国彭博社和《印度斯坦时报》的报道描述出在与中国的边境紧张局势下,印度正为漫长的冬天做准备部署。

有印度官员表示,印度军方在此次交易中启用了一项协议,该协议允许印美军方相互提供后勤援助,比如为军舰和飞机购买燃料和零部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边境出现对峙后,印度将大量士兵、坦克和导弹转移到了边境的高原山地地区。而印度急着购买装备一事表明,对峙情况将持续到冬季。现在,两军在15000英尺(4572米)的高地对峙,当地气温低到零下30摄氏度。

在那里罕见地部署8万人的部队,对印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除了购买装备外,印度军方人士还将赴美。据《印度斯坦时报》透露,印度陆军副参谋长塞尼(SK Saini)中将于17日已经开启为期4天的访美行程。这个时候,印度陆军高层访美,显然不简单。

印媒称,塞尼的访问有重要意义,因为他将访问总部设在夏威夷的印太司令部。塞尼将与美国军方举行会谈,观看美军的训练活动,了解美军的装备能力。印度军方对外称,“此次访问的目的,是加强两军之间的军事合作”。

而知情人士称,塞尼访美期间将与美方讨论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是有关武器采购,当然是关于导弹、火炮等先进武器。第二是与联合军演相关问题。

眼下,澳大利亚将加入今年11月举行的“马拉巴尔军演”,最终参演方式和计划将在本月底举行的会议上讨论决定。“马拉巴尔军演”是一项由美国、日本、印度联合举行的海上演习,每年举行一次。无疑,澳大利亚的加入让美印日澳这个“四国集团”更具有了军事色彩。

二、三个危险做法

在加强与美国进行军事合作的同时,印度还频频对外展示自己的核导弹等军事实力。

比如,10月16日晚,印度陆军试射了一枚可载核弹头的“大地-II”弹道导弹。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官员介绍,导弹是从移动发射车发射的。“大地-II”能携带500至1000公斤弹头,配备惯性制导系统。就在9月底,印度刚试射过同款导弹。

印度媒体很快把这一试射活动,与中印边境对峙联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的《欧亚时报》声称,印度试射一枚短程、威力强大、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对中国有着特殊意义。

“大地-II”导弹的射程并不大,超过250公里。印度方面称该导弹可以精准打击目标,而且移动发射令该导弹的机动性和隐蔽性更好,可以在边境部队部署。

印度在过去一个多月以来,已经试射10枚以上导弹。除了地对地导弹之外,印度近期还试射了“印度版战斧”巡航导弹,但不幸的是这次试射活动失败了;印度还由国产隐身驱逐舰,试射了一枚“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

印媒称,密集的试射活动与中印边境对峙持续,“这不是巧合”。

显然,印度的这些做法令人担心。

首先,印度方面依旧很强硬,甚至一些印度媒体和智库逼印度政府对华打“台湾牌”和“西藏牌”,这显然是非常危险的。

虽然印度和中国即将举行第八轮军长级会谈,以期实现脱离边境接触。但此前参与会谈的印度第14军团司令辛格中将,不再参与后续会谈,其位置将由梅农中将接任。这个梅农曾担任印度首个山地师的第一任师长,在中印边境军队中也曾长期任职。

梅农(左)

据印度媒体透露,在对华政策上,梅农持强硬态度。

在上一轮谈判中,印度方面提出的脱离接触的无理条件,要求中方必须先撤退,被中方断然拒绝。而中方提出建议,中印两军应将拉达克前沿部署的坦克和大炮等重型武器先后撤,互相脱离接触,以避免一旦发生冲突时事态迅速升级。印度方面又不同意。

此外,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近日接受当地媒体采访,被问及“印度是否应改变在台湾和西藏问题上的政策”。因为在中印边境局势紧张的背景下,最近印度一些媒体和学者不断撺掇政府“突破底线”,打“台湾牌”“西藏牌”。

沙阿只是模糊地表示,“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具有深远影响。印度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已经在议会清楚表明了印度的立场。我认为那足够了。”

其次,新德里方面产生了一种借与“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建立军事盟友关系,而对华施压的思路。这也非常危险。

澳大利亚正式加入“马拉巴尔军演”,标志着“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在军事合作层面走向实体化。之前,印度一直不愿将澳大利亚纳入其中,是担心这么做会招致中国误判,以为印度决定彻底倒向美国主导的“反华同盟”。但这次中印对峙,印度的立场出现明显变化。

第三,印度在边境地区加速修建战略道路和桥梁,明显在做长期对峙的准备。印度一边谈判,一边加紧备战。这显然会刺激对峙的氛围。

印度为什么不同意双方先撤出大炮、坦克等重装备,坚持要求中方先撤人员和装备,主要是印度军方宣称,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的交通条件更好,所以一旦发生冲突,中国的重武器可以更迅速地重返前线地带实施支持。

实际情况是,印军在班公湖附近占据了两个海拔在5000多米的山口,希望借此获得优势。

而印度人心里的小算盘是,如果印度从班公湖附近撤出装甲部队,退到两处山口之上,那么一旦边境情况恶化,在明年4月前因为大雪会封住山口,印军很可能没机会回到班公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之前印度军队的大部分重型武器,都是通过空运途径分批投送到列城,然后再通过陆上运输和直升机吊运到军事对抗前沿地区。如果将这些花费巨大成本代价运送到拉达克东部地区的坦克大炮撤走,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它们重新投送回去。

再加上,印度正抓紧在边境地区高原山地开凿战略公路,建设桥梁(可通行主战坦克)。可以感受到,新德里正在做“战斗准备”。

三、能避免1962年重演?

纵向上来看,1962年10月20日,面对印度的嚣张气焰和咄咄逼人的行动,最终中国忍无可忍对印度打响了自卫反击作战,仅用了1个月时间击败印军。

在东段,中国边防部队进到“麦克马洪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地区;在西段,清除了印军设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据点。

在那之前,印度的尼赫鲁公开下令:要动用军事力量对付中国,把中国军队从所谓的“印度领土”上“清除掉”,但那实际是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而且,当时印度国防部长还对着媒体叫嚣“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

现在的印度政府与当年在两个方面有相似之处。

一是由于国内新冠疫情严重、经济状况直线下降,导致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和怨气大幅上升,反对党的各种批评和指责非常猛烈,所以印度政府想通过在领土问题上的“进取”来缓解自己面临的压力。

二是与当年一样,印度政府觉得自己身后有大国的支持,无论是政治外交上的,还是军事力量上的。而中国看似正受到西方大国的打压和遏制,大国正怂恿一些国家孤立中国。这让印度政府觉得有机可乘。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刚刚任命一名高级官员担任“西藏事务特别协调员”,很可能借此与印度联合打“西藏牌”。而在此之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美印日澳四国外长会议上暗示,美国可能会加强对中国的强硬态度。

不过,中印边境也有一个好消息传来。

10月19日印度媒体炒作,一名中国士兵在“拉达克地区越境”,被印方“逮捕”。解放军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当天晚上表示,10月18日晚,我方1名士兵应牧民请求帮助寻找牦牛而迷路走失。

事发后,中国边防部队第一时间主动向印方通报情况,并希望印方协助搜寻救援。

21日,印度释放了被扣押的这名中国士兵,《纽约时报》称这也许标志着中印两国之间持续数月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

据中国军网报道,这名士兵是一名下士,身份尚未公开。他在帮助当地牧民寻找走失的牦牛时,无意中迷路。他于21日上午返回边防部队。

这是今年中印边境紧张局势升级以来,首位被印度军方扣留的中国士兵。印度军方称为他提供了食物、保暖衣物、氧气和医疗服务,以“保护他免受极端海拔和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

国内的《环球时报》对印度释放这名士兵表示欢迎,称这是下一轮谈判前的一个“积极迹象”。

所以,如果印度真的打算在高原边境地区耗下去,解放军绝对有能力奉陪到底。如果印度继续强撑下去,解放军还没成为印度的敌人,严重的冻伤和高原反应已经成为印军面临的最大敌人。

历史已经过去,58年来,中国一直非常珍惜中印之间和平稳定的关系,因为中印这两个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两个邻居都需要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印度应该走出盲目自信,清醒清醒,对峙意味着有可能擦枪走火引发战端。

1962年的教训对印度是深刻的,这一次会出现转折点吗?

作者:石江月

本期责编:陶沙

来源:政委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