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是作家是艺术家,但他最出名的还是家庭教育专家。

他的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他的女儿刘倚帆14岁获美国“总统奖”,并获得沃顿商学院MBA学位。他为两个孩子写的“家书”,出版了很多书籍,让无数的父母学到了教育方法。

刘墉在《正面教养:少爷小姐要争气》中涉及28个家庭教育话题,学习生活方面:读书、学习、交友;人生态度方面:取舍、奉献、关怀;有关生命理解:病痛、生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篇文章都是以书信的形式写给女儿的,文笔温柔、亲切,也给家长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一位慈父的语音、语调以及情感细节,都可以马上“学以致用”,读给身边的孩子听,或者效仿这样的方式交谈,甚至写信。

孩子的成长需要身体与精神双方面的滋养,其中的细节样样都需要父母的智慧和精力,然而在关键的时候能够做出有利的判断,在成长事件的节点给予点睛之笔的教导,那才会事半功倍。

看不见的教育工具

刘墉对待女儿的教育可谓是处处体现在生活的细节里,甚至普通到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电影之后的对话和思考中。

刘墉的女儿在青春期时,也和大多数狂妄的青少年一样,说话犯冲,没大没小。刘墉给女儿打电话问“你们到哪里去了?”,女儿一副不耐烦的说:“你难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吗?”

在厨房碰见一起拿厨具,刘墉问:“你要什么?”,女儿没说话,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碗,在爸爸眼前晃了晃转身就走了。

一般的家庭遇到孩子这样没有礼貌行为,都会怒火中烧,大喊:“你不会好好说话吗?”

而刘墉的并没有搬弄“尊重家长、说话艺术”等大道理去教导女儿,而是用了讲了几个实例就把问题简单化,让女儿懂得互换角色的共情感以及坏结果的危害性。

假设天气冷,你穿的少,妈妈说:“你想冻死啊?”还是用“今天天冷,多穿一点?”
你在班级教室开窗,同学说:“你不冷吗?你不冷,我们冷。”还是用“别开窗子吧,回头着凉了。”

刘墉还讲起在在餐馆打工的同学说,如果有客人态度不好,颐指气使,就会在菜里吐口水。

还有个领事馆的朋友有:我最恨人家敲窗子了,我又不是动物园的动物。他只要敲,我就装作忙,要他等;如果他再敲,我就找他麻烦,给他刁难。

刘墉并没有道德指责孩子没有礼貌,而是用看不见的教育工具,去让孩子共情以及预测行为导致的危险:除了显示自己没教养,还可能吃暗亏。

现代年轻的家长个个都是“教育专家”,哪家里没几本儿童心理学和正面管教的书籍,但仅仅在“概念教育”赢得了胜利,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依旧漠视从而错过最佳的家庭教育的时机。

这也是很多家长痛苦的症结所在,明明刻苦的学习家庭教育理念,正儿八经的记笔记关于如何和孩子谈话的“八大要素”等等,但家庭教育的道路上毫无起色,有一定关系是逃脱不了“工具”命运的诅咒。

《正面教养:少爷小姐要争气》这本书中的,最大的特点除了是“家书”,也是本家庭教育的“圣经”,其精华在于:真正的教育工具,是看不见的,也不能概念化的,而是从多维角度去让孩子立体化感知。

而这些生活细节,其实我们在教育上经常忽视掉,而专注在大是大非的指责、呵斥,灌输大道理,在家庭教育上,父母对孩子肯涓涓细水的滋润远比激流勇进的冲击要效果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厘米的距离

刘墉在对女儿的家庭教育上,从来不否定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事态节点上把控好谈话的时间和教育的方向上。

从女儿在家上网连不上,十分恼怒,不会电脑的刘墉帮不上忙,只是安慰女儿多试几次。事后,刘墉讲到了早期一位爱尔兰移民淘金比别人再深入一些,就成为富翁,有时候很多人都扭不开的水瓶盖,到我们手中一下子就开了,这些幸运背后隐藏的“一厘米的努力”哲理。

下大雪的时候女儿狂喜明天可以不用上学了,刘墉并没有大惊小怪孩子的想法多么负向,而是借此讲了许多同样的道理,例如旅行,最开始总是兴奋的,在外漂泊久了就会想家;幼儿都不喜欢吃蔬菜和水果,但极端情况下身体需求再难吃也会强迫自己吃下去;小时候上学读书考试很害怕学习,然而到了成年自由时,没有逼迫下自觉读书起来......

刘墉总能让孩子的一句话和观点,得到背后很多事情共同的原理的理解与变通,不仅仅是他本人博学多才,而是比一般家长更深一步的思考,道理并非多么深奥难懂,只是需要那“一厘米”的联想和共通。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不同领域,但存在一样的道理,孩子焦躁的情绪或者是犯的错误,其实没有多严重,只是差了父母对他们那“一厘米”的宽容和解释。

而作为家长来说,并非要懂多深的知识要点,在发怒时,扼制一厘米的愤怒;在指责前,多思考一厘米的背后因由;在解释时,多一厘米的眼界去指导,细微的温暖就会得到自然果实。

正如刘墉所说: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自己开花结果。

细节蕴藏的智慧

刘墉坦言给女儿写的信,都是在事情发生之后心平气和以后再动笔,女儿读文章更是在事情之后了,没有面对面,而是用父亲坦白的文字。

这也许是刘墉和女儿的沟通最好方式,其实这也是细节的智慧,在情绪平稳时的娓娓道来,对双方来说更值得深思。

很多读者都会羡慕有刘墉这样的父亲,潜台词就是会嫌弃自己的父亲,不能把爱和耐心写出来。

他希望小读者可以从“父亲疲倦的脚步中,从爸爸的汗湿的衣服间,从父亲大作的酣声里,甚至由爸爸火爆的眼神中”去感受父亲的爱。

而这些除了家长要付出细节上的努力,孩子们也学会从细节感受到家长的爱,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智慧之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在最后

父母家庭教育观念的水位决定了孩子承载教育的水位,而家庭教育的秘笈就在于细节教育,在一次谈话、一次情绪、一次事件、一次意外背后就是发掘教育价值的好时机。

刘墉寻求“人化”教育,敏感与孩子行为本身,而不是结果本身,智慧与总结方法,而非是非上的驯服,我们从《正面教养:少爷小姐要争气》这本书中,即看到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教育,也能看出一位教育专家真正的教育精髓。

清华

语言朴实,思想厚重,不玩概念,不纠缠理论,不用家长权威压制孩子的天性,不用教育家的口吻指手画脚,而是轻松愉快的讲起曾经的故事,什么发生的趣事,去引发孩子的思考和引导孩子形成正向的观念。

好的教育当然要有以身作则,但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细微之处,平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