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在交通条件并不发达的古代,离别,成为了一种很常见,却也很痛苦的经历。明明知道对方这一去,天涯路远,草木秋迟,很可能生离就变成了死别,可是却也明白,这世间本来变化无常,没有什么能够长久的东西。

在一起的时候足够珍惜,分离的遗憾也就会少一点吧。我想古代那些看得开的人,一定很认同“一期一会”这个概念。人生的所有经历,都只会经历这么一次,下一次,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泡着同样的茶,面对同样的人,但是上一次的感觉就永远停留在时光机中,停留在上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时代,一个欢乐时期的逝去是不可阻止的,这对人短暂的一生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人老了以后喜欢回忆过去,想起一段又一段的时间,每一段时间都是各种因素的集合体,过去了,就没办法复现。就像高中的同学聚会,一样的人,一样的地点,曾经的校园时光,却是再也回不去的。

说回到离别,这是一件很能让人感知到人生短暂,岁月无常的事。离去的人,无论在时的关系有多好,终究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去,然后再也回不去。

有时候,两个很早就分开的生命线会出现偶然的重逢,于是就出现了“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出现了“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的情怀。

可是重逢,也意味着再次的离别,“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临其诗境】

屈原在《楚辞·九歌·少司命》中写到“悲莫悲兮生别离”,江淹在《别赋》写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都凸显了离别对于古人的切骨之痛。

今天我们来看李白对于离别的感知。

李白的送别往往是绚烂,浪漫,积极乐观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美到了极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潇洒到了极点;“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浑融到了极点。

今天这首诗,并不关于李白自身的离别,睹物生情,李白在人世间流浪了一生,对他来说,人与人的相逢离别本没有那么难舍难分。

他以一位诗人敏感的心灵,面对着见证过无数次生离死别的“劳劳亭”,写下了这首名满天下的离别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典原文】

劳劳亭
唐代: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条分缕析】

劳劳亭在江宁,在李白这里,也代表了天下所有送客的长亭短亭。

普天下的伤心处,唯是此处送客亭。一上来就拔的好高好高,普通的诗人可能就要担心驾驭不了了。

因为开头起的没什么道理,而且一上来就把情感上升到了极致。普天下的伤心处都在这一个小亭子中,那下边要怎么写,要找一个怎样更大或者一般大的意象来对接上文的天下呢?

这首诗的妙处,也就在后面两句,这就是李白作为诗仙其个性显露的地方。

天下虽大,离别的感情却相通;送客之亭异处,而折柳之别亦相同。李白感叹完上一句,思维很自然地一转,转到了初春时节刚刚冒出绿芽的柳条上。

古代的人们折柳送别是一种习俗,李白的想法很奇妙。春风啊,你要是懂得人世间离别的痛苦,就请你不要再让柳条变青,让世间再无离别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白真的好单纯,看起来很可笑的一句话,却将他的一颗童心与诗人之心挥洒淋漓。柳条不青,离人难道就不走了吗?李白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不愿意接受这样痛苦而且无法改变的现实。

在他的世界里,春风或许真的有思想,愿意成全李白这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