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朱元璋第4个儿子,建文帝朱允炆最恨的叔叔,朱元璋登基三年后将他封为燕王。其实朱元璋本来的意思是让这些藩王掌握一定权力,好拱卫皇室,免得这个武将造反,那个武将搞事,威胁大明江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万想不到他的好意坑了朱允炆,1402年,朱棣攻破应天府,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当上皇帝。朱棣自然也不会让藩王得意,他表面上恢复了周、齐、代、岷诸亲王的旧封,实际等到皇位稳定,就立刻把谷王赶到了长沙,宁王赶到了南昌,辽王和齐王也各有削弱护卫等。

总之,朱棣是个很懂得“除旧迎新”的皇帝,手段比他侄儿朱允炆高明多了。在朱棣的一系列“迎新”措施中,有不少是能帮他监视臣民、了解隐私秘事的,比如他爹朱元璋在位时曾经废除了锦衣卫,朱棣又重新设置起来,再比如,朱棣打破了他爹“太监不得干政”的禁令。

朱棣不是傻子,他读过史书,知道唐朝的宦官之乱,难道他这么干是为了跟爹赌气吗?当然不是,这话还得从朱元璋说起,当年朱元璋从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不断学习进步成为大明开国皇帝,他最担心的就是明朝跟秦朝、西晋那样迅速垮掉,于是他搬来一堆史书,不断汲取经验教训。

看了前朝的历史后,朱元璋深深觉得,太监问题是个大问题。虽然宫里离不开这些人,但这些人因为和皇帝靠得太近,危险系数非常高:“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

也就是说朱元璋认为太监有倾覆天下的能力,于是他规定:不准宦官兼外臣文武衔、不准他们读书识字搞文化、不准让他们的官阶超过四品。《明史》记载,为这事朱元璋还做了面铁牌挂在宫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任何公文,朱元璋都不许各大部门交宦官插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证明朱元璋很有先见之明,朱棣“靖难之役”中,有不少太监帮他传递消息,立下了大功,比如狗儿、李兴、郑和、马靖这些人,事后都得到了永乐帝奖赏。

朱棣重用太监不是因为没听过宦官之祸,而是他登基时,民间和朝廷都对他通过武力手段杀侄夺位的做法有点儿议论,这个皇位他坐得不稳,锦衣卫设在宫外他嫌用起来不顺手。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设置“东缉事厂”,一方面监视庙堂江湖,另一方面也牵制锦衣卫。

东厂的首领,就是朱棣宠信的宦官。于是,明朝的“宦官干政”历史开始了,朱棣不仅让东厂权力凌驾于锦衣卫之上,还设置了“内书堂”教宦官们识字念书,宦官文化水平高了,搞事的本领也就上去了,史书记载,明代有4大太监专权:

明英宗时的王振;明宪宗时的汪直;明武宗时的刘瑾;明熹宗时的魏忠贤。

汪直甚至建立起西厂,势力将东厂和锦衣卫压得死死的,甚至可以不奏明皇帝就抓捕大臣制造刑狱,导致宦官之乱大起,明朝灭亡的原因里,宦官和朝臣对立,内斗激发的矛盾是一大主因,当时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这也算是明朝的一个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