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侵略大清的狼子野心已经暴露无遗。在1867年,日本明治天皇睦仁的《天皇御笔信》中,就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日本已经有了向海外扩张的打算,他们将向海外扩张的目光放在了腐朽、落后的大清身上。1872年,日本违反了1871年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侵略大清的附属国琉球,随后日本又想侵略台湾,但最终失败。

占有琉球后,日本又将目光放在了大清的另一个附属国朝鲜身上。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同时,日本还企图驱逐大清在朝鲜的势力,但被驻扎在朝鲜的袁世凯率兵将其击败,但日本还是通过《天津会议专条》和《济物浦条约》,获得了在朝鲜的驻军权,这也导致大清和日本的矛盾不断激化,为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埋下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0年,日本国内出现了经济危机,他们为了转移危机,加强了对朝鲜的侵略,大清和日本展开谈判。由于利益分歧太大,谈判破裂。在日本发动战争的阴谋愈发明显之际,大清开始派兵增援朝鲜。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济远”和“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1894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甲午战争爆发。

中日甲午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朝鲜半岛和黄海北部进行打响。丰岛海战后,清军和日军在朝鲜境内爆发了战争,但是在最关键的平壤战役中,清军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和临阵脱逃,导致清军惨败,也影响了整个战局。中日海战在黄海打响,日本在黄海海战中投入了12艘战舰,全是日本的精华战舰。

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超勇”舰遭受重创,管带(舰长)黄建勋及官兵壮烈殉国。“致远”舰在遭日军“吉野”、“高千穗”等集中火力攻击后,邓世昌悲壮的用“致远”去撞日军“吉野”舰,鱼雷发射管被击中,引起大爆炸后沉没,邓世昌及官兵牺牲。“经远”遭吉野、浪速、秋津洲、高千秋四舰围攻后,悲壮沉没,管带林永升、帮带大副陈荣等200多人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伤亡一千多人,日本"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伤亡600多人。随后,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让日军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第二阶段:

战争在辽东半岛打响,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鸭绿江江防之战中,清军投入了2800人,但由于各路清军不服调动,以及黄海海战的惨败让清军士气低落,将领无抵抗之心,导致清军输给了日军。金旅之战期间,由于李鸿章要保旅顺港,这让他在花园口缺少兵力部署,日军在舰艇的掩护下,顺利在花园口登陆。随后,日军气势正盛,夺取了大连湾、旅顺口等地。

第三阶段:

威海卫之战,也是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日本得到旅顺等地后,开始从陆路和水路两个方向进攻北洋舰队。这个时候,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港内有各种舰艇二十六艘。清军陆路未能挡住日军的攻势,导致威海卫城失陷。北洋舰队未得上峰命令,被迫在港内待援,弹尽粮绝、援军未至后,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拒绝投降,选择自杀后,威海卫港被日军占领,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让大清没有和日军叫板的实力了,只能被迫和日本议和。日本狮子大开口,提出10两白银的赔偿,这让李鸿章气愤不已,但大清是战败方,只能继续和日本谈判。日本为了逼大清就范,拿出了损失兵力表,在甲午战争中,清军损失了约4万兵力,在场的大清官员吃惊不已。实际上,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向大清渗透,这让他们在情报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

随即,李鸿章也说到:“你们日本也损失不少吧!”这揭了日军的伤疤,但是短暂尴尬之后,日军并没有掩饰,而是也告知了他们的阵亡人数,日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伤亡约13000人,同样损失不小。

日军赢了甲午中日战争,让他们在谈判中占尽优势。但是在谈判期间,一个日本青年行刺了李鸿章,虽然李鸿章没有性命之忧,却为大清赢得了国际舆论支持,最终李鸿章据理力争,将10万亿两白银谈到了2万亿两,但依然数额庞大,不过李鸿章迫于无奈,还是签了《马关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