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以来,皇权之下无父子,权力之争,足以让人们忘记亲情的存在,而变法往往触及又是各自的核心利益。

清末的改革家也曾经说过:"从古至今,未闻变法有不流血者。"

像古代的商鞅、晁错等人,他们的改革措施对于国家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但是他们的结局无一都比较凄惨,不得善终。

同样的,清朝末年,也是一个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个浪潮当中当权者分为了两派,一个是顽固派,一个是改良派。

他们之间展开了一系列你死我活的斗争,在这个背景之下"情同父子"的光绪与慈禧二人也慢慢的变得形同陌路,那么为何二人最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一:千年未有之变局,清末改革风云

1:腐朽的封建社会与工业社会的碰撞

在中国古代曾经创造出极其璀璨的文明,然而中国在由古代走向近代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和清王朝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毫无悬念的是清王朝一败涂地,和列强之间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然而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依旧盯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甚至还开展党争。

《清史稿》当中记载帝党攻陷李鸿章称:

"又在日开有资金八百万之洋行,时任津海关道之盛宣怀亦有插股,且其仍照常贸易;前后相映,则资敌之罪,似已非妄"。

统治阶层的腐朽直接导致甲午战争的失败,一时间神州无望等悲观情绪在全国蔓延。

2:变与不变,历史的抉择

随着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与接触日益频繁,当时清王朝统治阶层内部也逐渐分化出改良派,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挽救清朝的统治者。

例如《李鸿章传》当中记载对改良名臣李鸿章的评价称:"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腐朽的封建统治阶层内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敌视改良派的,他们高呼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政治口号,却做着男盗女娼之事,是中国迈向近代化最大的阻力之一。

两派势力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慢慢的就连当中最高统治者光绪与慈禧也卷入其中。

二:从情同父子到相逢陌路的光绪与慈禧

1:自幼入宫,被慈禧抚养长大的皇帝

同治皇帝在位期间虽然有所作为,但是却早逝无子,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能从宗室当中挑选继承皇位的人选。

最后醇亲王奕譞的次子被慈禧选定为同治皇帝的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入宫接受慈禧的抚养,慈禧太后也名正言顺的拿到了垂帘听政的特权,成为清王朝实际的统治者。

慈禧对待光绪也是形同己出。据《光绪朝东华录》当中记载称:"我日书方纸课皇帝识字,口授读四书诗经,我爱怜惟恐不至"。

在这一段岁月里,光绪和慈禧如同真正的母子一般生活。

2:亲政风波,野心渐露

虽然慈禧对待光绪极尽怜爱,但是转眼间光绪也到了该亲征的时间,但是慈禧太后又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

变相逼迫当时的大臣让慈禧由垂帘听政改为训政,并且为自己控制光绪帝铺平的道路。之后慈禧假惺惺的到颐和园"颐养天年"去了,但是国家大权依旧掌握在慈禧手中。

据《清史稿》当中记载称:"癸卯,上始亲政,颁诏天下,覃恩有差。"

亲政后的光绪皇帝并没有像慈禧太后像的那些成为一个傀儡,而是有自己的想法与作为,久而久之,慈禧和光绪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嫌隙日生。

3:戊戌政变,你死我活的慈禧和光绪

慈禧太后一开始对光绪皇帝的小动作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光绪皇帝似乎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没有经过慈禧太后的同意,单方面的决定实行变法。

最重要的是光绪皇帝的变法活动在慈禧太后看来不仅仅是一场可笑单纯的举措,更重要的是在夺慈禧的权力,是向慈禧宣战。

慈禧也不甘心束手就擒,悍然发动政变。据《清史稿》当中记载称:"而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

维新派甚至还物色了一批杀手,企图暗杀慈禧太后。经过一番流血之后,慈禧太后重新掌权,光绪皇帝作为彻底的失败者只能在孤单的瀛台被囚禁终身,郁郁而终。

三:为何原本"情同父子"的光绪和慈禧二人最后会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1:权力派系之争,个人情感不足为道

纵观慈禧和光绪帝的斗争过程,其核心无非是权力二字。光绪皇帝亲政之后,看见江河日下先清王朝,颇有一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

想要有一番作为,希望力挽狂澜,在青史留名,而想要做成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慈禧手中的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也并不是吃素的,从她的"光辉事迹"当中就可以看出慈禧太后是一个权力欲望极重的人。

《中国,长寿帝国》一书当中评价慈禧太后称"她态度高贵而傲慢,嗓音中带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和绝对的威严,"光绪皇帝的行为无疑是虎口夺食。

两人走向你是我的的地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两人背后的势力的矛盾已经达到了不可调和地步。

不论是哪一派掌握了国家大权,另外一派的结局与下场一定会很凄惨。当时光绪皇帝正在秘密召集戊戌六君子,企图提供发动政变的方式来夺取慈禧太后的权力。

而与此同时一大批顽固派的势力也正在向慈禧太后哭诉,最后慈禧太后听到光绪企图兵变夺权的密谋后,怒不可遏,迅速发动政变一举夺权,这背后和各自的代表利益集团的推动息息相关。

2: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路线之争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无论说慈禧还是光绪,他们的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的统治。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两个人对于如何维护清朝统治产生的巨大的分歧,最终走向你死我活的地步。

光绪帝发动维新变法运动,通过重用康有为等人来对清朝实行全方位的改革,一百天内出台了无数的新政,涉及范围之广,令人瞠目结舌。

被康有为称之为晚清维新变法第一导师的翁同龢因为反对光绪帝激进的改革被革职,一天之内,仅仅京城就裁减逃脱冗员一万多人,由此可见,光绪皇帝改革之激烈。

慈禧太后看见自己的儿子、光绪皇帝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书生意气,无疑是加速清王朝的灭亡,慈禧也深知如果任由光绪皇帝改革,清朝的非但不会枯木逢春,反而会加速死亡。

慈禧也知道清朝统治已经是摇摇欲坠,但是慈禧却不会给予改革,而是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玩机清王朝的统治。

当时李鸿章等一大批人希望慈禧太后支持新办洋务运动,慈禧明白这对于维护清朝统治是有利的,并没有因为派系之争而否决,相反是大力支持。

历史也证明,洋务运动的确为清朝续命了数十年。综上所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的救清路线存在根本性质上的差异,而路线之争在政治上往往又是致命的。

所以导致二人渐行渐远,最终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3:光绪皇帝一意孤行,过于激进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关系在前期可以说是蜜里调油的,但是随着光绪皇帝的掌权,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意见,或许这在慈禧太后看来也并非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光绪皇帝却偏听偏信,认为只要从慈禧手中夺取的最高权力,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改造这个国家,自己一定可以青史留名。

反观慈禧太后,虽然她热衷于权势,但是她对于光绪的的培养力度可以是是呕心沥血,而慈禧的临终遗言却是耐人寻味:

"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

不管怎么样,慈禧对于光绪终究是关爱更多,或许后来的冲动都是因为自己一手栽培的儿子要杀死自己不得已而为之。或许光绪皇帝当时不一意孤行,母子之间也不会最终走向你死我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结语

光绪和慈禧太后都是晚清的两大传奇人物,从相亲相爱到你是我的,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有权力之争、派系之争,也有光绪和慈禧之间存在的路线之争。

最后光绪皇帝过于激进的手段激怒了慈禧,最终让二人走向你失我的的地步。

参考文献

《清史稿》

《李鸿章传》

《中国,长寿帝国》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