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账号【豫记】原创内容,独家发布在网易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去秋又来,岁岁有重阳。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既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尊老爱老的节日。

孝敬老人是个沉重的话题,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孝敬父母常常是流于形式,侧重对老人物质需求的照顾,忽视精神需求的慰藉。

但我前两年见到的那家儿女全方位照顾老人的场景,那才是真正的孝顺。

儿女像照顾孩子一样

照顾82岁的母亲

却被人说是“作秀”

那年金秋的一个上午,我踩着生活区健身场周围的鹅卵小道锻炼,有位女士推着轮椅走过来。

轮椅上的老太太挤着眼睛,歪着脑袋,像睡着的样子。手腕上镌刻着福字的黄金手镯显得很有福相。她胸前的粉色汗巾鲜艳而洁净,宽松的花睡裤下边一双红色包跟棉拖鞋,舒适又醒目。

直觉告诉我,儿女很孝顺,老太太很幸福。儿女小时候是父母的脸面,父母老了,不能自理了,父母便是儿女的脸面。

女士把轮椅推进健身场,抱起老太太,又慢慢地把自己的身子移动到老太太身后,抱住老太太的后腰,左脸颊贴在她右脸颊上,慢言轻语地说:“妈,咱走一会儿,就一小会儿啊。”说着娘俩向前走去。

与其说娘俩一起走,倒不如说闺女抱着妈妈走更贴切。

因为老太太的腿像柳条一样软溜,根本就直不起来,她身体的重量似乎都落在闺女身上,被闺女拖着走。一边走,女士一边说着什么,老太太却没有丝毫反应。

向前走了几米远,又折回来,在一个木凳边站住,女士右臂挽住老太太的脖颈,左手搂住老太太的腿,把老太太抱在怀中,然后坐在长凳上,拨开老太太的眼皮道:“妈,你睁开眼看看,桂花开了,你闻闻香不香?”

“嗨,妈,你看着孩子叫您奶奶呢!”老太太眯着眼,唇微张,鼻翕动,竟然嘤嘤着哭了。

“妈,妈,不哭,不哭,乖啊!”女士又拍又哄,拿起汗巾给老太太擦把泪,又把脸贴在老太太脸上来回磨蹭,不一会儿,老太太在女儿怀里就安然如婴了。

女士这连串的动作既娴熟又稳妥,言谈举止俨然就像对待一个不解人事的孩童。

我感叹之余,看到南边石台上有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宝宝哭闹,妈妈又哄又拍的,这两幅画面何其相似!我脑子里突然闪出两个字:“反哺!”

言谈中得知,老太太82岁,四年前得了小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由原来的130斤瘦到如今的80斤。老人四个儿女一个在外地,三个在安钢,此女士是老人的亲闺女。

当我夸她孝顺时,她说妈妈养我小,我养妈妈老,应该的。

过了几天,我又见到女士的哥哥推着老太太,轮椅上多出一个保温桶,一个马札,走一会就坐下来,打开保温桶,用小羹匙盛起豆腐脑一勺一勺喂老太太,老太太嘴收不住,食物顺着嘴角往下流,儿子一边喂,一边擦,还哄着妈妈多吃点。

他的邻居说,这老太太真有福气,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老太太大小便失禁好几年了,而且神志不清,近乎植物人,几个儿女始终不离不弃,一个比一个心细,夏怕热着冬怕凉着,又怕饿着,又怕呛着,洗屎布,涮尿布,说说眼前,聊聊小时候,每次说起他们小时候的事,老太太就咧着嘴笑。

儿女对待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上心。

然而,也有不了解情况的人,说他们家的人都会作秀。我想啊,就算成作秀,这秀也应该作,而且应该大作特作,在社会上起到蝴蝶效应,让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人老了,不单饮食和起居需要照顾,还有精神需求,情感需求,就像这家兄弟姐妹一样,全方位照顾好老人,让老人度过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才是真正的孝顺。

为救落水的孩子

妈妈差点失去性命

孝顺父母,天经地义,从动物学上说,是一种“反哺”行为。

常言道:不生养不知父母恩。当你怀抱着嘤嘤啼哭的孩子喂奶时;当你为孩子的头疼脑热焦急地寻医问诊时;当你架着孩子的两臂学走路时;当你为孩子的工作到处奔波时;当你绞尽脑汁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时,甚至在大难来临的时候,在生死攸关的当头,你会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然而你何曾想到,今天的孩子就是当初的你!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我亲眼看到的一件事情,那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1993春,我在一所农村小学教书,那是一座新盖的教学楼,离校门前百米之外是一条五米宽水泥砌的大水渠。

河沿光滑,水齐河沿,湍流不息。

那天我顺着楼梯下楼,突然看见顺河边跑过一妇女,扔了点什么东西就跳下水去。

我大惊:“有人跳水!”校长和几位老师闻讯跑过来,我们一起向河边跑去。

我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河边,只见河下游二、三十米处,有一小孩在水面上漂着,我们立即跑上前去,试图把小孩拖上岸。

可水面宽,怎么也够不着,我们又不通水性,正在紧急关头,看见河对面地里一位老农在锄地,急忙喊过来,让他用锄把往这边使劲推小孩,使小孩边顺水前流,边一点点地靠近我们。

我们几人在这边散开,顺河水急速地移动着身子,校长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衣服,我们七手八脚一起把孩子拖上岸来,孩子被吓得不知所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我们为孩子的得救而庆幸时,我突然想起那跳水的妇女!

“不对,河里应该还有人!”

大家应声向下游望去,只见河面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我们追到近前一看,是一大团蓬松的乌发,一张脸浸在水里!

有了先前的经验,我们用最快的办法,与对岸的老农相互配合,拼尽全身力气,终于把那人拖上岸来。这就是那位跳河的妇女。那妇女已经口吐白沫,没了呼吸。

大家七嘴八舌,把她抬到田埂上,让她面向下控水,这当儿有人喊来了村里医生,医生急忙作人工呼吸,经过好一阵抢救,终于,那妇女缓缓吐出一口长气,大家一阵兴奋。

原来,那妇女早晨带着四岁的儿子去菜地里摘菜,回来时因孩子跑在前面,调皮地到河边玩水,一不小心栽倒河里。

她看见了,不顾一切的跳下去,抓住孩子,因水流湍急,渠身光滑而立陡,她无法爬上岸来,只好挣扎着把孩子驼到背上,顶出水面,才使孩子安然无恙。

然而不通水性的妈妈却差点丢了性命。

一只小麻雀,冒着随时会被猎狗吞嚼的危险去拯救小麻雀,最终吓退了凶猛的猎狗。

一只黄鼠狼被老农放的夹子夹住,老农取夹子时,却发现夹子上只留下一张瘪瘪的黄鼠狼皮。当他顺着血迹找到了黄鼠狼的家,发现一窝刚出生不久还没睁开眼的小黄鼠狼,正趴在脱了皮且已经僵硬的老黄鼠狼身上,甜甜地吮吸着乳汁……

震撼!感动!伟大的母爱!高尚的母爱!力量巨大的母爱!

趁着父母还健在

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吧

敬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早在汉朝就有“郭巨孝母”的故事。

据清《顺德府志》记载:“汉朝郭巨,字文举,其先河南林县人。家贫岁凶,侨居中丘。一子三岁,母尝分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给,子夺母食。子可再得,母不可再得,可共汝埋子。遂携子诣野,掘地三尺余,石盖黄金一釜,上有丹书目:孝子郭巨,黄金一釜,用以赐汝。官不得夺,民不得取。”

郭巨因家中贫寒而埋子赡母,其孝心值得称道,但有悖于现代文明,也是现今法律所不允许的,然而那是发生在两千多年的汉朝。

如今郭巨孝母的故事成为“二十四孝”典型之一。

据我市孔子学会杜化国老先生在《诠释弟子规》一书里介绍,郭巨孝母的故事发生在今林州市姚村镇,那里至今还有郭巨墓,而在姚村镇西孝村东,则有一清代所建的门楼,门额上镌刻有郭巨故乡“四个大字”。

杜老先生就郭巨孝母有诗云:“羔羊跪乳感母恩,乌鸦反哺情长深。郭巨以身践孝悌,世人楷模赤子心。”

孝敬父母不能流于形式。

人老了,不单饮食和起居需要照顾,还有精神需求,情感需求,就像这家兄弟姐妹一样,全方位照顾好老人才是真正的孝顺。

父母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趁着父母还健在,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吧,不要到头来遗憾别人的遗憾,忏悔前人的忏悔,要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一笔孝道的遗产,而不是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存折和财产。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九云| 图文

WUDIAN | 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