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我们福州,最出名的小吃是什么?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鱼丸肉燕。

很多来旅游的人,都会到三坊七巷那买点燕皮当作特产带回去。

问他们,这些不是在某宝上就可以买吗?

何必要大老远带回去,增加旅途的负担。

每每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反驳说,这些特产只有在当地买,才最正宗。

有位北方的朋友来福州,一定要吃上几碗鱼丸才算满足。

他第一次吃福州鱼丸,带他去的是在仓山区某条巷子深处,一位阿姨开的店。

阿姨人很好,每次去都会送些零嘴,卤鸡翅膀、卤蛋等等,每次吃得都很开心。

以至于,朋友回到家中,仍旧对那股滋味念念不忘。

前几天,朋友发了一条微信来说,在北方吃的鱼丸,怎么就是没有在福州的那样好吃呢?

这是因为,两者之间虽然同为鱼丸,工艺相同,但用的原料产地不同,那滋味也注定不同。

有的人,工艺对,不就行了吗?

当然不,虽然工艺正确,但是其他条件不同,怎么能一样?

若是,还是一直这样认为,只能说喜欢就好。

但是这样的想法,终究是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说起工艺,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茶叶上。

前段时间,听人说,茶叶终究是一片叶子,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有工艺对不对。

面对这样的看法,不敢苟同。

如今,市面上有绿色蔬菜,有机蔬菜,还有土生的鸡鸭等等。

常常逛市场的人,一般都知道,但凡是挂上了“有机”“绿色”等字眼,价格或许就会贵上一些。

为什么?

难道是种植在一起的蔬菜,这一批的培育方式不同?这可能吗?

想来也感觉不对劲,有机蔬菜是生长在专门的大棚里,采用有机的种植方式培育而成。

这样说来,就可以看出产区的重要性了。

任何事物都有着自己的地域标志。

去武夷山的时候,吃了当地的武夷熏鹅。

那股特有的烟熏的味道,是武夷山独有的味道,难以复制。

用武夷山培育出来的原料,用武夷山特殊木料熏制出来的,才可以叫做武夷熏鹅。

武夷山除了有很多小吃以外,还有很多好茶。

像桐木关红茶、武夷岩茶。

这些具有地域特征的产品,就必须来自当地的原材料,在原地加工完成后,才可以以此命名。

就像不产自正岩的肉桂,可以叫肉桂,但不能叫做正岩肉桂。

不产自桐木关的红茶,可以叫小种红茶,但是不可以叫正山小种。

等等等等,还有很多。

对了,不产自有机农场的青菜,也不可以叫做有机蔬菜。

话虽是这样说,但是在很多时候,以上的规则对于某些人来说,等共同于虚设。

例如,他们会用某些不知名茶树的芽头,以金骏眉的工艺制作而成,之后就将其命名为金骏眉,将其售卖出去。

恐怕这类掌柜,就会说茶叶不讲究产区,工艺才最重要。

这样的逻辑,只能说一个字:“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茶叶作为植物的一种,自然受着地域的影响。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身为同样的植物,种植的地域不同,生长而成的却大不相同。

每个地域都有着各自的气候特点。

举个最经典的例子,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就相差很多。

像福州的现在,这个深秋时节,平均温度还在20度左右,穿上一件稍微厚一点的外套,就足以抵御秋风拂面的凉爽之意。

而北方,在室外就不敢这样穿衣,那样只会在风中呆若木鸡,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看吧,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作为植物的茶树,看天吃饭,受气候的影响很大。

茶叶本是喜欢湿热环境的植物,若是将其种植在光照强烈地区的话,那么这款茶的品质,自然就不太好了,地域使然。

或许还是有很多“杠精”,他会说,我这茶用了最精湛的工艺制作,可以算得上是好茶。

可能有这样的一款茶,虽然产区不太好,但利用很好的工艺挽救,这样的茶或许还不错。

但说句实在话,这样的茶和产区好,工艺好的茶对比,可以相互比拼吗?

想来是不可能的。

只讲工艺,不看产区的事情,在福鼎白茶身上更是常常发生。

按照白茶工艺制作的,全部都管自己叫做白茶。

还有不少不产自福鼎的白茶,都明目张胆地使用“福鼎白茶”的这个名号出去招摇撞骗。

外省的有些茶农,到福鼎移植了白茶树回去种植,然后将采摘下来的芽叶做成成品茶后,就挂上福鼎高山白茶的名号出去售卖。

理由就是:茶树来源于高山茶园,那么做出来的茶,可不就是叫高山白茶!

这逻辑,已经不想与其辩驳了,只希望列位看官看清楚便好。

《4》

好茶,品质卓绝的茶,唯有好工艺+好产区,缺一不可。

来自好产区的茶青,要是没有好工艺的加持,也算不上是顶好的茶叶。

好的产区,从温、光、水、气、土等方面,都适合茶树生长,如此茶青的内含物质才会丰富。

像福鼎高山茶园,采摘下来的茶青,香气物质丰富,白毫密布,茶氨酸含量高,营养物质丰富。

用好的茶青,用好的工艺制作出来的成品茶,喝起来香清甘活,鲜香醇爽。

又像武夷岩茶,来自核心产区,做出的茶叶,才会有岩骨花香,汤水才会稠厚。

又如桐木红茶,唯有好产区,好工艺加持下,花蜜香和桂圆汤,才会如此吸引人,令人难以忘怀。

工艺,是让好茶青变成好茶的唯一途径。

好的工艺,可以让一款茶叶,焕然一新。

像有些茶,生长在略微欠佳的产区,先天内含物质有所缺陷。

就像上文说的,它要是遇上一位有着精湛技术的制茶师,或许可以挽救一番。

负责任的制茶师,都是爱茶的,都是疼惜茶青的。

在做茶的过程中,茶青们得到了很好的待遇,被薄薄摊晾在水筛上,非常顺畅地将水分排出体内。

每一个步骤,都是轻柔的,柔和的,通过工艺的修补,这款茶将成为不错的茶。

但要是一款茶来自极差的产区,日日被强烈的阳光照射,土壤贫瘠,空气不佳,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茶叶,就算有十分精湛的工艺,也难以挽救。

要是一款来自高山茶园的茶青,遇上了一位不太负责的制茶师,那么这款茶就不是特别幸运了。

好茶青,遇上不佳的工艺,内含物质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损耗。

但是这样的情况一般比较少见,好产区的茶青数量是有限的,这样浪费定然十分心痛。

所以,好产区的茶叶基本上,都会被精心地呵护,成为一款风姿卓卓,自带风骨的好茶。

无论怎么说,好茶自然是需要工艺和产区相互加持,才可以有无上的光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说明着环境的重要。

对人类来说,生活的环境非常重要。

对于茶叶来说,产区十分重要。

单论工艺,并不完整。

满足了地域的要求,才可以将其作为名号。

只有来自福鼎的白茶可以叫福鼎白茶。

只有来自桐木关的红茶可以叫桐木红茶。

茶叶的品质好坏,从来都是通过产区和工艺共同造就。

来自极差产区的茶叶,单论工艺,不完整,不美好。

残缺,是一种美。

但是残缺的茶,并不是好茶。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