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的李冶,相信喜欢古诗词的朋友都不陌生。毕竟在高手如云的唐代诗坛闯出自己的名号并不容易,更何况是一位女子。而她写出的“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这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广为流传,为人所称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李冶除了诗才被大家广泛讨论外,还有她坦然豪放的人生经历也被大家津津乐道。当时唐代诗坛很多文人都和她有着不浅的交情,就像诗僧皎然、“五言长城”刘长卿等。刘长卿更是称赞她为“女中诗豪”。在那样的封建社会,这样一位坦然男女社交的女子可谓是一个传奇。而李冶之所以这样,其实是和她小时候的经历密不可分。

在很小的时候,李冶便已经表现出不俗的诗才。6岁那年,父亲抱着李冶在院中玩耍,指着墙上的蔷薇让李冶作首诗,李冶随口便吟出一首,但诗的内容却让父亲很是担心。因为李冶的诗中有一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同音“嫁娶”,说的是女子尚未出嫁便心绪纵横。小小年纪便写出这般诗句,父亲便说她长大后恐失妇行,更是在她11岁时将她送去了道观中修行。但长大后李冶的所作所为还真就被父亲的那句“恐失妇行”言中。可以说李冶的这段故事充满了传奇性。无独有偶,在明代也有位才女,小时候的经历堪称李冶的“翻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明代嘉靖年间,有一位叫做季贞一的女子,小小年纪便表现得十分聪慧。她的父亲是一位老儒生,便教她读书习字。有一天晚上,父亲将她抱在膝上指着家中的蜡烛,让她写首诗,季贞一随口吟出两句“泪滴非因痛,花开岂为春”。这两句诗大概意思是蜡烛滴烛泪并不是因为被灼烧而痛苦,而是另有哀愁,就像花儿开放并不因为春天,而是有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父亲听完两句诗勃然大怒,将她推倒在地,训斥道“非良女子也”。而季贞一的结局也正如父亲所预料的那般,最终放诞风流而死。

季贞一其实在感情中和李冶很像,都是那么直白大胆。就像她嫁人后,为了向爱人撒娇,也曾写过一首小诗:

《答情人》
寄买红绫束,何须问短长。
妾身君抱里,尺寸自思量。

这首诗的意思是:你给我买红色头绳时,何须问我头发的长短,我就在你的怀里,尺寸你自己量一量就好。

可以说这首小诗短短20字写得很有胆量。在封建社会,一个女子能够写出这般热辣直白的诗作,着实少见。所谓的买头绳只是表面意思,后两句其实才是诗人想要表达的深意,就是希望丈夫能够拥自己入怀,给予自己疼爱。严格来说,这在当时就是一首“艳情诗”。所以对于这首词,上学时一般老师也不建议学生去读,而且这样的诗也确实不合适当众读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水平来看,这首诗是小巧而又有韵味,但因为写得太过大胆,明代很多诗集都并没有收录它,所以它的知名度并不高。其实不管是季贞一还是李冶,她们真的如各自父亲所说“失妇行”“非良女子”吗?其实在我看来并非如此。她们之所以如此,恰恰说明封建主义俗世观念对于人思想和人性的压迫,他们各自父亲所言都只是强加在她们身上的罪过。她们写诗的时候都是小孩子,小孩子哪懂什么男女之情,她们吟出的诗作只是恰逢其会而已。

但就是这样,却让她们小小年纪便被打上了不好的标签,她们之所以成后来那样,其实并不怪她们,怪只怪她们的父亲过早下论断,这无疑会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她们带着偏见,也怪那思想落后的封建社会,让她们未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对于季贞一的生平经历和两首小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