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董先生回了趟山西老家。他已有两年没回去,而父母都已是七旬老人,余生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他掰着指头都能算出来。一年365天,你能陪父母多少天?重阳节前,记者就此对部分青岛市民进行了小范围调查:父母在外省老家的,大多每年过年回去一趟;在省内的,一般各种小长假抽空回去;和父母同住青岛的,有的不停换房子和父母住成邻居,每天上门打卡,有的只要父母没大事儿,很长时间也不上门。

1

为了“一碗热汤”的距离,换了两次房

今年46岁的张女士,和父母就隔一栋楼住着,就连车位也安排在父母楼下,方便随时去父母家看看。

张女士兄弟姐妹三个,哥哥姐姐都在国外,只有她这个老小在青岛结婚生子,留在父母身边。

这些年,张女士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以父母住处为基地,一次又一次换房,无限向父母靠近。“最早我们家住的房子是单位福利分房,离父母家也就3公里,但那时没买车,过去一趟也需要点儿时间。”张女士说,父母嫌离得远,后来就换了商品房,离他们只有700米。但父母还是觉得不到“一碗热汤”的距离,于是咬咬牙又换,买了和父母只隔一栋楼的房子,终于成了邻居。

“买房一时痛,之后天天都可以是重阳节。”张女士说,父母是那种一心为孩子的人,所以自己也想力所能及给他们更多回报,他们想天天看到自家孩子,就满足他们。

张女士现在每天的生活节奏是,做完自己家的早饭,再去父母家陪吃早饭,下班先回自己家做饭,再去父母家陪聊,陪遛弯。张女士父亲今年77岁,母亲74岁,她准备未来等他们年纪再大些,就和他们住在一起,居家照顾。

2

距离20分钟的车程,两三个月没见面

不过,并不是所有和父母住在一个城市的人,都和张女士一样,可以每天见到父母。进入不惑之年的林晓,是地地道道的青岛人,和父母家离得也不太远,开车路上不堵,也就20多分钟。不过当记者问他最近一次见父母是什么时候,他明显愣了好一会儿。然后想了想,说得有两三个月了吧。

“这次国庆中秋放假,带孩子陪我媳妇回了趟她的老家。”林晓说,本来中秋节,是应该陪着父母过的,但是今年因为疫情原因,过年媳妇没回家,所以就去那边了,总觉着自己父母就在青岛,什么时候都可以见。

林晓的女儿去年上初中,之前就读的小学就在他父母家旁边。女儿上小学时,林晓妻子每天早晨送女儿上学,下午放学由爷爷奶奶接回家,晚上吃了饭,林晓再把女儿接回自己家,有时自己也会在父母家蹭晚饭。“那六年是我见父母最多的日子吧,不过好像每次见也都是因为孩子。”林晓说,女儿上初中后,全家的压力都很大,好像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了,偶尔想起来,会给父母打个电话,但是上门真的很少了。他们现在身体好不好,他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孩子帮忙的地方,对于这些问题,林晓好像都给不出答案。

3

父母在农村老家,见面的日子屈指可数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董先生一个人回了趟山西老家,他有两年没回去了。因为疫情影响,儿子学校的老师建议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远行,而妻子像得到“尚方宝剑”一样,很顺理成章和儿子留在青岛。

“我老家是农村的,我媳妇城市长大的,不太愿意回去。”董先生说,自从结婚生子后,自己回老家的次数就屈指可数。“刚结婚时,每年过年,她会陪我回去一次,不过每次回去都不太习惯。”董先生理解妻子的委屈,也尊重她,但结果就是回老家的次数更少了。妻子怀孕时,说不方便回去,生完孩子后,说孩子太小,远途奔波容易生病。

董先生记得很清楚,那段时间,自己有四年没回家过年,父母每次都说没关系,让他们一家好好在青岛过。

“原来总想着要一家子回去,现在我也想开了,我自己抽空能回就多回吧。”董先生父母都已经70多岁,他自己算了算,按照原来的节奏,就算自己每年过年都能回去,那余生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也是掰着手指头能算出来的。

和董先生比起来,李先生见父母的次数要多得多,他的父母在潍坊。“别说过年了,五一、十一、端午、中秋,只要是差不多的假期,一家人开上车就回了。”除此之外,每到寒暑假,李先生也会把儿子送回老家住上一段,“要不孩子跟爷爷奶奶没感情。”

■老人心声 不希望自己只是个看孩子的

记者调查了解到,无论父母住得离儿女有多远,很多人和父母在一起最长的时间,就是父母帮着带孩子的时间。

和父母同住一个城市的,孩子小时,很多会放在父母家照看。而外省来青岛打拼的年轻人,尤其是夫妻双方都是外地的,很多则是自己的父母、更多是母亲,离开自己的家,到青岛来帮忙照看孩子。而当孩子慢慢长大,外地来青帮忙带娃的老人,大多返回自己的老家,而青岛本地的老人,见孩子的次数也会明显减少。

家住错埠岭小区的朱老太,今年已经75岁,帮着自己的三个子女看大了三个孩子。“看老大家孩子的时候,我才50多岁,那时候身体多好,抱着孩子上楼下楼噌噌的。”朱老太回忆那段日子,感觉很幸福。看第二个孩子时,她的身体状况已比不上看第一个时,但也能坚持住,到看第三个孩子时,她是真觉得累了,年龄不饶人。“但是老大、老二家的你都给看了,总不能到老三家就不管了吧。”朱老太咬着牙,把三个孩子都看到了上小学。

“现在他们都各自过各自的小日子,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平时过来很少,过年过节一起聚聚。”朱老太嘴上说着孩子们都忙,但是眼里还是有一丝失落。

“我们这些老太太有时候在一块儿聊天,说起自己家的事儿,有些人确实挺伤心的。”朱老太说,自己周围的老姐妹们,都属于挺替孩子着想的那种,但真有些孩子,在老人把自己孩子带大后,就离老人很远了。“我们有劲儿的时候,帮子女带孩子,带完孩子,其实我们都老了,这个时候,我们是希望子女能多看看我们的。”朱老太说,姐妹们都不希望自己只是个看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