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恐龙”

“恐龙”是一种活跃在“中生代”的蜥形纲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目前科学家发掘的化石来看,地球生物的多样化经历了三次活跃期,分别是“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每一次世代的交替都发生了“生物大灭绝事件”,导致大量的“物种”永久灭绝,注意这里说的是“物种”而不是“生物”,在生物大灭绝事件中,往往是整个分类单元中的生物灭绝,只有少数的幸运儿可以幸存下来。几乎每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是对地球生态圈的清洗,不同生代之间生物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就像是现在地球上主要的大型生物是“哺乳动物”,而中生代时主要的大型生物都是蜥形纲的“恐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漫长时间,它们进化出了庞大的体型和繁多的品种,比如“易碎双腔龙”,它们可能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陆生动物,也是最长最重的恐龙,它的最大体长可达53米,最大体重220吨,甚至比蓝鲸还要大。

蓝鲸和易碎双腔龙的体积对比

当一种生物长时间处于生态圈顶端,为了对抗竞争对手,它们的体型就不可避免的趋于大型化,如果有足够的生物和合适的环境,生物进化的潜力会超乎我们的想象,“易碎双腔龙”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它们的体型真的和科学家判断的一样大,就足以证明当时的环境适合恐龙繁衍,并且有足够的食物才能支撑这样庞大的生物存活。02小行星带来的灾难

体型庞大的生物是生态环境稳定的象征,因为体型越大的生物越难在剧烈的环境变化下生存。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在6500万年前迎来了它们的终焉。

首先,恐龙其实没有全部灭绝,灭绝的是“非鸟类恐龙”,而兽脚类恐龙的后代进化成为了“鸟类”,一直到今天,鸟类都是十分活跃的生物类群。体型较大,比较笨重的非鸟类恐龙全部灭绝,那么在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恐龙遭遇了怎样的厄运,又坚持了多久才全部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科学家很长时间,目前“小行星撞击假说”被最多人认可,同时也是证据最多的观点。科学家在“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中发现了大量的“铱”,而这种“铱”通常只在陨石中大量存在,这个陨石坑大约出现在6500万年前,和恐龙灭绝的时间吻合,由此科学家认为,是一个陨石撞击地球后,拉开了恐龙灭亡的序幕。

恐龙的灭绝并不是因为小行星撞击产生的爆炸,而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根据推测这个小行星至少有10公里宽,质量相对于整个珠穆朗玛峰,在撞击地壳后,整个小行星因为剧烈的碰撞蒸发,什么都没有留下来。03小行星撞地球之后的灾难

单纯的小行星撞击不可怕,顶多造成局部生物灭亡,真正可怕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引发的“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气温降低”等一系列灾难。陨石撞击地球后,炙热的灰尘和撞击产生的碎片会进入大气层中,产生席卷全球的“火风暴”,随后造成全球性的森林火灾,高温并不致命,火山爆发和撞击向天空中抛洒了千万吨的灰尘,这些灰尘掺杂着有毒物质,逐渐遍布全球。

长达四个月的时间内,这些灰尘都在天空中遮蔽着阳光,植物因为得不到阳光照射停止生长,食物链崩坏,导致了大量的生物死亡,同时,因为阳光无法照射到大地,全球的气温大幅度降低。导致恐龙灭亡的最终原因就是全球性的气温降低,恐龙虽然被称为“龙”,但是它们的本质就是体型较大的蜥蜴,有一部分爬行动物的性别是取决与它们的蛋孵化时的平均温度。就以“豹纹守宫”为例,它们的蛋在27℃~29℃下孵化大概率为雌性,31℃~33℃温度下孵化大概率为雄性,而恐龙和守宫一样,温度会决定它们后代出生的性别。

全球性的气温降低导致了大多数恐龙蛋都只能繁殖出单一性别的后代,再加上各种灾难贫乏,以及食物链的崩溃,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20~30年,数百年后环境才完全恢复,大部分体型较大恐龙都因为食物短缺和只有单一性别无法繁殖后代灭绝。我们的祖先哺乳类在这次灾难中幸存,并且成功地成为了陆地上的新霸主、04总结

恐龙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后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仍然坚持了很长时间,但是因为长时间的植物短缺和恐龙蛋只能繁殖出第一性别的后代,最终非鸟类恐龙全部灭亡,如今的我们只能从化石中去想象它们昔日的风采。你认为地球上还存在恐龙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