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陈女士,曾经买下一只翡翠手镯,买前经过宝玉石检测机构检测,结论是“翡翠A货”,三年后陈女士委托寄售机构出售这只手镯,再次在同一家检测机构检测,结论是“翡翠处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B货。对于这个结果,检测机构的辩解是手镯可能被调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翡翠“一词古已有之,当时是指一种鸟,雄鸟的羽毛是红色的,称为翡,雌鸟的羽毛是绿色的,称为翠,合在一起叫翡翠鸟。

缅甸出产的这种硬玉也具备这种颜色特征,红翡绿翠的,所以管这种玉叫翡翠了。清代雍正宫廷造办处的物品记录已经使用“翡翠”这个称谓了。

伴随中华文明一路发展下来的玉文化,主要是指和田玉,加上少数其他比如岫玉、蓝田玉、独山玉以及一些地方玉,诞生的词汇也是跟玉有关的,比如“玉树临风”、“亭亭玉立”、“琼浆玉液”、“珠圆玉润”等,都没有翡翠什么事。

虽然三国曹操墓里有出土翡翠珠子,明代文献上也有记载翡翠,但是在历史长河里,翡翠并没有兴起太大的风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清代中晚期,慈禧太后非常喜欢翡翠,生前用的杯子、筷子,戴的手镯,戒指甚至手指套,相当一部分都是翡翠制品。去世后还使用了大量的翡翠殉葬,脚旁有两只翡翠西瓜,四只翡翠甜瓜,头顶有翡翠荷叶,另外还有翡翠桃子十个,翡翠白菜两件等。

上有所好,下必效仿,翡翠就在清代晚期广泛流行,有大量的实物流传至今。

时至今日,人们喜爱翡翠的热度依然高涨,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翡翠的价格也是一路攀升,不仅仅作为珠宝饰品,已经成为投资收藏,资本逐利的工具。特别是品质上佳的翡翠,更是市场追捧的热点。

造假也就应运而生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有人通过酸洗注胶染色等手段,把一块质地不好的翡翠,装扮成种水色一流的上品,看着很是喜人,具有不小的迷惑性。

现代社会把翡翠分为三类:

首先是A货,是指天然的,只经过切割雕刻等工艺加工制成的产品。A货是天然翡翠的代名词,不代表档次的高低,一块质地很差的翡翠,只要是天然未动过手脚的,就是A货。

其次是B货,是通过酸洗,洗去一块普通翡翠内所含的一些杂质杂色,然后在翡翠内部空隙处注入环氧树脂填充,使质地变得透明清澈。

C货是指染色,人为添加进原本不具备的颜色。

B货和C货一般是用中低端的翡翠通过手段处理后用于冒充高端的A货用于获利的,消费者如果以A货的价格买到BC货,就是上当受骗,价值会大打折扣。

为了区分ABC,就诞生了各地宝玉石检测机构,统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进行检测。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也规范了市场。

针对本文开头提到的陈女士的手镯在佩戴三年后,A货变B货的现象,中国收藏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先生做了一番调研。 他请全国各地50名藏友拿着他们的清代翡翠请当地玉翠古玩商鉴定,汇总的数据显示94%为清代老翡翠,然后把这50件翡翠全部送宝玉石检测机构,检测结果98%是B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会这样呢,至宝我曾经拿着一个清代翡翠材质的翎管去国家级的宝玉石机构做检测,去的时候信心满满,清代的东西,太天然了,肯定得是A货啊。

结果被告知“得不出结论。”。

我一下子没听懂,就问:“不是A货?那是B货?”

检测人员说:“不能得出是A货的结论,但也不能肯定它是B货。”

我有点蒙圈,就继续请教怎么回事。

检测人员说:“如果是酸洗注胶的,我们马上就可以确定是B货,但是你这里面的成分不是B货标准的成分,一般入过土的老翡翠或者做旧过的新翡翠,会有这个现象。”

至宝我后来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原来B货翡翠里的注胶是环氧树脂,属于有机物,翡翠里只要经红外光谱仪检测出了有机物的成分,就不是A货。有的机构会直接给出B货的结论,有的机构由于确定不了有机物的种类,会给出得不出结论的结果。

老翡翠由于入过土,或者经过传世,新翡翠在佩戴的过程中,由于汗水、洗涤液等因素,有可能会导致微量的有机元素沁入,最后在检测时,根据现在的检测标准,可能会得出B货的结论。

如果能确定所含的有机物不是环氧树脂,甚至确定具体是什么有机物,需要用到拉曼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由于价格昂贵,在检测机构里并没有普及。

在翡翠里检测出有机成分是不是一定就是B货,需要对这种现象建立新的检测标准,就看有机成分是不是环氧树脂,是就是B货,不是就另当别论。

不要轻易埋没否定老祖宗传下来传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