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金干货AT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在股份行后台合规部工作,经常接触分行运营条线的主管,听到过一些他们对基层的看法。

总行做过统计,发现2015年到2019年全行网点历史离职人数,已经快赶上历史招聘总数的70%。这意味5年下来一线网点雇员周转了七成,只有30%是待了5年的老员工。

如果用我们行做样本,估计跟全行业整体情况差不离。

上面领导很清楚柜员普遍不想干,离职率高,但并不会有所作为。一是因为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想进银行,二是对网点态度上根本不重视。

他们的真实想法是是什么呢?基本是如下几类:

01

第一,一些分行高层普遍不重视运营条线。他们的基本认知就是柜台工作既没有产值也没有太高技术含量,总行下达的分行KPI考核基本和柜台没有啥直接关系。

吸储作为KPI,是应对MPA,存贷比之类监管指标和流动性需求的,不直接创造利润。

所以客户服务得好不好,只在支行层面有意义。

没产值就意味着没地位,对于高层就意味着没绩效。其实到支行长级别的小头头,可能在总行分行眼里都没啥地位,更别说更低的一线了。

02

第二,别看普惠零售之类的口号喊得响,有些高层对转型是有畏难情绪的。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前年总行请到一位招行风控业务负责人做分享,我们领导打听了一下招行在IT方面的维护费用。乖乖,都快赶上我们几个产品的开发费用了。

所以有些领导,就是想牺牲基层人员讨好客户,对刁蛮客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网点员工打落牙齿和血吞。

说句觉悟不太高的,六大国有行基本不可能转型到像招行,平安那种水平的。邮储行虽然号称有最多的网点,但远没到能以“零售见长”的程度。

零售做到招行那个级别,是对技术的灌溉结出的果实。真正做IT的人都知道,一个上亿用户APP要是多大预算的投入,并且银行对产品安全性必须绝对严苛。

国有行本质上仍是国企事业单位,偏远地区六大行网点不少是亏损的,首要使命是承担社会责任。并且从盈利角度而言,国有行根本就不眼馋零售那几个利润。

股份行做零售的痛点就在于,零售根本无法速成。零售金融必须有一整套硬件和软件建设,风控,大数据这些都要从外部重金引进人才。

03

第三,网点没产值也就算了,还总有麻烦。客户投诉,长短款不说,现在人行罚的最狠的反洗钱,一涉及罚款柜台分分钟跑不了,谁让户是柜台开的。

至于什么客户投诉,满意度调查,到分行领导手里就只有个数字。谁管背后是客户理亏还是柜员委屈啊?

合规稽核审计最方便查谁?妥妥的柜台啊,要监控有监控,要记录有记录,有事实有真相,多好查。

市场部没事在行领导那点炮点谁?信贷评审?他们不敢。综合计财?他们也不敢。合规审计?他们接触不上。所以软柿子捏谁比较顺手?

但我们做后台合规风控的都知道真正出风险的哪是柜台啊?敢情上司法文书网的案件有一宗是柜台出的包?违规贷款、违规同业、违规信用卡都是柜员干的?

还是那句话,运营条线没地位。就连运营条线的领导自个儿都没啥话语权,上面有压力他们就直接转移给手下基层。

04

第四,说句体己话。在四大行,包括大型股份行,有本事的柜员试试还有没有别的机会;没本事的柜员,千万千万要学点东西以防不测。

别的不说,你们自己ETC推了一年,有没有想过以前那些高速人工收费的现在上哪儿去了?

不要总说国有行就非得是铁饭碗,好多高速公路不也是国企在运营?也别觉得事到临头有很多缓冲给你做准备,当初ETC大跃进也就一夜之间的事儿。

我自己做对公出身,到支行内审,再到风控总部。期间有无数同事离开银行,虽然大家离职怀揣不同的目的,但普遍有一个共识:国有行和股份行,除非是新兴技术岗或后台够硬的关系户,技术熟练工的不可替代性绝对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高。

带我入行的师父,四大出身,40岁的老审计师跳槽民企做财务总监去,第二个季度马上顶上来一个资历差不多的。银行是真的不缺人。

所以在领导眼里,银行是强势招聘方。强势的那一方往往不会顾及弱势方的想法的。

在银行工作,给自己留个备选项是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