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贸造成巨大冲击,但我国前三季度吸收外资(以人民币和美元计)增速实现了逆势增长。

根据商务部数据,我国吸收外资态势总体趋稳。1~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1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折合1032.6亿美元,同比增长2.5%,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今年以来吸收外资首次实现美元、人民币两项累计指标“双转正”。9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99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从4月份开始已连续6个月实现单月正增长。三季度同比增长20.4%,明显高于一季度的-10.8%、二季度的8.4%。

10月22日,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就前三季度吸收外资情况进行了解读。他表示,从目前看,我们预计,正常情况下,今后三个月将延续当前的增长态势,全年有望实现稳外资工作目标。

宗长青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问题时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跨境直接投资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我国吸收外资实现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众志成城的体制优势、率先复苏的宏观经济、持续推进的改革开放、有求必应的服务保障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宗长青说:“我国今年稳外资的成效再次证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没有改变,产业配套、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没有改变,外商长期在华投资经营的预期和信心没有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冲击下,吸收外资实现逆势增长

宗长青表示,吸收外资实现逆势增长,一是基于众志成城的体制优势。疫情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明确提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求。李克强总理多次专题研究稳外资工作。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稳外资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以美元计,全国已有19个省市吸收外资实现正增长,引资大省中,江苏、上海、浙江和山东分别增长2.5%、5.1%、9.3%、27.9%。

二是率先复苏的宏观经济。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在全球率先由负转正,国际国内对比明显,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活力,从根本上稳定了外商投资中国的预期和信心。不少外资企业将中国作为跨国投资的“避风港”,纷纷加码投资。近期不少媒体报道,之前一些基于要素成本、供应链稳定等因素调整全球生产布局的企业,出现了订单、投资向我国回流的现象。

宗长青称,外商投资信心回稳向好。外商投资企业由疫情初期的等待观望变成目前的增资扩资,宝马、戴姆勒、西门子、丰田、LG、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一大批大项目在华增资扩产。1-9月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以美元计同比增长25.5%。

三是持续推进的改革开放。我们坚持在改革开放中稳外资。今年以来,国务院两次研究出台稳外资10条新政策;发布新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增设3个自贸试验区,自贸试验区引资占全国比重达16.4%;深入推进金融等服务业开放,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经过3轮综合试点升级为综合示范区,1-9月我国服务业吸引外资增长15%,占比达77.9%。

与此同时,我国吸收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9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7.9%,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6.4%。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同比分别增长31.2%、72.8%和92.5%。

四是有求必应的服务保障。为帮助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完善外贸外资协调机制,组建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协调推动相关部门和地方开展“一对一”服务,半年来累计解决外资企业和重点外资项目防疫物资保障、上下游产业协同、高管和技术人员入境等突出困难问题3400多项。

五是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外商投资法及其条例正式实施;全面取消商务领域外资企业审批备案,实施信息报告制度;出台外资企业投诉办法,加强投资保护,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据中国美国商会调查,会员企业认为投资环境改善的比去年提高12个百分点。

“由于以上原因,外商在华投资经营的预期更加稳健,信心更加坚定,前景更加看好。今年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367家。”宗长青说。

外资企业在中国进多出少

对于“数据是否反驳了外资要离开中国的论断”这一问题,宗长青回答第一财经记者称:“我们认为,中国的市场是开放的,外资企业每年有进有出、投资有增有减,这些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符合市场规律。但从总体态势看,进的多、出的少,增的多、减的少,年复一年,我国吸引外资不仅总量在增加,而且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升,在疫情暴发的今年也不例外。”

华南美国商会于8月28日至9月8日进行的涉及172家企业的综合调研发现,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和地区,约90%的受访企业对今年下半年在华运营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包括来自德国、比利时、瑞士、西班牙、英国、法国、日本和美国等国的企业都表现出继续在中国发展和扩张的强烈意愿。其中,超过78%的企业表示,他们不再面临供应链方面的压力,这相比3月12日报告中的数字翻了近一番。

9月,上海美国商会和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上海美国商会2020年中国商业报告》称,在超过200家在中国有生产活动的受访企业中,70.6%表示不会将生产环节迁出中国,有32.5%的企业认为其2020年在华营收将高于去年同期。

中国欧盟商会也在同月发布报告称,欧盟企业在华投资情况总体稳定,只有11%的受访企业考虑外迁或改变投资计划,接近10年来最低水平。

中国日本商会9月发布的《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20白皮书》称,在今后1~2年的业务发展方向上,逾九成在华日企计划维持现状或扩大业务。实际上,选择在中国市场“缩小规模或转移、撤离”的受访日企比例为过去5年来的最低点,相较2015年少了4.3个百分点。丸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小川良典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本人认为,日本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意愿本身不会有大改变。”

宗长青表示:“今年3月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我曾说过‘我们相信蓬勃发展的中国大市场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不会因一场疫情而改变’,通过今年以来的实践,现在看来,我国吸引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不仅没有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改变,而且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增强和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