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账号【豫记】原创内容,独家发布在网易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秋日的下午,阳光明媚。豫东尉氏县城东大街一个院落内,一盆盆秋菊开放正浓。89岁的老兵赵显堂挺直身板站立在院内,阳光映射在红彤彤的胖脸上,精神头极其矍铄。

老人手指着一幅放大的黑白照片说:“看,这就是俺跟中央领导的合影。”

几百人的合影照片,画面只能瞅清楚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的身影。赵显堂肯定地说:“当时俺站在毛主席身后,右边第12个人就是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饭花子参加人民军队

投身淮海战役

1931年8月,赵显堂出生在豫东杞县圉镇一个贫雇农家庭,从小靠要饭度日,食不果腹。寒冬腊月,大雪天穿一件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冻得直往大户人家的麦秸垛里钻。

16岁的赵显堂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县大队,随后升入豫、皖、苏军区独立团,投身于淮海战役。

解放军靠两条腿,小米加步枪,跟装备飞机大炮和坦克的国民党军赛跑。如洪流滚滚的队伍,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相互追逐,遍地硝烟,包围与反包围,就跟卷烙饼似的,里三层外三层,枪炮声搅和着喊杀声震天响。

一个漆黑的夜晚,连队50多人突入敌军营部,敌众我寡,眼看就被包了“饺子”,连长紧急呼唤赵显堂,让他通知各班冲出去。

连长带头端着卡宾枪,一挥手说:“给老子冲,都是爹娘养的,咱拼命敌人就胆怯!”

一场短兵相接,敌我双方的枪筒交叉喷出火蛇,赵显堂熟悉的班长中枪倒下了,火光中怒目不肯闭上。还有跟他一起编入连队的新兵,连名字都叫不上来,胸脯被敌人的机枪打成了马蜂窝。

全连猛打猛冲,突出来仅剩30余人,一个个浑身血迹斑斑,不知道是敌人的鲜血,还是自己挂了彩,全然不顾疼痛,能动的两条腿拼命向前奔跑,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近战夜战,偷营摸寨打埋伏,是解放军的老传统。

赵显堂说,有一天午夜12点钟,连长悄悄拍醒睡觉的战士,打手势一个个往下默传口令,集合起队伍就走,摸黑不知道赶奔多少路程,沿途隐约听见村庄有鸡叫声。

他们在公路两侧埋伏下来,天刚亮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紧似一阵的枪声。一支国民党军溃败而来,钻入伏击圈,一时间阵地上枪炮齐鸣,喊杀声四起。

激烈的伏击战从早晨6点打到上午10点钟,他们团将这股敌人全歼,活捉俘虏100多人。

赵显堂回忆说,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发起,敌我双方反复争夺阵地,打到1949年1月初,历时两个月,以解放军的胜利而结束。

至今在赵显堂的脑海中,那一幅惨烈画面仍挥之不去。一场大战过后,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敌我双方阵亡的官兵,如庄稼地里捆扎的谷个子一样,横躺竖卧,遍地都是,让身经百战的老兵油子都胆颤。

打过长江去

足迹踏遍大西南

赵显堂有一个小木箱,珍藏了50多年,里边有7枚军功章和纪念章,都是他从历次战役中获得的。

赵显堂清楚地记得,1949年2月,他所在的部队被编入第二野战军5兵团18军序列,他在54师160团当兵,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

4月20日夜晚,陈兵江北的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100余万人,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江面上,万船竞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渡江战役。

18军作为第二野战军渡江的总预备队,渡江追歼逃敌。

那天夜晚,赵显堂和两名战士划一条小木船,冒着对岸敌军猛烈的炮火左冲右突,像离弦的利箭一般驶向江心。

敌人当空投下照明弹,把江面照射得亮如白昼,岸防炮和军舰上的炮火趁机对准渡江的木船狂轰滥炸。江面上的木船接连中弹起火被炸沉,死伤战友的鲜血顷刻间染红了江水。

经历过淮海大战的赵显堂并不胆怯,与两名战友使劲儿划船,在敌人的弹雨中勇猛向前,未及靠岸,就操枪跳入浅水区,向滩头阵地冲锋,迅速抢占鲫鱼洲。

紧接着,他们部队又一鼓作气,突破了敌人铜陵江防阵地,打退敌军多次反扑,协助兄弟部队攻克南京,将五星红旗插上了总统府。

兵败的国军犹如惊弓之鸟,一路向南溃退。

赵显堂和战友们依靠两只铁脚板,天天奔跑追击逃敌,有时候一天能奔跑几十公里。夜晚抱着枪露宿旷野,随地和衣而眠,遇有敌情,迅速集结投入战斗。

1949年10月1日上午,部队进入湖南,正在跟国民党军残部作战。赵显堂和战友们从部队首长那里得到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一时间,全团官兵欢呼口号,士气高涨,操枪上阵,逼迫敌人缴械投降。

部队挥师大西南,赵显堂相继参加过湘南战役、云贵解放、四川剿匪、进军西藏、中印反击战,可谓身经百战,全靠两条腿踏遍祖国大江南北。

为了阻止国民党军残部流窜西藏,一天中午12点,部队在四川宜宾接到堵截命令,赵显堂和战友们轻装上阵,急行军140公里,于次日拂晓到达邛崃县白马铺,即刻构筑工事进入战斗状态。

战斗中,他被敌人的枪弹击中胯部,鲜血直流,紧急包扎一下,坚持轻伤不下火线。

修筑川藏公路

将天堑变成通途

在17年的军旅生涯中,赵显堂最刻骨铭心的是进军西藏。

1950年3月18日,人民解放军第18军经过解放战争的锤炼,兵强马壮。全体将士在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的率领下,于四川省乐山县召开誓师大会。

从天府之国到不毛之地,部队官兵难免会流露出畏难情绪。誓师大会上,张国华军长身背3岁的小女儿出征,表示进军西藏的决心和信心。

赵显堂所在的团,首先修建了甘孜飞机场。

那时候,北方籍的战士不了解南方恶劣的气候环境,认为全中国都解放了,就剩下西藏这么一个小地方,比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还难打吗?可部队在翻越二郎山和雀儿山的时候,竟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二郎山地处四川省天全县西边,海拔接近3500米,是千里川藏线上第一道咽喉。

那里全年四分之三为雨雪天气,冰雪、暴雨、浓雾不断,伴随着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险象环生。

当年,有一首《歌唱二郎山》的歌曲,曾经唱响祖国大地。歌词中这样写道:

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

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

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

19岁的赵显堂因作战勇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升任机炮连排长。他每天带领战士们,肩扛铁锤,手握铁錾子,爬上空气稀薄的半山腰,用近乎最原始的劳作,为进藏大军开路。

高原反应,是战友们遇到的最大难题,由于严重缺氧,身体健壮的战士未及攀爬上山头,早已气喘如牛,头疼欲裂,浑身软绵绵的,咋也挥不动铁锤。

遇到悬崖峭壁,无法立足,党员干部和老兵班长先攀爬上去。

赵显堂在身上捆绑结实绳索,从山顶吊到绝壁处开山凿石。日久天长,双手的血泡烂了,磨成厚厚一层老茧,裸露的身体被石头磕碰得血肉模糊。

一个老兵身上的绳索被尖利峭石割破了,悬在高空无依无靠,山头的战友却束手无策。倏忽间,绳索断裂,老兵像落叶一样坠入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就这样,赵显堂和战友们,用握枪操炮的双手,坚持修通弯大坡陡的二郎山简易公路,继续向雀儿山推进。

位于青藏高原甘孜州的雀儿山,几乎比二郎山高一半,主峰海拔6000多米,周围环绕10座5500米的群峰,山连山岭连岭,延绵不断。当地人曾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

赵显堂和战友们吃力爬上山巅,低头俯瞰皑皑雪地,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才真正体会到啥叫“天路”。

高山缺氧,烧不开水,煮不熟饭,人居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更加残酷的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宣传,西藏的顽固土司敌视汉人,当地的藏民对解放军也缺乏了解,让部队暂时失去了地方人民的支援。

西域高原漫长的冬天来临了,大雪封山,冰天雪地,人烟罕见,鸟迹飞绝。远离解放区的18军官兵被困于深山,补给遭遇异常困难。

赵显堂所在的营,只剩下几十斤大米,每天几百张嘴要吃饭,熬稀汤喝都难以为继。眼看就要断粮断炊,部队为了模范执行民族政策,又不敢向驻地藏民筹粮,只能苦熬到冰雪融化,漫山遍野去挖野菜啃草根。

能吃的野菜草根很快就被挖光了,战士们饿急了,就去挖地老鼠充饥。

这些身经百战的官兵没有牺牲在枪林弹雨中,却因冻饿而死,或者坠崖身亡。

一夜大风雪,天明睁开眼一看,帐篷里那些朝夕相处的老弟兄,有人咋也叫不醒起不来了,早已被零下几十度的寒流冻成了硬棍一条。昔日战友们乐观的音容笑貌,永远凝固在了高寒的记忆里,让赵显堂欲哭无泪。

他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带领战士们拼命开山劈石,期待着早日打通道路,告慰牺牲弟兄的在天之灵。

四度春秋,历经风霜雨雪磨难,赵显堂和他的战友们,用坚毅的双手握着农耕时代的工具,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艰难开辟出了2000公里的川藏公路,终于将世人望而生畏的天堑变成了通途!

难忘1460个日日夜夜,先后有4963位英灵永远留在了川藏公路沿线,平均每天牺牲3名以上官兵的性命!那条如仙人当空抛下绸带一般的公路,逶迤缠绕在二郎山和雀儿山之间,是用血肉之躯筑成的川藏大动脉啊!

18军因修建川藏公路有功,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嘉奖。

赵显堂也被荣记三等功一次,职务升任副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席全军英模表彰大会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95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周年之际,全军英模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

战功和筑路同样显著的赵显堂,在西藏军区数万名将士中经过层层推选,脱颖而出,实至名归。

赵显堂与西藏军区的6名英雄代表一起,乘坐汽车沿着他和战友们亲手修筑的公路,赴成都集结,准备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和大阅兵仪式。

当汽车穿越雀儿山和二郎山的时刻,赵显堂庄重摘下军帽,面向公路沿线的高山大壑低头默哀,眼含泪花祭奠逝去的英魂。

10月1日的首都,细雨霏霏,杨柳含烟,满目清新。天安门广场上,红旗如林,歌声如潮,各界群众冒雨组成的方块队排列有序。

赵显堂和全军的英模代表们,被安排在天安门城楼第二个台阶上,观摩了由彭德怀元帅担任总指挥、杨成武上将陪同担任现场指挥的陆海空三军大阅兵。

这天下午,全军和志愿军的662名英模代表戎装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中南海怀仁堂。

毛泽东主席身穿浅色风衣,健步走向前排正中央位置落座,身后跟着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朱德和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在京的元帅和8名大将分列于左右。

赵显堂站立在后排右边第12个位置,一个旧社会的要饭花子,能够走进紫禁城,跟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这么近距离接触,内心激动得怦怦乱跳。

摄影师调整好镜头,刚拍了照片,只见周恩来总理急匆匆赶来,拿着手绢一边擦手,一边挥手向大家致意。

毛主席风趣地向摄影师摆手说:“这么大的事情,总理不在怎么行啊。来,再照一次。”

广场上鸦雀无声,毛主席浓重的湖南口音亲切和蔼,赵显堂感觉就像自己家里的长辈,没有一点架子。

周恩来总理落座后,摄影师再次按动快门,拍摄下一幅具有历史性的照片。

赵显堂从北京归来,职务升任连长。

1964年,在部队经过扫盲班培训的赵显堂,因文化程度低,转业到尉氏县供销社工作。新筹建的铁路指挥部需要人手,调他过去。刚投产的国营化肥厂缺干部,他奉调转行。继而再调入县供电局,一直在基层岗位默默无闻干了28年。

1992年3月,赵显堂离休,深居简出,淡泊名利,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周围熟悉的人大都称呼他“赵师傅”,或者“赵老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老兵英雄。

2019年10月,在建国70周年之际,赵显堂的珍宝箱再添两枚奖章,一枚是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老兵英雄勋章,另一枚是由河南省颁发的老共产党员纪念章。

睢建民| 图文

WUDIAN | 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