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学习书法的基本套路不外乎这几个阶段和过程,首先临古即临摹各类法帖过古人的经典作品,此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能够独立创作,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是先集字创作。就是找出所临原帖中的字,组成对联或一句文学经典进行创作,能够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这时就要考虑章法、墨法等等。接下来实践阶段,能够脱帖创作。经过前期的辛苦临摹,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此时能够把原帖字的点画、结构烂熟于心,在创作时拿来便用。这个阶段是个长期过程,一边实践创作一边回头再看原帖,慢慢就把原帖消化印刻于脑了,就算真正完成临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隶代表《乙瑛碑》

此后就可进行下一个碑帖的临摹了。在实际书法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急于求成的现象,一旦学会一个帖就急于创作,而不回头看原帖,这样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写法与原帖越来越远,可能就成为俗体字了,实则不可取,书法学习还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潜心学古,真正做到与古为徒。改掉这种写俗体字的不良习惯首先是回头看原帖,调整自己。再就是请名家点评,点评这种办法最后,不但能够指出不足,还能给出创作建议,你的创作水平会突飞猛进。我们今天就从《书法报》上选两幅羊晓君(中书协隶书委员会委员,杭州师范大学书学院特聘研究员,2008年书法报 书法海选“兰亭诸子”获奖名家)老师点评的作品,以飨书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也许看了这个才恍然大悟:看了名家的点评才知道为什么没写好!原来书法隶书应该这样写

下边是某位书法爱好者创作的一件书法隶书条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把羊晓君老师的点评原文录入,同时把古代原碑的字列在一起,图文对照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眉”字:下边目字三个接口转折处僵硬

2.“對”字:对上部右点偏小了,左右点应该相对对称不能悬殊太大;下边的羊(其实不是羊)上边的两横右侧应该延长一点

3.“千”字:千上边的横短了,左右都应该再延长

4.“夫”字:夫的两横少变化了;捺收笔处力量不足

5.“指”字:指的日四个转折还是偏硬了

6.“首”字:目的两横缺少变化

7.“孺”字:孺字的子下部转折生硬,缺少轻重变化

8.“子”字:子上边的横折呆板、少变化,下边左转一般是平的,且要圆笔收笔,饱满有力。若是上钩的话一般是出锋,如上边的隶书《乙瑛碑》的两个“孔”字,较为典型

9.“牛”字:牛的第二横右侧再延长一些更显舒展。

示范作品

作品评语:

作者缺乏对汉碑隶书的理解,特别是用笔掌握的不够,建议从《乙瑛碑》《礼器碑》学起,只有基础扎实才能自然出新;看得出作者急于求成的心理强烈,不可取,应沉下心来潜心学古;还有就是落款字体太大,不协调。

另一件作品是隶书条幅,内容是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作品评语:

作者对《乙瑛碑》有一定的临习基础,但用笔欠精到,求结体而无用笔。此为学书不可取的地方,应入古出新,不断为我所用。

“玉”字第三横末尾尖处不妥;“殿”字笔画少变化;“华”字燕尾末尾太轻;“新”字右边的“斤”欠精到;“今”字下部用笔呆板;“天”字捺笔、“上”字燕尾收笔欠厚重;“嫦娥”两字“女”字旁写得不够好;“与”字太散;“人”字捺笔收笔欠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上边两幅隶书作品的点评,我们学习了隶书创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点画、结体,用笔的注意事项等的评注,直达学习书法要点核心,羊晓君老师还以此内容专门创作一件作品,以供学习之用。看来名家点评的意义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