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银保监会严厉打击银行“乱收费”这一举动,很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3个月前的那次公开点名批评的“5家银行乱收费”案例上。实际上,银保监会在监督银行这条道路上,从来没有过片刻的休息,一直在竭尽所能的大众站好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行“乱收费”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储户个人还是企业客户机构,都或多或少的在某些时间点的某些环节一步留神就掉入了银行设置的“坑”位了。

就储户个人来说,之前有发文提到过关于银行“卡年费”和“账户管理费”两项收费上。时至今日,还是有银行一直在收取着储户的这两项费用。究其原因,皆因文件并没有强制性要求银行主动减免储户的这两项收费,所以只要“不知情”的储户不主动申请减免,银行也就一直在收取。更为可笑的是这项政策在2016年发布,执行至今已经超过了6年,依旧有不少人充当了“冤大头”持续6年在为银行做贡献。

由于个人被银行“乱收费”金额并不大,所以一直没有特别引人关注,但对于一些企业客户,银行某些不合理收费的“力度”则要大很多,为何会这样呢?说来说去,银行之所以敢这么做,还是因为“利”字当头以及企业“有求于人”。

虽然肩负着国家重任,但银行也是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设立存在的。即便银保监会明令禁止银行等金融机构巧设项目征收不合理费用,并且对这类行为做出了严厉的惩罚规定,但“精明”银行很清楚,只要保证在扣除了罚款之后的最终受益为正,这个“险”值得冒。

而另一方面,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也实属无奈。在中国,整个资本市场对于中小企业和传统制造、服务行业并不十分友善,这些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填补的资金缺口的融资渠道十分有限,绝大多数企业只能依赖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实现融资,在一次次的借款融资过程中,银行始终掌握着主导权,企业想要拿到所需资金,只能选择“接受”不公平。

实际上,这些年银保监会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其对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监管从来没有任何片刻松懈,但无奈银行体系庞大复杂,其网点机构艾更是遍布全国各地,这种“乱象”现象就像打地鼠一样,打了这个洞口,地鼠又从另一个洞口钻了出来,银保监会不管是从人力还是时间上来看力量始终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些都不能成为放之任之不管的“借口”。银保监会始终将大众利益摆在首位,再其长久的努力下,银行“不合理”收费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遏制。2020年一场公共事件的影响下,中小企业对于资金需求量也是非紧迫,国家出台了大量货币和财政政策帮助和支持这些中小企业发展,关键时期加强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21世界经济报道,最近银保监会又有所行动,银保监会向各大银行发布了《清理银行乱收费降低企业负担行动方案》,将监管的将深入调查各大银行对制造业、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是否存在不合理及违规的收费问题上。

这次银保监会从四个方面展开,即从信贷环节、助贷环节、考核环节和收费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层层把关:

信贷环节,重点放在“条款设置”上。许多企业前往银行贷款,银行同意借款的条件前提条件是,企业必须将部分信贷资金存到该家银行,如果企业不愿意,这笔贷款将会以各种“不符合”理由拒绝,而银保监会要做的就是严惩银行这一“霸王条款”。

助贷环节,则体现在资金流上。部分银行为了将原本应由银行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转移给第三方而将应直接支付给贷款企业的资金转移到第三方机构,这就相当于自己只是做了个“中间商”赚了个差价,却不承担责任,这种行为证监会将加大查处力度。

考核环节,侧重点监督银行设置的合理性。事实上,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的银行业工作并没有那般轻松惬意,甚至压力要远远超过一般企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评级以及职员的薪资水平都和业绩挂钩,正因如此,不同网点的职员为了完成考核标准,都会或多或少冒点险,在贷款业务上捆绑上一些强制性条款和收费项目,长久以往也成了一种“默认”行为。

收费管理环节,一直以来都是违规比较严重的环节。通常一些银行巧设名目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实际上根本没有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或者一些银行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向第三方客户推荐客户收取费用等等,这些行为在不同银行以不同形式普遍存在,严重损伤了企业的利益。

银保监会从四个环节的严厉监管,层层渗透,对于银行业来说是一次“大清扫”运动,但前文也提到过,银保监会始终力量有限,调动储户们的积极性也是很有必要的,分散的力量可能没有多大作用,但如果拧成一条绳,力量则是无穷的,乱收费现象才能真正有效遏制。